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安全生产论文范文,安全生产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森林消防险情特点及防范对策的探讨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816次
  • 评分4
  • 20
  • 0

马大和

(武警警种学院,北京 100047)

摘要:分析了当前森林消防工作中险情出现的特点及原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防范森林灭火伤亡事故的对策和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森林消防;安全;避险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2-19

作者简介:马大和(1967-),男,北京人,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防火。

森林消防工作是一项高危险行业,火场形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调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生森林火灾74?3万多起,伤亡人数高达3?9万多人,其中死亡人数5 800余人。我国大兴安岭的“87?56”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消防工作,尤其是灭火安全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灭火伤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灭火伤亡甚至群死群伤事故仍时有发生,这与以人为本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1当前森林消防险情特点及原因

对近5年来部分省(区)的典型伤亡案例特点分析表明,当前森林消防险情特点及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非专业人员灭火伤亡概率较大

森林消防人员一般都需要经过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的火场经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从几起重大伤亡事故来看,大部分都发生在非专业人员身上,他们既没有消防经验,也没有经过灭火技能培训,缺乏消防机具和防护装备,常常手持铁锹扫把等简易工具上阵扑火。打火时不考虑地形、植被、风向等的变化,有火就打,毫无危险防范意识,因此容易发生事故。如2012年四川省道孚 “12?25”火灾,23名解放军指战员下山扑打对面山梁上的林火,因狭窄的山谷突然发生轰然火,造成全体人员死亡。2010年云南省宁蒗县“5?22”火灾造成了12名义务扑火队员死亡,这些人从未参加过专业培训,大部分又是第一次参加灭火战斗,缺乏经验,避险不利,因而导致了全部人员遇难。

1?2春季灭火伤亡事故往往集中出现

南北方地区春季属于农忙季节,恰逢春季森林防火期,这个季节往往雨少、风大、旱情严重,加之农业用火频繁,防范措施不力,极容易引发山火。若遇有特殊地形或林区小气候,会在瞬间发生冲火、火爆、火旋风等高能量火行为,围困扑救人员导致险情发生,或因处置不当发生伤亡事故。这也是大部分伤亡事故发生在春季林区防火紧要期的重要原因。如2008年1~3月份,湖南省因扑救森林火灾造成22人死亡,13人受伤;2010年1~3月份,贵州省因扑救森林火灾造成14人死亡,6人受伤,仅六盘水市就连续发生6起扑火亡人案例,致8人死亡,6人受伤。

1?3灭小火导致大伤亡的情况比较突出

有的火灾无论从过火面积,还是持续时间来看,都属于小火,却因人员伤亡酿成了大灾。其主要原因是灭火人员对林火行为变化规律认识不足,产生麻痹思想,求胜心切,组织混乱,造成了人员伤亡。如2008年湖南省江永县“3?2”火灾,过火面积仅2 hm2,却导致5死1伤。同年,山西省长治“3?24”火灾,仅持续2 h,过火面积30多hm2,却造成2死7伤。2011年福建省建阳市“3?29”火灾,过火面积不足40 hm2,造成16人烧伤。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深刻揭示了主、客观因素对战局的影响,扑救森林火灾也是如此。因此,地形、植被、气象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引发特殊林火行为,是导致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但扑救人员的主观意愿违背了林火行为变化规律,才是酿成伤亡惨剧的根本原因。简而言之,人的能力素质强弱决定了扑火安全工作质量。这与当前专业扑火队伍指挥人才匮乏、队员能力素质较低、灭火理论研究滞后、专业训练水平不高,造成伤亡多发的现状是相辅相成的。

2深入开展火场险情分析研究,打

牢避险理论基础

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可以指导实践。各类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应该深入研究消防理论,掌握火场险情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扑火工作。

