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论文答辩论文范文,论文答辩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插花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

  • 投稿金知
  • 更新时间2017-11-01
  • 阅读量938次
  • 评分4
  • 77
  • 0
胡鹏

(中共荆州市委党校,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插花贫困地区具有贫困人口多、分布分散、致贫原因复杂、贫困户生产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征,产业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措施,承担起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是插花地区精准扶贫的核心工作,是保障脱贫成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产业扶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困难,文章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分析了插花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实践情况、产业发展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插花贫困;产业扶贫;荆州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097

[作者简介]胡鹏(1986—),男,山东枣庄人,中共荆州市委党校,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1 背景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1]实施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对象“造血”功能,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保障脱贫成效的根本途径,[2]发展产业作为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增收致富途径的一项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要举措,是“从短期效益到长期效益”“从输血到造血”的主要抓手和平台。[3][4]产业扶贫作为落实精准扶贫“五个一批”最重要手段,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培育市场主体、扶持龙头企业,以产业化带动发展能力弱的贫困对象共同致富的扶贫开发,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和核心驱动力。[5][6]产业扶贫把外部支持与内部动力相结合,提高插花贫困地区有限的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湖北省荆州市属于典型的插花贫困地区,无国家级、省级贫困县,有重点老区乡镇21个、插花贫困乡镇27个、贫困村37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余万人,但有30多万人散布在1890个非贫困村之中。本文立足于荆州市精准扶贫现状,深入分析扶贫产业开发在插花地区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效果以及模式,现阶段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困难以及应对措施。

2 插花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现状

2.1产业扶贫取得的成就

一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荆州市把“一村一品”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和比较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依托金融支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923家,家庭农场5761家,合作社联合社5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4家,依托于荆州本地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如石首团山镇建设“四大”特色农业版块,即3万亩优质油菜版块、3万亩水产养殖版块、30万只蛋鸭养殖版块、六虎山生态科技园为基础的5000亩优质茶叶版块。公安县月湖村形成龙虾养殖、果木栽培和苗木种植三大特色版块产业,年产值突破2100万元,户平均增收5.02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40万元。二是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显著。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工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荆州市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产业扶贫的核心任务,探索建立村集体、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捆绑机制,引导贫困对象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去,并从中受益。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作为省级贫困乡镇,该镇引进湖北荆香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宜阳、泗场、天星观等三个村的6500亩土地发展稻虾连作,成为全市最大的连片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可解决80名固定劳力就业,解决季节性临时劳力工1.2万个,困难群众为此增收260万元。荆州区川店镇双马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150家农户土地530亩,发展果蔬种植基地,其中贫困户8户31.66亩,带动92名贫困对象在公司基地打工,年实现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树立起“双马模式”产业扶贫典型。三是效应初步显现。业扶贫由过去的“散兵游勇”开始向“抱团出击”转变,规模农业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能够创造更大的品牌效益。荆州市监利县福娃集团流转土地3万亩发展稻虾共育,带动10万名农民致富,每人每年有7万元稳定收入,同时辐射带动120万亩订单水稻。松滋市打造的1.5亿元羊肚菌种植及深加工高科技农业项目,流转1080亩建立羊肚菌种植及深加工基地,以合作社的形式解决该村32户贫困家庭50余人的就地就业,每年为贫困家庭增收近3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2.2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发展产业与市场需求、专业水平、资金财力、自然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当前荆州市在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参与产业扶贫认识不高,参与欲望不强,观念需要引导和改变。贫困村贫困户普遍不知道到底要种什么,缺乏指导和市场眼光。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难,缺技术、缺培训,缺乏资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不完善,带动率不高等。

主要原因有:一是插花地区贫困分布点多面广,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因素多维复杂,严重制约了精准施策,以及产业设置的有效性,荆州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余万人,但有30多万人散布在1890个非贫困村之中,分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导致产业不能集中,有限的扶贫资金不能更好地集中使用,而插花地区致贫原因包括因病致贫、缺资金户、缺技能、因残、因学、因灾、自身发展、交通落后等,贫困户之间的致贫原因均不相同,这也导致难以制订相应的针对性的产业规划。二是插花地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弱,底子薄。荆州市贫困村371个,这些村大多基础薄弱,发展迟缓,集体收入非常少,并且部分村债务巨大,缺乏具有优势的增收手段,产业发展滞后,市场经营主体稀少,竞争力弱,这也导致贫困户外出务工成为贫困户摆脱贫困的途径,且贫困户无劳动能力比例较高,劳动力的大量缺失,直接影响了贫困群体的整体脱贫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插花地区贫困户发展能力弱,资源匮乏。多数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严重影响了自我发展能力。病患残疾比例大,医疗支出比例高,负担重。贫困户老龄化严重,年龄结构趋于弱化。贫困户通过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脱贫的能力弱。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仅约为1.59亩,且耕地分散,农田标准较低,贫困户可利用的资源极为稀缺,农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

