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 投稿第三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34次
  • 评分4
  • 53
  • 0

马建英 杨 英 崔玉芳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儿二科,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小儿黄疸;中西医结合;茵栀黄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04-02

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以身目黄染、小便发黄为基本特征,临床上将其分为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类[1]。大部分的黄疸均可自然消退,但对于较严重的黄疸患儿,如若处理不当,将会给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给家庭、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2]。西医常规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对黄疸患儿的副作用较少,疗效较好[3]。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我院自2012年1月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黄疸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37例,年龄13~45 d,平均年龄(21±3.5)d,所有患儿均能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其中,19例患儿合并有新生儿肺炎,患儿出生时的体重均>2.5kg,孕周>37周,经皮测得的胆红素值均在102~198.9μmol/L之间,排除感染、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疾病的患儿。以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1400)、尼可刹米(湖北兴重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15)等常规治疗,苯巴比妥5mg/(kg·d),每日2~3次口服,尼可刹米100mg/(kg·d),每日分3次口服,一般用药2~3 d后显效,同时选择宁波戴维 678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和双面光照治疗仪,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0815)治疗,每次10~20 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改用肌内注射,一日2~4mL。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正常喂奶、喂水,保证患儿的基本生理需求。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治疗7 d后黄疸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患儿治疗7 d后黄疸症状基本消退,治疗10 d后完全消退为显效;患儿治疗10 d后黄疸症状无任何消退为无效[4]。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2.2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3讨论

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根据病因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下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5],而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导致“核黄疸”,发病原因较复杂,预后不好[6]。西医对于黄疸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酶诱导剂、激素、蓝光照射等,对新生儿黄疸的处理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发热等,该类不良反应虽可在光疗结束后消失,但依然会对患儿产生一定的影响[7],因此,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不好。

祖国医学认为,黄疸属于“胎黄”、“胎疸”范畴,其发生多以湿邪为主,对于湿邪性质,又有外感、内伤之分,而内伤之湿更为难医,多由脾胃损及肝胆,不能疏泄胎毒而导致湿热内蕴,郁而发黄[8]。茵栀黄注射液主要含有茵陈、山栀和大黄,茵陈具有清热化湿、利胆退黄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茵陈具有降低胆红素的作用;山栀可抑制胆红素的升高;大黄具有增加胆汁流量的作用,以上药物合用,对小儿黄疸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动物实验也证实,茵栀黄能通过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以及排泄,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使尚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加速胆汁的分泌与排泄[9]。廖亮荣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对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并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患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患儿,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不良反应少[10]。本研究对40例小儿黄疸患儿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并与同期仅采用西医治疗的患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00%,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两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廖亮荣的研究结果一致[10]。

综上所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对小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的含量,明显快退黄速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菊.中医药治疗黄疸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0(2):205-207.

[2] 李艳萍,李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产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2014(6):71-72.

[3] 付京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193.

[4] 刘文选,包小永.茵栀黄加丹参治疗小儿黄疸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44.

[5] 桑希生.黄疸理论从脾走向肝胆是中医理论的发展还是迷失[J].中医药学报,2009,37(2):78.

[6] 李芳,和杏花.中药泡浴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J].光明中医,2012,21(2):288.

[7] 王锦华,杨凤涛,蒋波.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黄疸90例[J].陕西中医,2007,7(28):781-782.

[8] 王海红,罗世杰. 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04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9,10(25):15-16.

[9] 杨长坤.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38-2639.

[10] 廖亮荣.口服茵栀黄颗粒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研究进展[J].内科,2013,8(1):75-76.

(收稿日期:201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