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家庭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影响的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6
  • 阅读量449次
  • 评分0
  • 0
  • 0

  说到家庭教育,想必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应该都是会有一些看法的吧,它是现在我国教育当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之一,并且也是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来供大家借鉴参考


  第1篇:如何提升幼儿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罗珍群(贵州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幼儿园,贵州贵阳551404)


  摘要: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影响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成为目前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现状;有效性;对策


  前言: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作为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任务统统交给学校,要充分的发挥出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家庭教育现状


  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非常容易走极端,一方面表现为,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观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们过于严厉,处处要求孩子要达到自己的要求,忽略了幼儿的天性发展,这也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二、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有效性,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但是也不能对孩子对于严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坚持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等原则,要充分肯定鼓励、赞美、认可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孩子建立充足的自信心。当然这并不是说教育孩子不能批评,适当的批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孩子的错误,或者家长可以保持沉默,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还可以用一些小故事暗示孩子的错误,而不是直接批评,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很快的明白自己的过错,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其次,家长在幼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让给幼儿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如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除了让孩子体验劳动的感觉之外,还能够让孩子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和学习观念,如孝敬老人、夫妻关爱,在家庭生活中和睦相处,让孩子生活在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充分的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多方面优化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第2篇: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


  张永丽,梁顺强(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利用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与拓展明瑟收入方程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农户家庭的教育收益率整体显著,农户家庭年均教育收益率随着家庭平均教育年限的提高而递增;OLS回归结果表明家庭约束、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有一定影响;进一步分位数回归显示,家庭约束、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对不同教育收益率分布段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农户家庭;贫困村;家庭文化资本


  一、引言


  人力资本尤其是教育投资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反贫困的主要行动计划和政策着力点。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是主要为农户投资、政府投资力度相对不足。基于经济学理性小农的假定,农户在进行教育投资决策时需符合“教育投资的预期回报大于其成本才能实现积极的投资行为”这一理性选择原则,不然农户投资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因此,用教育收益率衡量教育投资回报意义重大。那么,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有多大?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教育投资回报?


  近年来,关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当前教育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讨论与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教育经济学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收益率的测算方面,部分学者对农村地区、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进行了测算[1-4],还有学者探究了农村教育收益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尤其是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以及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收入结构的影响[5-8]。


  社会学大多数学者基于微观家庭的角度,从家庭出身、父母职业、户口所在为切入点对教育收益率进行研究,家庭出身视角的研究发现,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子女教育回报率低于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子女教育回报率[9];父母职业视角的研究认为,父母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与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其子女的教育回报存在一定差异,前者高于后者[10-12]。户口所在地视角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的人力资本收益率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收益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收益率[13-14];部分学者基于“社会资源理论”,研究认为社会人通过动员周边的社会嵌入型资源进而得到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15-17]。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农村社会关系对增加农民收入产生积极效应,进而对人力资源的回报产生影响[18]。


  经济学大多以农户为研究主体,认为农户家庭经济资本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其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本可承受范围内子女获教育资源的“量”与“质”的特征,进而会对教育收益率产生影响,经济资本越高的农户家庭,相应地子女的教育收益也率越高[19-23]。但也有研究发经济资本对人力资本收益率产生的效应不显著,代际收入间的相关性非常小[24]。


  此外,教育学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理念等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会产生正向的代际传递效应[25-26]。


  综上所述,已有的有关教育收益率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价值。关于教育收益率测算方面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由于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的复杂性、相关数据资料获取的局限性,以贫困地区农户为单位对家庭教育收益率进行测算的研究还很少;关于教育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的相关文献从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从综合化、体系化视角针对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为了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更准确测算与分析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4个贫困村1749个农户的调查资料,首先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影响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因素,以期为当前开展的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二、农户教育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其具有一定特殊性,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目前正处于由自给自足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因此利用恰亚诺夫及詹姆斯·斯科特的小农经济分析框架[27-28]和社会学关于家庭资本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影响农村教育收益率的主要因素[29]。


