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安全生产论文范文,安全生产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况调查报告

  • 投稿宝江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15次
  • 评分4
  • 69
  • 0

盛佳玮 马 颖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然而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调查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了解消费者主观风险感知程度与食品的客观风险之间的偏差,为科学防范可能因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引起的食品行业震荡和社会混乱提供提供风险策略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0317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zh150)、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盛佳玮(1993-),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马颖(1975-),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营销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20

从2008年三鹿奶粉的问题开始,国内几乎所有主要奶业品牌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怀疑;转基因食品、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加工食品中的有害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更是由来已久。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发被人们所关注。

风险感知,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的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并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认知的影响。大众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必然影响大众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国家诸多涉及大众的决策,都须争取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民众的态度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着食品行业和市场的稳定,其态度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开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的考察则显得尤为重要。

1 调查背景

1.1 荆门市食品行业概况

荆门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及食品工业的集中地,食品工业现已成为除化工行业外的第二大行业,发展速度位居全市工业行业前列。荆门市的钟祥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沙洋县官垱镇、京山县雁门口镇等3个地区被选中成为湖北省全省21个具备创建“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示范区”条件的示范区。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57家,主营业务收入710.7亿元,增长20.07%。全年全市生产大米729万t,增长15.8%。全年食品行业完成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20.2%。

与此同时精品食品品牌日益增加,2013年,全市有效使用农业“三品”标志的有218家企业439个产品,其中,无公害产品321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9个,其中国宝桥米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充分发挥中国农谷品牌优势,制订完善食品加工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126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

1.2 荆门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1.2.1 监管网络

全市有食品安全牵头部门1个,监管执法部门8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四级全市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管网络逐步健全,初步形成监管职能部门执法法责任监管为主和群众监管为辅的监管网络体系,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食品安全监管有序可控。

1.2.2 监管改革

按照国家、省有关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要求,荆门市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同时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已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责任体系,实现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链接和无缝监管。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底,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办理食品违法案件2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8人,严厉打击了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2 调查方案设计

2.1 调查样本的选取

计划在荆门市内选取3处主要的街道和商业区,向消费者随机发放300份(每处100份)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涵盖了荆门市不同状态的消费者,在样本选择方面兼顾不同境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对调查对象严格保密,确保可信度。

2.2 调查实施

队伍严格按照科学调查方法设计问卷,问卷共20题,采取的是抽样、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并对调查活动进行了如下安排:一是对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要求是成年人,男女比例尽量均衡,各个年龄段都要涵盖;二是调查访问的对象应是来自荆门市的消费者;三是调查人员要在答题现场,对答卷人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64%。

3 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数据统计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情况详见表1、表2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样本特征方面,女性达到59.9%,男性达到40.1%,18-35岁参与问卷调查者占到总数的70.8%,本科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占了总数的56.3%,其他职业、学生、民营企业员工的比例分别为35.4%、32.3%、14.1%,基本符合目前各项相关调查的结论,由此构成的消费者样本较好地代表了整体。

从表2可以看出60%左右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十分担忧,时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认为消费者无法避免购买到有问题的食品,对食品安全现状持悲观态度。另外,消费者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并不满意,近70%的消费者表示对问题食品的投诉或者协商只有一部分时候可以成功。同时,76%的消费者认为荆门市的食品安全状况虽然有不足,但是处在可控,平均分达到65.01分。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问卷中列出的10种食品品类,30%~55%的消费者认为大多数品类食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适中,一般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同时,有近40%的消费者选择速冻食品是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最大的品类。

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对量表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行的检验。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是α的信度系数。使用SPSS19.0计算出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调查问卷的α=0.75,表明该问卷设计合理,信度较高。

(2)效度分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经对本问卷进行计算,本卷能对超过80%的变异做出解释,公因子负荷达到0.598,因此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实际测试。

4 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 消费者总体风险感知状态趋近客观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荆门市消费者对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态总体与客观实际风险状态相符。从文献调查来看,荆门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另一方面荆门市近十年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只有个别由消费者个人因素引起的食品卫生事件,如2010年荆门市沙洋县吴某一家因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食用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而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对本市的食品安全现状态度较为乐观,总体主观感知状态较为理性。

4.2 消费者对个别品类食品风险感知存在偏差

虽然荆门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总体较为客观,但在对个别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上,明显仍与其客观风险存在偏差。一方面,消费者对部分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明显高于其客观风险,如速冻食品品类,荆门市的消费者对其风险感知程度却居于所列10种食品品类最高,主观夸大感知了其风险水平。与此相反的是对风险的偏低感知度,例如荆门市消费者对因饮食习惯原因对卤制品的风险感知程度较低,忽视了其食品安全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5.1 调查结论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荆门市消费者对于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荆门市消费者已经对食品安全问题付出了更多关注;消费者目前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处于较合适的水平;基于食品品类而言,消费者对各个品类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仍旧存在偏差,且夸大风险感知和忽视风险感知共存;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能普遍持消极态度,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

5.2 建议

研究认为:了解消费者担心市场中食品的安全性,自身却难以控制、避开对问题食品的购买,有无能为力的焦虑感等都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消费者正确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认知:

(1)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科学认识食品安全,增强自身对食品安全风险的了解和把握能力。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消费者应该科学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归咎”于食品企业和政府。

(2)自觉避开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食品。可以充分利用食品标签,鉴别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选择正规、卫生的场所消费。

(3)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强化个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或者自身权益受损的时候应该懂得积极地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不法厂商进行投诉和举报,当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合理保障时,其前期风险感知程度会呈现相应的降低。

另外,除消费者自身努力外,相关政府部门、食品企业和媒体也应同时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风险感知回归理性。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普及推广;食品企业应对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清晰、明确、真实的标识和宣传,不应故意误导消费者或偷换概念;媒体则应在报道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时,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在严谨的调查后得出结论,不应为了追求公众吸引力而使报道夸张失实。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Starr.C. Social benefit versus technological risk[J]. Science, 1969(165)

2 Slovic. P. Perception of risk[J]. Science, 1987(236)

(责任编辑 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