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学教育论文范文,国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接受理论看绘本在儿童阅读中的意义

  • 投稿豆豆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413次
  • 评分4
  • 14
  • 0

林晓青[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210023 ]

摘要:绘本凭借其可接受的形象、可接受的语言、可接受的故事以及可接受的情感,在儿童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只有回归儿童叙述的绘本才是儿童真正可以接受的阅读文本。接受理论以读者为重心的观点对于研究绘本在儿童阅读中的意义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理论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接受理论 绘本 儿童阅读

一、引言

何为“绘本”?简言之,就是一种将童话和文字相结合的文学文本。其英文原文是Picture Book,也可以翻译成图画书,意思就是画出来的书;而日本则将其翻译成绘本。绘本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1902年出版的《小兔子彼得和他的朋友们》可以算是绘本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绘本与一般的附插图的书有何不同呢?一般故事书,其插图可有可无,没有插图文字照样能够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绘本的图画与文字一样要承担表情达意的责任,绘本中的图画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文字附庸,而是一种具有讲述故事功能的图画语言;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彼此交织互动,形成一种紧密的内在关系。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精炼优美的文字共同构成书籍主题内容的表达主体。日本著名绘本专家松居直先生在其著作《我的图画书论》中提出,绘本的文图是文和图相乘的关系,而插图则是相加的关系。因此,绘本与我国传统“小人书”、附有插图的故事书等儿童文学读物等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

二、接受理论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它的主要代表是德国南部康士坦茨大学的五位教授。他们是姚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斯丹茨和斯特里德,被称为“康士坦茨学派”。接受理论认为应该将“作家一作品一读者”放在文学创作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特别强调的是读者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接受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读者视为文学创作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突出了读者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强调读者的作用是接受理论的核心所在。接受理论认为,文学活动的动态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读者。因为作者创作活动完成以后,文本仍处于一种潜在状态,其意义的生发与拓展有待文本与实际读者的双向交流,在读者的选择和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只有通过读者的选择和阅读活动,文献才能真正获得其社会功能和效果。

接受理论把读者视为文学创作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突出了读者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理论,为重新认识儿童阅读的系统模式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儿童在整个儿童阅读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并发挥着主体作用。儿童在儿童阅读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反馈,促进信息资源的求新与开拓。因此,接受理论以读者为重心的研究观点对于研究绘本在儿童阅读中的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绘本在儿童阅读中的意义

(一)可接受的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用大量的案例指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而形象思维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这种决定性地位,使得绘本成为适应儿童心理发育特点的最佳阅读形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与文字相比,图画特别受到儿童的欢迎。艺术史学家E.H.贡布里奇认为“视觉形象最吸引人”,另外一位儿童文学理论家佩里·诺德曼提出:图画能帮助任何年龄段的人理解文字;在描述事物的样子时,一幅图所起的作用胜过万千言语。诺德曼分析了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区别:一般来说图画涵盖的是空间而非时间,对于时间的进展在图画书中的体现我们在后面再细谈,那么它无法表达因果、主次、可能与现实这样的一种时间关系;文字却恰恰相反,它涵盖的是时间而非空间。绘本的魅力也就在于它有力地把时空关系糅合到一本书中,二者的融合堪称相得益彰。

图画是幼儿早期连接想象力的媒体,幼儿的想象力必须依靠图画来实现,绘本中的图画形象则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求。绘本书中的图画颜色鲜明,造型奇特;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切合了儿童心理,使其易于接受。

例如安东尼·布朗的《形状游戏》,其外形设计独具匠心:封面正中央是一个正方形框,框内是该书故事主人公形象,四周布满各种形状,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富于好奇心、乐于探求的心理。在海恩的《最奇妙的蛋》中:月亮也变成了一颗金灿灿的蛋,圆圆的……然后它们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乘舟,国王为它们护航。这种细节的描绘和特别的设计不仅告诉了孩子们故事的发展,更让幼儿读者感受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感。皮得·史比尔的《下雨天》则通篇都是插图,它的封面上到处绘有蓝色的线条,呈现一种雨中的状态,这种直观而生动的形象能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有效地激发起孩子阅读的热情。

绘本通过塑造儿童可接受的形象来组织信息、讲述故事,将儿童想象中的事物呈现在故事中,不仅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更给儿童带来阅读的轻松感,使儿童在阅读中打开思维想象的空间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

(二)可接受的语言

语言是阅读的核心,国际著名阅读专家肯·古德曼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思想和语言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通过绘本阅读,不仅对发展词汇,而且对发展其对语段、语篇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有极大的作用。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力求用精炼、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绘本的语言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其大量比喻、拟人的用法可以激发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对大兔子说:“我爱你到我能蹦得那么高”“我爱你直到月亮”。这些语言生动形象,易于被儿童接受并模仿。

绘本的语言还可以提供真实生动的语境,可以产生丰富的语言氛围。如绘本《狼和小羊》开篇:“狼进了小羊家……”图画显示狼打开门进来,小羊们很惊慌,慌乱地找着藏身的地方,大钟里、门背后、沙发后,甚至有的趴在床底下……孩子是天真、善良的,他们急切地希望小羊能够安全躲藏,这时大人可适时地引导孩子来讲述。孩子描述的过程,正是孩子提高语言能力的良好时机。

