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新农村建设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加快新农村的经济发展

  • 投稿殷浩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01次
  • 评分4
  • 82
  • 0

陈 岩

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不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深远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在实践中履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新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农村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速度较慢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对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二、新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的原因

1、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业资金大量外流的势头很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非农产业和城市,使得农村大量土地流失、闲置与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并且农业生产的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效益有下滑的趋势。

2、农业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落后。我国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目前仍以小农户为主。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规模小,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而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交易方式落后,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极易导致农产品产销难对接,从而容易过度刺激或抑制生产,并引起相关价格较大涨落。

3、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灌溉方式(人工灌溉)落后等问题。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质量下降。

4、长期以来,农村医疗制度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已经实行“农村医疗合作社”,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而相对于大城市充足的教育资源,农村的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贫乏、课外创新拓展不足;而较之企业职工、城镇居民的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在农村则基本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极其不健全,不公平待遇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5、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分散与集约化、分户经营与商品化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保护,城乡发展、工农发展等不协调状况未得以根本上的改变。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在一些方面还很突出,特别是滥征乱战农村土地、拖欠农民工工资、污染农村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在局部地区相当突出。

6、我国农产品生产粗放,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且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使得农产品价格低,影响农民增收。

7、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不健全,信贷等资金来源狭窄,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

三、鉴于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思考,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的发展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农村收入来源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几乎决定着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成败,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将人们的视线又重新吸引到未来农业发展上来。农业面临着一波波巨大的挑战:伴随着农业生产中现代要素投入的大量增加,对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和素质的高要求;为适应更新速度快而需要的农业劳动力的高受教育程度;进口农产品的市场竞争……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好的加快农业的发展,我认为可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所谓“农业产业化”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社会化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生产方式,是以多元参与者主体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这就意味着,把农业发展成为面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来安排的农业;成为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的有规模的农业;成为内涵式发展的农业。

为实现“农业产业化”,还需要各方面相互协调作用。

1.加快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为农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自由化的贸易要求配套有灵活的农业管理体制,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内的生产政策、价格政策、市场政策、储备政策等一系列做出及时的应急调整。

2.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针对从事农业的主体的变化,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对于部分未能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的农村学生应加大职业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实现教育和就业之间的衔接。而对于已投身于农业的农民来说,应定期组织关于农业方面的技能知识培训,使其具有更专业的素质。并且,可以通过吸引大学毕业生乃至更高学历的人才,来提升整体的水平,调动积极性。或者定期组织参观比较成功的农业发展基地,“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3.对于政府来讲,其主要职责并不是对农产品的市场进行调控,而是提供服务。其具体服务的内容包括:一是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农业发展规划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导、示范等途径,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的农村农业产业政策推广出去,进而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政府的调整与经营者的积极配合下,形成真正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促进经营者之间、村落之间相互协作的形成和资本的合理流动。

二是提供农村农业生产必须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推广的公共投入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诸如兴修水利,加强改土、水肥、良种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公共投入,属于WTO规则的“绿箱政策”,具有提高农业科技进步长期效果。

三是改善农业领域公共投资不足。对于财政支农资金,重点用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人才引进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对于农业补贴,应减少对生产的直接补贴,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将其转化为对农业技术推广及创新的补贴。通过深化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和技术推广体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是保证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畅通。由于农产品生产存在季节性,农村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必定会造成农产品要在较大地域范围内流通和进行长距离的运销。所以,流通渠道的畅通对于保障生产者利益极为关键。应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开辟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对鲜活农产品产品运输的公路收费适当给以减免;要把龙头企业原料采购、农产品运销纳入特别通行的管理范围,保证城市之间、区域之间、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物流畅通。

五是帮助建立和发展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制定与全国乃至国际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大力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的专业化合作。根据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鼓励农户之间的联合、合作、学习、研究,以此为基础,发展村落之间的农业行业协会,规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价格协调、纠纷处理、市场拓展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连接农民、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纽带。

4.注重对于对农产品品牌的建立。经济全球化下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已经不再只是农产品的竞争,更是农产品品牌的竞争。现如今的农产品,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以品种归类,如:番茄、葡萄,充其量以地区划分,如:东北的大米,没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品牌,因而在市场中竞争力弱。企业品牌可以迅速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其代表着一种文化,一旦被接受,则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

(二)加强农村金融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保障

农村金融创新是发展农村金融市场进而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为支撑点,因而应根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政策,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由于农户的资金需求数量规模小,且农户非常分散,正规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往往面临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如果允许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如成立乡村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而且由于更多的金融机构的参与,有助于形成多元竞争的局面,改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质量。

另外应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大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以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担保机制为前提,努力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并加大对农信社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快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改革传统储蓄的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

(三)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建设的条件。

农村税费制度是一套向农民征税或收费的体系,它反映了国家、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就农业税收而言,因为近几年的减免政策,农民负担并不高,负担最重的是来自各种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以及积累工和义务工投入,这些巧立名目的收费多达数百项。要想彻底解决诸如此类问题,应找到根源所在,明确责任,防止各单位之间推卸,奖励揭发检举行为,并对严惩恶劣行为,真正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另外,对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应降低其税负,优先保证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退税,并提高出口退税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蔡昉,王德文,都阳著,格致出版社

[2]《中国经济改革30 年,农村经济卷》,韩俊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3]《县域经济发展及其贫家研究》,高宏彬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考》,陈钰《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作者简介:陈岩(1992-),女,河北承德人,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陈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