  第一,农户家庭个人劳动力资源配置受家庭条件约束。农户家庭集生产与消费于一身,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决策,首先为维持家庭生计进行生产,其次才为市场生产,其生产动机是安全第一和避免风险,决策目标是家庭效用最大化,即农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配置决策过程中,服从家庭效用最大化原则[30]。对于贫困地区农户来说,劳动力是农户最基本的生产投入要素,外出务工是农户实现增收的主要途径,务工收入占农户家庭可支配收入的60%左右;但家庭劳动力在外出务工选择、职业选择、打工地选择等方面,必须考虑到老人、小孩、非健康人口的照顾以及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服从家庭的需要,并受家庭负担约束,即家庭负担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和职业选择,进而影响着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


  第二,农户家庭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受家庭资本的影响。社会学相关研究将家庭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29,31],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受家庭资本的影响。从影响机理来看,家庭经济资本是基础,影响着其他资本作用的发挥,家庭经济资本越高,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决策越趋于理性;经济资本越高,人力资本越能得到支撑;经济资本越高,越有能力进行社会资本投资并获得较高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人力资本作用发挥的必备条件,在以“熟人”构成的中国农村社会,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网络等因素与市场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农户的市场信息、就业选择、资源使用、非农经营、民间借贷等经济行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户来说,资源非常有限,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对家庭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人力资本。农户的文化资本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是一种隐秘的社会竞争机制,并且有着非常强的家庭传承性,对农户的影响根深蒂固。近年来关于精神性贫困、文化贫困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反贫困过程中表现为部分贫困户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落后于一般状态,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等思想严重,事实上可以认为是一种家庭文化资本不足的表现。


  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框架将构建影响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四维度综合指标体系,从家庭约束、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等视角进一步实证分析和解释其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程度。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对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农村社会发展分层抽样调查,其中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村庄基本概况、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劳动力外出、资产负债状况、收支情况、生产经营、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内容。本次调查以甘肃省的六盘山片区和秦巴山片区为主,包括甘肃省8个市区的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调查村庄多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较为落后。调查采取访谈形式填写问卷,调查过程中由于农户有劳动力外出务工、下地务农、走访亲朋等原因,共收回有效问卷1749份,样本农户1749户、涉及人口8319人,其中劳动力人数5039人,户均人口数4~5人,户均劳动力人数2~3人,户均在读学生人数为1~2人,农户家庭赡养系数0.51,家庭非健康人口比例19%,如表1所示。


  (二)农户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与收入状况


  从农户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在受教育年限上,农户劳均受教育年限为5.9年,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9年;在劳动力受教育层次上,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最多,占比32%,其次是小学文化程度占比30.5%,文盲人数的比例仅次于小学,其占比约为23.7%,高中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9.3%、4.5%。


  从收入状况来看,农户劳均年收入为7577.6元,其收入水平比较低。从收入结构来看,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户家庭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比约为64.5%;其次为农业收入,占比为22.3%;非农经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贡献度最小,占比仅为6.4%。


  四、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测量


  (一)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本文首先通过明瑟收入函数测算农户家庭的教育收益率。其基本方程为:


  pagenumber_ebook=89,pagenumber_book=85


  其中,Y表示农户家庭劳均收入,EDU指家庭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EXP表示家庭劳动力的平均工龄①,α为常数项,ε表示误差项,β、γ1、γ2分别是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β、γ1分别表示教育收益率与工龄收益率。


  鉴于仅包含两个因素的明瑟方程不足以充分解释教育收益率的变化原因,通常可能会导致方程(1)测算出来的教育收益率β偏高,因此,需要加入一些其它的解释因素使得测算结果更加精确。在方程中加入控制变量是最常用的方法,考虑到其他因素对农户收入可能存在的影响,本文在基础的明瑟方程中加入了务工人数比例、家庭非健康人口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人口负担比、家庭从事非农经营等控制变量,如表2所示,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揭示农户家庭不同教育层次教育收益率的差异,本文将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这五个教育层次,五个教育层次在总体样本数据中分别占比为9.6%、44.6%、36.1%、8.5%和1.2%。将不同的教育层次作为虚拟变量代替式(1)、(2)中的教育年限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