3 推进产业扶贫对策和建议

3.1增强村集体产业发展能力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提前谋划。规划是产业扶贫的指引,没有规划,发展产业千篇一律、一哄而上,不能为扶贫带来效果,必须紧紧依托资源,掌握资源,在充分分析资源特色以后,做好规划工作。村级产业发展应具有特色,也要具有规模,特色产业发展既是精准扶贫的必经之路,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只有具有瞄准市场的特色产业,才能带动贫困对象脱贫,才能引领农村发展。对于贫困村应既要有“短平快”的项目,也要有长效发展的项目,短和长应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基于本地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体经济收入十分薄弱的贫困村,应先发展具有特色且收效较快的短期种、养殖产业,并同步规划收效慢但效益更高的项目。对于有一定产业的贫困村,要在本村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开发性生产,提前谋划农产品深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对于有了一定经济积累的贫困村,可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多方资金做强产业,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以点带面,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多方筹措资金,高效使用。贫困村作为贫中致贫,产业发展时资金较弱,因此拓宽资金渠道非常必要,可以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也可以吸引投资,既可以立足农产品优势与相关加工企业联合,也可以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插花贫困地区贫困对象分散,统筹的扶贫资金如果集中使用,将贫困村连点成线,划线成面,统一谋划产业,集中各贫困村的资金和力量,既可以把各村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也能相互依存规避不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各贫困村均可在规模产业发展中受益,同时也规避贫困村同质化产业发展的弊端。

3.2提高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

一是精准识别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就要瞄准目标,找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目标不明确,扶贫工作容易陷入“手榴弹炸跳蚤”的困境,看似动作很大,收效却很小,因此精准识别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要号准贫困之脉,才能对症下药,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增收产业,而致贫的原因也并非一成不变,应做好动态管理,真正从贫困户需求出发,为其制定相适应的增收门路,因此对贫困户精准识别、动态化管理是做好产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增收项目聚焦特色。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其提供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支持自主发展,脱贫致富后的贫困户即为其他贫困户树立榜样,也可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则将其资源变资本,参与到集体产业或市场主体经营中,使其获得稳定的收益。产业扶贫应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度开发特色种植养殖、生态农业旅游、家庭作坊、电子商务等产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到各类新型市场主体经营中,市场主体的壮大,也全面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真正实现产业扶贫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三是发挥结对帮扶作用,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优势,切实帮助联系对象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等工作,才能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保障,结对帮扶干部要真正为贫困户脱贫想措施找方法,避免走形式,既要从思想上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又要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寻求脱贫路子,还要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使结对帮扶真正发挥作用。

3.3发挥好组织引领作用

一是建设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在产业扶贫中的主导作用。基层组织关系到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关系到扶贫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帮扶成效的持续性,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具有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才能把扶贫政策精准地落实到贫困户中,把产业发展起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能给其他农户树立榜样,只有在成功榜样的带动下,贫困户才会有更大的决心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去。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7]尤其对插花地区,多数贫困户分散在非贫困村之中,一支高效的领导团队就更为重要,将分散的贫困户紧紧地聚拢在村级组织的管理之下。二是提高驻村工作队对产业扶贫的重视。驻村工作队所面对的对象为插花地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需要有工作能力,真心实意为贫困户谋出路的队员,为贫困村出力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能够使村持续增收,为贫困户找到更有针对性的发展道路,使贫困户真正具有能够参与的致富手段,工作队应开拓眼界,打开思路,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致富道路,工作队之间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与专家团队交流,学习专业知识,与致富带头人交流,获得先进经验,与市场交流,发现致富门路,工作队思路开阔,才能带领贫困群众走出困境。三是发挥致富带头人帮带作用。致富带头人作为村内能人,应发挥好的模范带动作用,也应着力培养致富带头人,能人效应不仅能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也能够消除贫困户最后的顾虑,对有致富能力且有意愿的农户,村和工作队应大力培养,为其创造条件,培养一个致富能人,便可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片贫困户。

3.4做好扶贫宣传凝聚社会合力

向贫困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典型,形成榜样力量,既能激发贫困户脱贫的自豪感,也为其他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提供可学习的脱贫方法。向贫困户宣传干部带领群众真抓实干、克难攻坚、脱贫致富的典型,使贫困户理解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主动地配合脱贫致富,改变家庭现状,从而使精准扶贫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向群众宣传产业扶贫政策,采取更多种、更生动的方式,使贫困户理解政策,掌握政策,既能提高政策落实的针对性,也能减少群众对政策的误解,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向社会宣传产业扶贫的成果,以具有思想性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展示扶贫成果,形成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汇集社会力量、民间资本主动投入扶贫开发工作中,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张天琪,胡军珠,王金花.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实证研究——以北京平谷海鲸花蜂产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7(2):38-40.

[3]全承相,贺丽君,全永海.产业扶贫精准化政策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1):118-123.

[4]刘建生,陈鑫,曹佳慧.产业精准扶贫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6):127-135.

[5]范东君.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产业扶贫现状、模式与对策探析——基于湖南省湘西州的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6,12(4):74-78.

[6]陈柯臻.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7(14):10-17.

[7].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