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226100) 黄海燕
[摘 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要引导他们研读,促进他们展开个性探究;要激活他们想象,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自主阅读,诱发个体参与
教育学家罗杰斯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限度上从事意义学习。”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不应是费力拉纤的“纤夫”,而是一个生命的放牧者,将学生引向丰美的语言牧场,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自主地、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阅读活动。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让学生先读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①课文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的哪三个感人的场面?②读读课文,这三个场面中的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说说感动的原因。③读了课文,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根据阅读提示,学生不仅能充分地、自主地阅读课文,而且阅读的指向性明确,能有目的地浏览文本,筛选重要的信息;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全班内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在关键处作适当的点拨;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地达成对文本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
二、引导研读,促发个性探究
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的发挥,但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难免会有一些偏离正确价值观的错误解读。因此,个性化阅读离不开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深浅适度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探究,并对文本产生正确理解。《雨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全文共四句。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了同一个模式:①雨点落进哪儿啦?②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干吗?③什么叫睡觉(散步、奔跑、跳跃),指名表演。④集体表演。教室里一时“热闹非凡”。细想,热闹的背后,学生真的品读出“睡觉、散步、奔跑、跳跃”所表达的不同意味,不同意境了吗?而另一位教师教学时,这样提问:“小雨点真奇怪,它一落进池塘就睡觉了,可怎么落进小溪就散步,落进江河就奔跑,落进海洋就跳跃呀?”这把握了深层语义的提问,犹如一盏明灯,促发了学生个性探究的欲望。
三、激活想象,发展个性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好的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白,是一个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意义空间。如果教师能独具慧眼,准确地把握其意义空白,鼓励学生独立去体验、思考,那么学生必定会对文本产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意义的构建。学生一旦能从文本意义的构建入手,就会打开思路,激活想象,更多元地建立起个人与文本的桥梁,产生个性的思维、感悟。苏教版第六册的《鹬蚌相争》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鹬和蚌到底是怎么相持相争的呢?文中并没有作具体的描述,这就成了文本的一个空白点。教学中,可紧紧围绕文本的这一空白处激活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充分感受鹬和蚌的互不相让的情形,以发展他们独特的个性思维。
师:(出示鹬蚌相争的图片)大家看,鹬的嘴被蚌夹住了,非常难受。想象一下,它用尽力气,会做哪些努力呢?此时的蚌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可以描述他们相争的动作、语言,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表现。
生:鹬难受极了,它感觉气都喘不过来了,拼命地甩动自己的尖嘴巴,想把蚌甩飞掉,可是蚌牢牢地夹着它的嘴,丝毫没有松动。蚌得意洋洋地说:“哼,想把我甩掉,可没那么容易!”
……
在这一想象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在丰富的想象中,学生独特的感悟、丰富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阅读,是一个自由的梦!让我们用灵性和激情激活学生的个性,用智慧和诗意彰显学生的个性,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天地!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