  (二)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在整个实证分析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分析都利用stata14.0统计软件进行操作并汇报相关分析结果。在进行回归分析前,本文采用方差膨胀因子法对模型主要解释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发现MeanVIF=6.36,除了家庭劳均收入与家庭劳均收入的平方项外,其他解释变量的VIF值均在1左右,结果显著小于经验法则所要求的最低数值10,有效地控制了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异方差等问题,本文采用稳健标准误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按教育年限估计的教育收益率见表3。其中模型1表示利用基础的明瑟方程回归所得结果,模型2表示加入控制变量后所得出拓展明瑟方程的回归结果。


  首先,从样本整体的回归结果来看,两个模型户均受教育年限的估计系数都在1%显性水平下显著,模型1显示基础的明瑟回归估计的样本总体的教育收益率为6.1%,模型2显示加入控制变量后的教育收益率为4.5%,由此可以测算出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为4.5%-6.1%。其次,回归结果中工龄的系数显著,表明对农户劳动力而言劳动年龄的增长带来收入显著的增长,工龄平方项的系数显著为负,符合经验,说明家庭劳均收入与劳均工龄呈现倒U型关系。再次,从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来看,务工人数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从事非农经营对农户家庭劳均收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非健康人口比例则对农户家庭劳均收入负向影响显著。


  按不同受教育层次的教育收益率比较回归结果如4所示。从总体来看,两个模型中所有层次的教育回归系数都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通过计算得出各个层次的年均教育收益率①,相对于文盲(基准组)来说,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年均教育收益率分别为6.3%、7.3%、7.8%、13.6%。表明农户家庭年均教育收益率随着家庭平均教育年限的提高而递增。


  听了班长的话,我心里很愧疚,原来是我误会孩子们了。栀子花虽然美丽,但是在乡村孩子看来是很平常的东西,他们不想把自认为很平常的花送我。他们喜欢的老师值得获赠最特别最美的礼物。


  表3依受教育年限的教育收益率回归结果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87


  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水平,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差,下表同。


  表4依受教育层次的教育收益率回归结果


  pagenumber_ebook=91,pagenumber_book=87


  五、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本文通过构建计量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更进一步地探讨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将家庭教育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家庭劳均收入与劳均受教育年限的比值作为代理变量表示①,来考量家庭的教育收益率,用家庭负担、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作为解释变量,以讨论和解释不同因素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并探析其内在的原因。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中,家庭负担用家庭非健康人口比例和家庭赡养系数两个指标来表示;经济资本用家庭耕地面积、家庭生产性资产价值、家庭存款和贷款余额(数据在本研究中缺失)、家庭务工人数比例、家庭是否从事非农经营等指标表示;家庭社会资本状况包括社会资本投资、社会关系网络、户主是否为党员、户主是否为干部等指标,社会资本投资用家庭通讯费用、网络费用和婚丧嫁娶支出费用的总和代替,社会关系为家庭有无亲戚朋友在城里工作并给予帮助、有无家人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等指标;家庭的文化资本用家庭未来发展规划来表示②。变量设置及描述统计如表5所示,首先建立OLS回归模型为:


  pagenumber_ebook=92,pagenumber_book=88


  其中,ln(Y/EDU)与家庭教育收益率的高低同方向变化,ln(Y/EDU)较大的家庭,其教育收益率也相对较高。α为模型的截距,Xi为解释变量。


  表5变量设置及统计描述


  pagenumber_ebook=92,pagenumber_book=88


  考虑到OLS的估计结果有均值意义的局限性,教育对不同人群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所产生的异方差性问题将会影响OLS估计的有效性,若直接用OLS估计会得到有偏估计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常见的处理方式采用分组回归、半参数分析方法、局部线性匹配法等解决教育异质性回报问题[32-33]。鉴于这一情况,若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这一方法的明显缺陷是无法有效利用全部样本的信息。因此,本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即可克服异质性的影响又可得到更加稳健的回归结果。