绘本里的语言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很适合儿童朗读和早期学习。例如《一个红苹果》中,口语化的短句、间隔的重复语句以及吃苹果时的拟声词不仅增加了儿童阅读的兴趣,更为儿童留下了与红苹果这一形象互动的空间,在深刻体会语言节奏感的同时,唤醒了儿童对苹果这一物体的身体感官回忆。

绘本的语言生动简洁,易于引起儿童阅读的兴趣,儿童在阅读中会不断地模仿这些语言;在阅读过程中,儿童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词汇,甚至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在与父母或者其他儿童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对绘本语言的再创造,这对儿童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三)可接受的故事

故事是绘本的灵魂,绘本中的“故事”都是儿童可以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故事。从儿童的生活场景到孩子天马行空的幻想,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到孩子之间的友情和亲情,这些都可以成为绘本故事的题材。

例如美国作家艾瑞克·卡尔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通过好饿的毛毛虫吃东西的故事,描述了毛毛虫如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从孵化、羽化直至死亡的过程被作家改编为一个儿童容易理解并接受的故事,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就是欣赏一个奇妙故事的过程。《花园里有什么》是一本趣味性很强的科普性绘本,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正经地介绍花园里的花草树木,而是用知性与感性交融的精彩内容,引导孩子们感悟大自然的丰富,体会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好。

绘本中的“故事”,不再以语言为载体,而是借助图片来叙述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故事,相对于纯文字故事的说教,这种“故事”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四)可接受的情感

绘本世界是情感和道德的催生系统。2007年11月,八十一岁的松居直先生在上海做了关于绘本的演讲:为儿童找回心灵的力量。松居直先生认为,绘本作为一种形象有趣的信息符号载体,它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为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更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及创造力、逻辑能力等诸多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绘本通过美好的视觉形象和儿童乐于接受的故事情节,使得小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着社会规范,更激发起做绘本中主人公的鲜明动机,产生和强化美好的情感。而绘本中所表现的这种情感不仅能够使幼儿心灵得到安宁,更能促使幼儿的情绪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从而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发展他们的社会化情感并最终形成积极的情感。

优秀绘本会包含各种道德情感:对生命的尊重,如《三个强盗》等;懂得分享、尊重他人的快乐,如《菲菲生气了》《红豆与菲比》等;与朋友相亲相爱,如《彩虹的尽头》《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雪人》等;亲情的可贵,如《大卫,不可以》《爱心树》《妈妈心妈妈树》等;纯真的友谊,如《青蛙和蟾蜍》等;自尊自爱、接受自己,如《我就是喜欢我》《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海边的早晨》《森林》《月亮的味道》等。

绘本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通过有着丰富色彩和线条的形象,简练对称、音韵和谐的语言,用幼儿能够接受理解的表达方式将一个美好的世界呈现在他们面前;绘本不只是一种富含知识经验的认知文本,更是一种蕴涵丰富情感的情感文本,是让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的成长文本。

四、可接受的儿童阅读:回归儿童叙述

绘本的创作没有因为是“儿童读物”而变得简单,相反,在如何接近儿童心灵这一点上,绘本有着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回归儿童的叙述。只有真正反映儿童的需求、期待和向往的绘本,才是儿童可以接受的阅读绘本。

从创作上看,因为绘本的创作主体往往是成人,那么无论其形象、语言、故事以及情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成人叙述的影子;或者说,很多绘本只是在叙述一个希望儿童获得成人期待的“知识”的故事或者通过叙述一个自己童年的故事来满足成人回忆的意愿。那么,这样的绘本免不了带有说教的意味,是远离儿童现实生活的,很难触动儿童的内心。所谓回到儿童叙述,就是用儿童可以接受的形象、可以接受的语言讲述儿童能够接受的故事、体会能够接受的情感。

当然,回归儿童叙述并不意味着绘本不需要成人,事实上绘本的创作以及阅读指导是不能没有成人的,只是这样的成人是真正愿意去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灵的成人,就像丰子恺先生教导成人们的一样,当成人跟儿童说话的时候,得变成儿童,这样才能抓住儿童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触动儿童心灵的、可以引发儿童思绪的、让儿童觉得有趣和引人人胜的绘本,也只有这样的绘本阅读才是可接受的儿童阅读。

五、结语

绘本在儿童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需要通过不断的绘本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学会独立思考,而接受理论则可以为儿童阅读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理论借鉴。传统的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是占主导地位的,而读者只能被动接受。但是在接受理论中,读者居于主体地位并发挥着主体作用,阅读的意义是由读者和文本共同创造的。因此,儿童在儿童阅读系统中不仅接受信息资源,更对信息进行反馈,促进信息资源的求新与开拓。因此,只有儿童的叙述才是儿童真正可接受的阅读。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后的想象力。”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为儿童提供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日本著名绘本专家、儿童文学出版作家松居直先生指出:“绘本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从接受理论的观点出发,优秀的绘本凭借其可接受的形象、可接受的语言、可接受的故事以及可接受的情感,在与儿童稚嫩而充盈的心灵进行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升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而培养儿童的健康情绪,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作 者:林晓青,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员,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咨询及对外服务。

编 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