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家庭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社会工作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8-16
  • 阅读量117次
  • 评分0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没有父母的陪伴,又面临教育资源紧缺、隔代守护举步维艰的局面。若想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还需要从社会工作视角介入,为留守儿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支持,弥补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缺失,将社会教育提前贯彻在教育中,以此来实现教育的协调一致性,达到共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社会工作视角;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若想有效解决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还需要从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将社会教育提前贯彻在教育中,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1.隔代教育代沟现象突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会采取外出务工的方式。虽然该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但是给孩子所带来的缺憾是无法弥补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开始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但是,部分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将孩子交付给祖辈来照顾,未能承担父母应当担起的教育责任。因祖辈与孩子有着较大的年龄差距,导致所谓代沟问题;孩子会产生相应的排斥心理,这也导致祖辈的教育无法在孩子成长中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祖辈的年龄日增,再加上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其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所采取教育方式会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且束缚孩子的身心,致使孩子缺少创新精神[1]。另外,祖辈还存在隔辈疼的现象,对孩子溺爱,尽量满足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尽管有些要求不合理,长此以往,孩子形成“自我”“骄纵”的心理,对祖辈的管教不再服从,还会在要求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极端的方式,产生一定的扭曲心理及品行不端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父母给予孩子物质满足,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尽抚育责任,还应当承担知识传授责任,给予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部分家长在外出务工时无法带领孩子进入新环境,将孩子留在农村家庭中。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对父母的感情也会慢慢变淡。关系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孩子不再对父母存在依赖感,很多事情需要自己解决[2]。孩子形成了一定的主观意志后,父母的教育所起到的效用不再明显。父母即使满足了孩子物质的需求,但是因心理需求的缺失,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孩子性格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其他孩子谈及自己父母,会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内心愈发封闭,若未能及时引导沟通,在心理的驱动下,其行为也会与常人产生较大的差异。这也是不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

  

  3.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无法起到有效的榜样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父母基本上未接受过系统教育,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文化知识,不仅无法给学生提供帮助,而且还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父母转变为亲戚,他们以家庭为重心,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从另一层面来说,也可能是寻找不到沟通的切入点与契合点,在学习上也只能起到督促作用,无法为孩子提供辅导或者陪伴,长此以往,孩子将所有的依赖感隐藏起来,不再求助于监护人及教师[3]。因孩子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不具备明辨是非能力,模仿力强,而部分监护人素质较低,常常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爆粗口,孩子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养成不良习惯。

  

  4.缺乏安全保障,儿童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真正了解孩子内心需求。长期缺乏陪伴与安全知识教育,孩子无法形成相应的安全意识,导致很多留守儿童被人作为施暴对象,而且大多数孩子在受到伤害时,不能及时告知父母,一般会以忍气吞声的方式承受此类伤害[4]。归根结底是孩子心中已经形成了父母无法提供帮助的想法。该问题是否值得父母深思呢?孩子的处境及教育问题,孩子不应该站在主动配合的层面上,而且外出务工并不是教育缺失的理由,父母的抚育与教育方式应是主要的因素。家长应调整家庭生活与教育观念,给予孩子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必要性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关心,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家庭层面的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给孩子心理所带来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留守儿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缺少完善性,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社会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全覆盖的趋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5]。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引导下,监护人对家庭教育会有全新的认识,并掌握符合孩子心理的教育方式。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较为枯燥乏味,而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丰富其生活,使其能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快乐生活、成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介入,如政府部门,社会工作者应当呼吁当地政府加强重视度,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扮演着参与者与实施者的角色,给予孩子在情感物质上最直接的帮助,更起到了有效的倡导与引导作用;倡导多个部门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推动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引导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学会面对并克服所有困难。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更是社会、学校的责任;只有各方朝向同一个目标推进,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可行性社会工作本身就有着提供与配置资源、预防、复原的功能,并能够起到有效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在解决农村家庭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社会工作者需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并将此类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其能够在复原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也就是调整孩子的思想道德意识、行为及学习上的错误行为,使其能够恢复到最初的状态,让社会功能更加明显化[6]。而预防功能所指的是从多个角度介入家庭教育,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干预家庭教育及其影响留守儿童的主要因素,以防止问题持续恶化,造成难以收场的社会性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孩子思想及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当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指出其教育方式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其正确其专业的指导,让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实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目的。而这种直接与间接介入的方式能够有效整合当前的社会资源,对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及时反馈到各部门展开社会性支持,进而在改善家庭教育现状中发挥出最大效用[7]。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社会工作者起到了桥梁作用,既给予其资源上的支持,又给予有效的干预,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孩子社会化方面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个案工作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针对现有的家庭问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性指导。首先是做好全面调查及分析工作,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采用合适的语言及行为让孩子充分理解父母在外的辛劳,并养成自立自强的良好习惯[8]。因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心理防线较强,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辅导过程中,应当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认真聆听孩子所倾诉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真诚的关心与帮助,采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现存的问题,以此来起到教育保障作用。

  

  2.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小组工作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得参与小组的个人获得思想、行为、社会功能方面的改变。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不单单是父母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群体、监护人、学校都会对此造成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从多方面切入展开工作。首先针对父母,可在父母节假日返乡期间组织相应的活动,通过专业教育知识的传授来提升父母的实际教育能力,增强责任意识,使其能够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并鼓励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实际所需,给予孩子最实质的帮助,拉近与孩子的关系,以此来达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9]。对于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者可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地理位置等进行分类教育,并定期举办一些与兴趣、学习、人际沟通相关的活动,并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团队及互助精神,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个人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父母务工时将孩子所托付的看管人,也就是所谓的监护人,因其在孩子的成长中责任重大,社会工作者可联系监护人,并成立相应的监护人小组,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将科学有效的教育及抚养方式教授给监护人,使其能够合理地抚养。对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可联合教师组建教育小组,共同探讨留守儿童教育方式,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及行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有效落实,鼓励教师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力度,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实意,以增进师生感情,为后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社区工作方法留守儿童社区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人群的鼎力配合,并利用当前农村社区现有资源,为留守儿童建立相应的学习活动场所,如阅览室、体育馆等,为学生提供多重学习环境,丰富其知识,保障其课外活动时的安全。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或者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社区内其他成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照顾,从不同的层面上给予其相应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四、结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父母被迫离开家庭,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在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若想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需要从社会工作视角介入,为留守儿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支持,弥补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缺失,达到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瑶,景维民,张雪凯.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家庭教育投入吗?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9,34(6):15-28.

  

  [2]宰晓娜,罗玉华,李文靖.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实践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9(12):48-51+60.

  

  [3]李惠兰,农志华,黄丽婷,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桂东南地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0):244-246.

  

  [4]董颖红,孙艳红.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及其教育启示:心理弹性理论的视角[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1):86-90+96.

  

  [5]罗春桃,佘静芳.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教育问题探析:以湖南省宁远县桐木漯瑶族乡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6):104-107.

  

  [6]杜柏玲,陈维举.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基于陇南市320名农村留守小学生的调查数据[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1):80-86.

  

  [7]王亚奇,娄辉.“社会工作+心理学”双重逻辑视角下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介入研究:以Z县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9(6):78-81.

  

  [8]熊谋林,胡瑶,张琪,等.青少年越轨、犯罪与“社会一体化”预防理念:基于四川省三市调查的启示[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1):38-57.

  

  [9]陈静,刘军萍,李彦,等.农民工家庭流动初期学前教育困境及协同治理研究:基于河北保定地区的实地调查[J].青少年学刊,2020(6):20-26.

  

  作者:王丹 单位:郑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