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淡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54次
  • 评分4
  • 23
  • 0

刘正阳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 要】主要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话题,试图探讨“图像”是否能替代“文字”,文学是否会走向“终结”这些问题,得出结论:文学和影视,文字与图像将会永远并存,共同丰富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生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改编;影视语言;文学解读

1 影视与文学的联姻

1.1 影视向经典文学“求教”

1.1.1 文学是影视的根基

在影视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在影视拍摄过程中,导演最初接触到的文学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影片中大量的人物对白和画外音也要经过文学语言的润色。这充分体现了电影的文学性。随着影视的发展,大量的文学作品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展现在银幕上。例如古代文学作品四大名著,现代文学作品如茅盾的《林家铺子》、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

1.1.2 影视踩着文学的肩膀

年轻的影视与古老的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这种关系在影视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为影视对于文学的借鉴,这种借鉴通常呈现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文学是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等,都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而,世界影视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而被改编的主体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说,年轻的影视正是在古老文学的甘泉的滋润下勃发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文学似乎成为影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1.2 影视对文学名著的改编

1.2.1 文学作品的主导地位

在影视对于文学名著的改编过程中,作为文学作品的原作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影响着人们对影视作品改编成败的评判。我们知道,电影受到时长、摄制技术和观众的心理要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作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状况的表现往往力不从心,而无法与文学作品中那种运用文字以持续不断地铺陈、描写刻画面而带给读者的审美体验同日而语。如电影《红楼梦》尽管尽量忠实原著,但总会使千百万观众不满意。此外,影像文本能否改编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编导对原著和作者的理解深度,只有和原著有着精神的共呜和沟通,才能改编成令人信服的作品。如,电影《城南旧事》,抓住了林海音原作中那种淡淡的感伤情绪,改编获得了成功。而电影《骆驼祥子》,编导出于对祥子的特殊喜爱,草率地变动了祥子的堕落结局,不仅破坏了祥子性格的发展逻辑,而且削弱了影片社会历史的内涵价值。

1.2.2 影视艺术家的主导地位

有些影视所选取的文学原作并非文学名著,这些文学原作的名气远远不如名著。影视艺术家以它们为素材进行再创作,使它们为一般大众所接受,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如电视剧《围城》播出后,钱钟书先生的原著小说在书摊上成为热销,而在此之前并不大为人所知。在这种改编过程中,不可否认,影视艺术家起了主导的作用。但是,他们仍然遵循着从原作到剧本到拍摄,即从“文字”到“图像“的路径。

2 影视与文学的疏离

不可否认影视一直在追求自己独立的探索与发展道路,试图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目前的电影制作就出现了通过高科技、大投入、大场面以追求视听感受的发展趋势。如风靡全球的《侏罗纪公园》、《哈里·波特>和《功夫》等影片都是靠着让人匪夷所思的声音和画面效果让观众如痴如醉,这些电影竭力冲击当代技术所能提供的视觉效果的极限。但是,我们不能由电影与文学关系的这种疏离,而对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进行无限引申,得出“图像时代”的到来或是“文学的终结”。因为,在广阔的文学天地里,仍然有很多东西是影视无从插手的。

2.1 影视对感官(影视语言)的追求

一般说来,影视是通过画面与音响作用于大众感官的视听艺术,它必须把所要表现的内容一概化为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这是不同于文学语言的一种影视语言。

2.1.1 影视语言的直观性

影视语言可借助蒙太奇镜头组接来充分的调动时间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例如,它可以从冰天雪地直接转入百花盛开,让观众感受冬去春来的时空转换。文学主要依靠文字来传达信息,读者无法看到具体形象,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延伸。与文学语言相比,影视语言更具直观性。在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就可能会很难表现。

2.1.2 影视语言的造型传意

影视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还在于影视语言能够通过造型传达意境。与文学语言相比,影视语言能够容纳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如声音、音响和人物的活动等。比如电影《红高粮》中的颠轿段,姜文高唱着《酒神曲》热闹的场面和富有冲击力的造型充分展现了山东高密一带的风土人情,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但这段场面如果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则很难让人感受到《酒神曲》的豪迈、人物的粗犷和热烈的场面。影视可以把一些需要信息品味的艺术精华,融化为可以很容易接受的信息,随着对影片的观赏不知不觉中接受。

2.2 影视是严肃文学的通俗读本

畅销小说作家海岩指出,“我们现在处于视觉的时代,而不是阅读的时代,看影视的人远远多于阅读的人,看影视的人再去阅读,其要求的阅读方式、阅读心理会被改造,对结构对人物对画面感会有要求,在影像时代,从事文本创作时应该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欣赏、接受的习惯变化,所以作家在描写方式上自然会改变,这是由和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的时代生活节奏和心理节奏决定的。”但是,显而易见,小说并不会因此而成为影视的附庸。文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文学中有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分野,它们也是彼此共存,各有各的市场,各有各的发展;而影视不过是“严肃文学的通俗读本”(苏童语),它对于精英文学作品的改编,只不过是把它大众化,变成大众的精神食粮,实际上永远无法取代它的精英本体。因此,小说的改编大户王溯说:“写影视剧来钱,但写多了真把人写伤了,再要写小说都回不过神来。”

在倡导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尽管现代电子媒介以极高的科技含量创造出了种种文化奇迹,但与电子媒介所制作的音响、图像、色彩、造型、动感、质感相比,语言媒介仍然是富于魅力的。文学和影视,文字与图像将会永远并存,共同丰富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生活。当文学凭借语言媒介来表情或叙事时,必然会显示出许多为其他媒介不具备因而也无法替代的独到之处,以克服诸多的审美疲劳,共同丰富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生活。面对视觉文化或消费文化的冲击,我们没有必要哀叹现代以至后代条件下文学性的消逝。我们坚信:世界只要有读者,只要人们的情感生活不至于枯竭,文学就永远不会寂寞,更不会走向所谓的“终结”。

[责任编辑: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