  分位数回归方法,即将条件分位数与回归方法相结合,假设给定y|x的总体q分位数yq(x)是x的线性函数,于是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


  pagenumber_ebook=92,pagenumber_book=88


  其中,y=ln(Y/EDU),β称为“q分位数回归系数”,xi为方程中的i个解释变量。在分位数回归模型中常采用bootstrap法,本文分别选取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0.1、0.5、0.9分位数的回归结果,将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以此来揭示各个解释变量对不同教育收益率分布段的影响程度,进而更详细地刻画农户的教育收益率的差异,以便深入地了解产生农户家庭收益率差距的原因。


  (二)实证结果


  两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OLS模型回归结果的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整体显著,模型中的解释变量能够较好的解释被解释变量。从估计系数来看,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务工人数比例、家庭从事非农经营、社会资本投资、家庭有亲戚朋友在城里工作并给予帮助、户主为党员身份、户主为干部身份、家庭未来计划对家庭教育收益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赡养系数对家庭教育收益率的负向影响显著。由此可见,家庭约束、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都对家庭教育收益率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分位数回归结果中,各个解释变量在不同分位上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系数变化较明显,分析如下:


  (1)家庭约束方面,家庭赡养系数与家庭非健康人口比例回归系数在0.1分位点处负向显著,表明提高家庭赡养系数与家庭非健康人口比例对低教育收益率农户影响较大,即家庭赡养系数每提高1个单位,相对地其教育收益率将分别降低16.7%、23.9%。


  (2)家庭经济资本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回归系数在0.5分位上正向显著,表明增加中等教育收益率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对其教育收益率提高有显著正向作用;家庭生产性资产价值回归系数在0.9分位数回归中显著,表明对高教育收益率农户而言,家庭生产性资产价值对其教育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务工人数比例系数在三个分位上均显著且呈现不断递减的趋势,表明家庭务工人数比例对教育收益率的正向影响程度由低教育收益率农户到高教育收益率农户依次递减。


  (3)家庭社会资本方面,社会资本投资对教育收益率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投资分位数回归系数随着分位数的上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增加社会资本投资对由低到高教育收益率农户影响程度依次增强。家庭有人在事业单位工作在0.9分位数回归中正向显著,表明对于高教育收益率的农户家庭而言,有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家庭比没有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家庭教育收益率高38.8%。户主身份是党员与户主身份是干部二者回归系数在0.9分位上均正向显著,表明对高教育收益率的农户来说,户主为党员的家庭比户主非党员的家庭教育收益率高3.7%,户主为干部的家庭比户主非干部的家庭教育收益率高8%。


  (4)家庭文化资本方面,家庭未来发展计划分位数回归系数在三个分位上均显著,表明家庭未来发展计划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具体来说,对于低、中、高教育收益率的农户来说,家庭未来发展计划优良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其相应教育收益率分别提高18.6%、8.1%、10.7%。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果与讨论


  本文利用甘肃省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首先通过建立与拓展明瑟收入方程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进而通过建立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的因素,其结论如下。首先,农户家庭的教育收益率显著,农户家庭年均教育收益率随着家庭平均教育年限的提高而递增,即教育作为反贫困的主要途径能够给家庭带来比较高教育回报。其次,OLS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约束、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等因素对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有一定影响。第三,进一步分位数回归显示,对低教育收益率农户而言,家庭约束对其教育收益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高教育收益率农户而言,家庭社会资本对其教育收益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务工人数比例、人均耕地面积与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户的教育收益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为提高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帮助贫困人口打赢贫困攻坚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大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方面的投资,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贫困摘帽”。