2?1分析当地的林火特点

森林火灾的地域性特点十分突出,不仅南北方因地形、植被、气候不同差异较大,即使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区林火特点也千差万别。因此,专业扑火队必须深入研究属地火灾特点,形成与之配套的扑火理论,用于指导扑火实践。要根据任务区域地理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平原、丘陵、高山的火灾特点;根据任务区域植被种类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草原、次生林、原始林的火灾扑救方法;根据任务区域林火种类,有针对性地研究高中低强度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的扑救方法;根据任务区域气候类型,有针对性地研究高寒、干热、大风等天气条件下火灾的扑救方法。通过理论研究,使扑火队员对当地林情、社情、火情等熟记于心,专业技能训练紧贴灭火实际,从而具备一种林火,有多种手段备选;一条火线,有多种战法扑救;一个火场,有多套方案处置的能力。

2?2分析扑火险情出现规律

林火行为突变是造成消防队员伤亡的直接原因。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装备水平,解决消防人员防护装备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影响林火行为变化的地形、植被、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林火行为变化的客观规律。武警森林部队基于对林火行为变化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出了尽可能避开“八种地形”(陡坡、鞍部、狭窄山脊线、狭窄山谷、单口山谷、草塘沟、山岩凸起和合并地形),高度警惕“两个时段”(高温大风时段和危险地形的夜间时段),重点防范“三种植被类型”(阳性杂草和易然灌木林集中连片的植被、可燃物垂直分布的植被、可燃物载量大的林地植被)的理论,对火场安全工作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2?3研究避险对策预案

要了解和掌握在当地有哪些特殊地形、特殊气象、特殊植被。要立足现有装备和技能,开展想定作业,探讨险情的处置方法,形成针对性防范对策,并结合扑火伤亡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紧急情况处置预案。这样,即使扑救中遭遇险情,也能做到心中有案不慌乱,沉着应对有章法,从而确保自身安全。

3着眼实战,开展针对性的紧急

避险训练

消防人员面对突发险情,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应急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小伤害,与平时的训练有直接关系。

3?1处理好防范、规避、逃生的关系

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危险的存在,要从思想上高度警惕险情发生,全程、全员、全时段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随时做好应对险情的准备。如果预感危险来临,应该及时规避,就近就便向安全区域转移,避免误入危险地形、危险植被区域,尤其要主动避开浓烟覆盖的区域。逃生是消防人员突然遇险、无法转移规避、为保全生命的最后一搏的应急性补救措施。从中可以看出,防范是避险的上策,规避是中策,逃生是不得已的下策。所以,火场上要提前谋划,防范为先,积极把握消防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3?2积极开展紧急避险方法训练

森林消防队伍,尤其是专业队伍,应该在不断把握特点、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避开危险火环境、快速转移、预设安全区域、点迎面火、点顺风火、利用有利地形、冲越火线、卧倒避险等8种避险方法训练。这些训练基本涵盖了防范、规避、逃生等的全部措施,应作为专业扑火队伍避险训练的核心内容。从消防实践看,快速转移、利用有利地形和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避险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避险的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组织指挥最为复杂,必须作为重点和难点内容熟练掌握,以防不测。

3?3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协同、心理及体能训练

实践证明,火场心理行为训练,是提升消防人员火场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有避险经验的人员讲述亲身经历,描绘避险细节,传授避险技巧,可以使消防人员对火场险情有一个心理认知过程。要通过林内负重越野训练,提高体力、耐力,以适应森林消防恶劣环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训练模拟器材,在操场设置模拟火场环境,模拟高中低强度火焰、火线及特殊林火行为,演练快速转移、点火解围、冲越火线、卧倒避险等紧急避险协同动作,提高消防人员的避险能力。

当前,充分认清森林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对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消防人员安全,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森林消防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阚振国.扑救森林火灾中出现险情的特点及避险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1(5).

[2]王立伟,岳金柱.实用森林灭火组织指挥与战术技术读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陶谦.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灭火战法初探[J].森林防火,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