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专业学分制改革探析

  • 投稿排骨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905次
  • 评分4
  • 37
  • 0

李仲秋

摘要:深入分析高职教育推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和制约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本质因素,探讨在专业群建设的大环境下,实现专业群内学分制的可行性和优势,找到学分制改革与专业群建设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就业的灵活性,对改善学生就业质量、职业发展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专业群;能力本位课程;学分制

基金项目: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核心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李仲秋,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8-0043-02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量学生的学习的量,以学分绩点为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2]高职院校从培养目标、生源特点等方面来说,实施学分制改革更具优势,然而多年来未有规模化的进展。笔者从深入分析高职教育推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和制约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本质因素入手,探讨了在专业群建设的大环境下,实现专业群内学分制的可行性和优势,找到学分制改革与专业群建设的契合点。

一、高职专业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学分制的产生是建立在完善的选课制的基础上,在设置一定比例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相应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3]高职教育的生源复杂,有普高生、职高生和文科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差异性较大。传统学年制的“一刀切、齐步走”必然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结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分制改革实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按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方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就业的灵活性。

二、制约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本质因素

学分制源于选课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具有较大弹性是选课制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分制的本质特征。[4]由于高职教育多年的发展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专业概念,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也沿承了普通本科教育“三段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纵向体系。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未能把握住学分制的上述本质特征,课程体系与学年制的区别不大,必修课多,选修课少,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的发挥。[5]因此,认真研究学分制课程体系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融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特点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学分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

三、专业群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学分制课程体系的特征

由于高职教育多年的发展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专业概念,以至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积累了许多矛盾:(1)专业的大量增加造成了专业单体资源的稀释,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却得不到改善;(2)资源利用的专业分割,限制了专业的服务能力,专业建设难以得到产业界的有效支持与参与。专业增加永远无法赶上市场变化的需求,提升专业培养质量的要求也难以成为现实。“专业群”建设就是试图变革传统的专业发展方式和教学组织,突破当前教育资源过于分散、产学合作难以深入、就业质量难以提升等发展瓶颈。

近年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以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撤销与航空产业无关的专业18个,调整、整合与航空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3个,新增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6个。到2016年,学院专业将调整到位,常年招生专业为21个。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以核心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形成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带动了课程体系的重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航空产业链中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群公共能力平台+专业群通用能力平台+专业核心岗位能力模块+专业拓展能力平台”的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专业群的这种课程体系是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为中心的横向体系——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其基本特征是:课程的设置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在行业分析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聚合的,课程结构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专业能力模块化的课程是按职业岗位群及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根据必须、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对有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的能力本位课程。这种课程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便于改革和创新,形成个性化课程。它可以根据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合理调整和重新组合,为学生的自由选课提供多种目标模式。

四、专业群内学分制的意义与可行性实践

“零距离”对接与低“对口率”就业是当前高职教育矛盾存在的现实,而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值得反思:试图让学生对接在十分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的发展需求。而高职专业群建设使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彼此存在关联而又相互分离的专业通过集聚,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专业建设中得到行业、企业的参与,并在与产业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中获得较好的发展。[6]

专业群建设按照“提取专业共性,共建共享专业群公共能力、专业通用能力课程平台”和“保持专业个性,以职业能力逐级提升和逐步接近核心岗位为线索组织各专业课程”两条主线构建“横向交融、纵向递进”的能力本位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起从大口径职业门类到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体系下,群内专业试行大类专业(群)招生,进入公共能力教学平台和专业通用能力教学平台学习后,再自主选择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平台和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平台课程,根据学生所选学的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学分确认其毕业专业,让学生在较宽的职业领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外部的需求选择学习课程,形成与自己适合的学习专业。[7]

在目前国家尚未下放学制管理权的情况下,可借“专业群”建设这个契机,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制定管理办法,试点专业群内专业的学分制。(1)鼓励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尖子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各种学习方式,以少于基本学制的时间修完必修课及选修课,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具备毕业的条件,从而缩短学习年限,提前就业;(2)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学好专业群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前提下,同时,修读另一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修完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由学院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3)因用人单位的提前招聘,一部分毕业班的学生在学业尚未完成之前踏上了就业岗位,通过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继续完成学业,待修满学分后再准予毕业,这样也可能适当延缓毕业时间。

在专业群这个有限范围内,通过专业群能力系统化的课程培养平台,拓展灵活的学分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就业的灵活性。对于改善学生就业质量、职业发展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锡平.浅析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大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9):140-141.

[2]杨黎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邓宝玲.论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分制课程体系[J].北方经贸,2010(12):162-163.

[4]李阳熙.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0):53-54.

[5]杨黎明.职业院校学分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6-11.

[6]罗成龙.以专业群为基础构建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8-64.

[7]李东娇,刘秀娥.高职院校等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96-98.

[责任编辑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