  首先,国家教育资源配置向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方位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其次,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受教育水平,摆脱家庭资本不足对教育收益率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应尽快解决贫困地区高职、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短缺、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实训基地建设落后等问题,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最后,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提高农户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特别是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入学水平。


  2.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层次和水平,提高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


  鉴于样本农户不同程度的分布在六盘山片区和秦巴山片区,通过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依然是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因此,一方面应该通过进一步加快区域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强区域发展能力,提高对贫困人口的渗透、辐射和带动能力,实现相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提高教育收益率。同时,针对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存在着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比较差等问题,应该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并通过立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摆脱生态贫困,实现年轻人口的永久性转移和脱贫,确实发挥非农产业与城镇化在反贫困中的地位和作用。


  3.加强农村社会资本建设,提高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


  精准扶贫应该鼓励并逐步实现开发式扶贫与开放式扶贫的有机结合,打破贫困人口以血缘、亲缘、地缘为主的社会网络体系,通过市场发展、信息传播、网络建设、“走出去”与“引进来”等措施逐步形成以业缘为主的发散型、开放型社会关系网络,将农户纳入到社会化生产网络体系;鼓励农户通过参加社会活动、通讯媒介、外出务工等途径积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打破封闭的社交禁锢,拓宽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渠道,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鼓励通过东西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三支一扶”等形式输入外部社会资本,通过这些途径实现贫困人口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


  4.优化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农户家庭教育收益率。


  优化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实现公共政策、功能性政策、竞争性政策的有机结合,激发内生动力。首先,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政策力度,重点解决农村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降低教育成本,完善农村以疾病预防和救治相结合的医疗体制;其次,功能性政策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制度体系完善为主,重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降低农村交易成本;最后,竞争性政策应以贫困人口物质性资源的获得、增收能力建设为主,以贫困人口的广泛参与与合作为竞争性条件,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逐步改变等靠要等精神贫困问题,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资本。


  第3篇: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及对孩子的影响


  刘秀君(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梁村镇韩寨小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的家庭在孩子教育认知上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认识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有的孩子父母(或者一方)为养家糊口而外出务工,将孩子寄托在农村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甚至叔伯、叔婶家,致使这个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特殊的群体的教育状况堪忧。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家庭教育基本概念;重要性;空巢老人;寄养儿童;空巢孩子;缺失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在美国通常称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综观各国家庭教育概念演变过程,参考名家大师对于家庭教育概念的描述,结合我们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们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影响终生的一种的社会活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三、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农村孩子的影响


  (一)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第一、农村家庭教育意识和观念淡薄滞后,尤其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农村,普遍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重养轻教。许多家庭错误地认为,家庭只负责养育孩子,孩子吃好穿好,家庭就尽责了,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对孩子差不多就是“放羊式”管理;二是落后的粗暴家长式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是打的轻。一旦孩子犯了错,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过来先暴揍一顿,啥事都解决了。在这两种极端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支配下,很多农村孩子,要么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自由散漫,无法无天;要么畏畏缩缩,叛逆阴暗,偷偷干坏事。无论是思想品质,还是意志品质都存在严重问题。


  第二、农村家庭不少家长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有限,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方法。不少农村家长自己就是文盲或半文盲,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方法。


  第三、农村家庭在社会转型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使本来就贫瘠的家庭教育更加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农民进城的“打工潮”方兴未艾,“农民工”成为这个时代的耀眼概念。同时,也带来了家庭结构的革命性变革,一些随之而来的新兴名词也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例如“空巢老人”、“寄养儿童”、“空巢孩子”。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1.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单亲家庭)


  孩子杨某:小学时聪明伶俐,阳光向上,品学兼优,一至四年级成绩居全年级前一、二名,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五年级时父母离异,孩子心灵受到了创伤,从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不做作业,要么逃学,成绩一落千丈。熟悉该生的学生都惋惜不已。据调查,在有些班级,离异家庭的孩子占三分之一,这些孩子多为学困生。


  父母的离异本身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些孩子会一蹶不振;其次,父母离异后的孩子,缺少或没有正常的家庭教育。


  2.家庭亲情缺失导致儿童情感饥渴(留守儿童)


  孩子李某:父母进城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溺爱,觉得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有求必应,有错也不教育。虽然老师关心他,同学们帮助他,但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且新课程又有较高的要求,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大,最后放弃学习,每天混日子打发时间。


  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缺失对孩子成长会造成消极影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抚慰。


  3.父母放任自流导致儿童家教缺失。


  孩子王某:从小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而其母亲也因工作忙碌,带孩子太麻烦,从几个月大时,就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老人“树大自然直”的错误教育观念,一味的溺爱娇惯,并且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他缺少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小蛮横不讲理,不尊重他人,不讲卫生。课堂上故意捣乱,不做作业,打骂同学,成绩自然很差。尤其跟父母感情淡漠,听不得父母半句教育,关系很僵。


  通过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父母给了孩子的生命,就应该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分享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为孩子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浅谈少数民族凉山彝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张吉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谷米乡中心校,四川雷波616550)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少数民族凉山地区的家庭教育,更不能缺少,它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基石。


  关键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


  下面就我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工作,浅谈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的认识。


  一、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是振兴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性


  1.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民族地区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今天的儿童是时代的主人,儿童的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的表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的教育是一种有限的投资得到无限的回报。少数民族地区的困难家庭思想观念的转变、父母良好的言行是良好家庭教育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正好是培养地区人才的必备条件。


  2.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现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视频、QQ和微信等从不同角度反映现实的社会问题,要汲取正能量。儿童缺乏对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敏锐的感受能力又超越成年人。儿童的敏感性正是家长培养孩子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家长应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帮助孩子明道理,优化孩子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做正能量的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进取、开朗、大方、爱发问等好习惯。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使用彝语言要多于汉语言。


  2.家长过分权威性,缺少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身为家长,是教育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很有必要的。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过分的唯我独尊,要求孩子唯命是从,若有违背,轻者责骂,重者体罚。如:今天爸爸给你安排任务:上山放羊,不到“收羊时间”不准赶羊回家,作业可以晚上做。但孩子赶着羊这山跑那山,早也累得不行,下午饿着肚子把羊赶回家吃过晚饭,孩子也筋疲力尽那还有什么心思学习。还有的孩子弄他自己爱玩具,家长也干涉,你这样玩没有意义,不如帮我喂猪。这种表现为:强制对待孩子的错误,对孩子随意吆喝,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个人活动,左右孩子的发展。这些做法不仅导致家庭教育失效,还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3.“言传”多于“身教”,缺乏教育的示范作用。据了解,多数家长手中的“尺子”只对人不对己,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子女,在自己身上无作用。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明确的规定不许这样那样!子女们开始时自然是照样执行,但不久就发现父母却在犯着类似的错误(如:说脏话谎话、酗酒、玩手机游戏、等),他们心中原本架起的衡量是非的天平会发生倾斜!并且,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子女会“斗胆地去实践”一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极易模仿的对象,是孩子评判是非的活标本。


  4.溺爱与盲目乐观,导致发展动力的缩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设计奋斗目标并不断地实现,不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育目的,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得以实现,是因为它调动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发展动力。这种源于孩子内心的动力,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遗憾的是部分家长无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开发与利用。对孩子的溺爱,以及对孩子现状的盲目乐观,导致了发展动力的严重“缩水”。


  三、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1.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也要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如,孩子在读一年级时,抽时间播放电视视频范读拼音,让孩子轻松巩固学校学习的知识。用心换心,赢得信任;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2.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和“监督学生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以学为乐。现代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坚持汉语交流。没有书房的,哪怕是客厅或者卧室的一角也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在早晚时尽量呆在孩子的身边不玩手机认真监督。第三、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应得到重视了,小学时期是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一份力,为培养子女成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而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