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引言
晃晃20年一挥手,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细数20年来,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伴随着资本的快速流动,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标准、工艺水平等也给中国暖通行业带来了很多的“不一样”。自进入2015年,并购合作的话题再次引爆行业,先有美的中央空调携手开利、博世,后有天加联合开利,再有开利的母公司联合技术公司将西亚特收入囊中。而在8月底,三菱电机从德龙集团手中收购意大利中央空调制造巨头DeLclima公司74.97%的股份,并购总代价高达6.64亿欧元。可以说,在20年的暖通行业发展过程中,2015年将是并购及合作案例最多的一个年头,而且2015年才刚刚过半,下半程的市场谁也预测不了会不会继续。
市场大环境如此低迷,业内人士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梳理梳理纷乱的思绪。在本期策划中,我们重新整理了暖通行业发展的脉络,重点对业内几个并购事例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也算是对暖通行业并购历史的一种回顾吧!
大金&麦克维尔——不同文化的强力碰撞
2006年5月,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和奥维尔集团正式签署收购协议,大金工业分别向丰隆秘书服务公司和刘万明收购5亿3152万6130股(40%)和6000万股(5.2%)股权。预计全部收购价为2320亿日元,折合约21亿美元。大金工业将以内部现金,以及银行贷款融资上述的收购行动。
众所周知,大金虽然在小型机组上称王称霸,但是在离心机、螺杆机这些大型机组方面却是存在短板。事实上,麦克维尔在公布时的收购原因中也印证了这一点。麦克维尔方面称:此次全面收购是基于以下短期和长期对双方互惠互利的因素进行的。双方在合并之后会产生协力优势,包括关键部件的互相供应、合并采购、共同开发和制造产品。而且双方可以共同开拓北美市场等其它市场,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广中央空调。
麦克维尔可以用大金的技术改进中央空调,增强螺杆机的成本优势,与其他控制系统供应商共同开拓系统销售的市场,争取更多的商业楼宇和工厂的客户,同时开展配件的生意。合并了双方的优势之后,这个新集团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暖通空调公司之一,生意额超过百亿美元。这个合并也可以促使麦克维尔更快地完成其成为楼宇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领袖的宏愿。
点评:
有意思的是,在大金收购麦克维尔的近10年里,两个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一路上扬。虽然麦克维尔与大金在联姻之初,经历种种的人员“大地震”,但是其一步一步稳定前行,每年都保持着极其稳定的业绩增长。从结果上看,不得不说这场收购也成为一次成功的案例。
在我们的印象里,依稀记得当年行业人士看到大金并购麦克维尔这条消息的震惊程度和“八卦”散播速度。有人对他们的这段“联姻”并不看好,也有支持者为其摇旗呐喊。不看好也是更多在于两者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强力碰撞冲击,众所周知,承袭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大金能否顺利接盘麦克维尔,在当时不少行业人士保持怀疑态度。不过现在看来,大金仍然坐稳中国中央空调多联机市场的头把交椅,麦克维尔也在传统四大水机品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丰隆亚洲&欧威尔——资本运作的高手
012年6月,丰隆亚洲和法国欧威尔空调共同宣布,新加坡丰隆集团旗下的丰隆亚洲正式收购法国欧威尔空调旗下亚洲公司80%的股份,同时还将欧威尔旗下的美国飞达仕空调品牌揽入怀中。新加坡丰隆集团旗下丰隆亚洲与法国欧威尔空调共同宣布,丰隆亚洲已正式从欧威尔以色列母公司ELCO手中收购欧威尔亚洲80%的股份。双方承诺将继续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资,把欧威尔和飞达仕打造成亚洲知名高端空调品牌。
众所周知,欧威尔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法国空调公司,曾在全球拥有6大生产基地、5个产品研发中心以及遍布世界5大洲90多个国家的近200个分销机构,旗下主要品牌包括Airwell、Wesper。
欧威尔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历了树立品牌,建立市场等过程,发展还算顺风顺水。丰隆也希望通过集团本身的管理经验、市场资源等快速提高欧威尔的市场地位,并着力把欧威尔打造成一个空调行业的技术领导者。丰隆亚洲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能力对欧威尔的生产、研发、营销等进行改善扩大和充实。
点评:
曾几何时,欧威尔空调在中国市场掀起一波发展的浪潮,可惜的是,在随后短短几年时间里随着被收购渐渐失去原来的光彩。随后飞达仕空调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踌躇满志,然而面对着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抢食者实在太多,许多品牌也都淹没在茫茫的潮水之中。如今看欧威尔的发展,已不复当年情形,在市场上鲜有发声。当年曾有行业人士预言:这将是一次弱弱联合,如今看来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忧。
英格索兰&特灵——最昂贵的收购
2007年12月18日,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了特灵被英格索兰收购的新闻,顿时消息不胫而走,在业内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最终,英格索兰于2008年6月5日正式完成对特灵的收购。英格索兰有限公司宣布其正式签署收购原美标集团旗下子公司特灵公司的协议,收购价格约为101亿美元,包括交易费用和约1.5亿美元的特灵净负债。
“并购特灵可以让我们能够在供热制冷和气温控制系统和服务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人体舒适度、改善易腐货品的保存并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在新闻发布会上英格索兰相关人员如是说。其实从1990年开始,英格索兰开始走并购之路以探索自身最完善的多元化发展框架。在近20年的时间里,英格索兰相继收购克拉克设备公司、Steelcraft公司、齐默曼跨国公司、Hussmann公司等。此后,英格索兰在继续收购战略的同时,逐渐出售旗下部分业务,包括曾经被其收购的一些业务,这也体现了英格索兰对自身多元化道路的思考和调整。
点评:
这绝对是迄今为止暖通行业内绝无仅有的大手笔!101亿美元的收购价格震惊四座,当年江森自控收购约克也仅有32亿美元,英格索兰花大力气挑选了一个“金娃娃”,不过这也足以证明特灵在英格索兰心目中的地位。自2011年,英格索兰宣布从哈斯曼制冷业务撤资以后,目前特灵和冷王成为英格索兰旗下两大重要的支柱企业,特灵凭借其出色的技术优势在暖通空调领域享誉已久,特灵离心机产品更是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标杆。
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现在看来,并购是英格索兰数10年来转型的重要举措。英格索兰如今已经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工业企业,在气温控制、工业和安防领域都有着强大的市场地位。
开利&富尔达——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2011年8月,开利公司宣布取得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重要股份,以进一步拓展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服务能力。众所周知,作为联合技术公司旗下子公司,开利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暖通空调及冷冻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领先致力于提升周围的环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富尔达是中国热泵和地热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生产和应用领域的领导者。
“富尔达已经成为中国水地源热泵市场的领导者。通过此次合作,开利将贡献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富尔达实现持续增长,在这个重要的暖通空调细分市场中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可持续产品和服务。” 开利亚洲区总裁舒若思先生当年曾如此表示。
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后将目标定为在3~5年的时间将让富尔达的销售额有大幅度提升。开利控股富尔达后,富尔达仍将以其自有品牌、独立组织架构运营。开利将在制造和工程技术能力方面支持富尔达,同时也将利用开利的分销渠道,为富尔达提供更多的国内和出口市场渠道。
点评:
现在看4年前的那场并购,富尔达如今仍然以自己的品牌出现在行业中,只不过比以往低调了许多。早在2010年的时候,山东富尔达营收超过3 000万美元,拥有300多名员工,在中国20个省设立23个销售办事处。凭借近20年在水地源热泵领域的专业研发经验,富尔达在全国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也正是由于水地源热泵的高度专业性,许多并不专业的安装公司加入市场,也导致许多失败案例的频繁出现,水地源热泵产品如今渐渐地跌至低谷。不过从另一方面讲,这场并购对于富尔达而言并非是坏事,如今看来,反而倒是最好的归宿。
博世&欧锴——借壳上“战场”
2012 年 5 月,博世在山东省完成收购通风空调系统生产商山东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又称“OAK”)。2011 年,欧锴空调的销售额达到将近 1.3 亿元,拥有员工 270 余名,在淄博设有生产基地。而博世集团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是全球500强企业,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
随后,博世以与山东欧锴节能产业园合作为基础,投入2亿欧元,上马直流变频商用空调、水冷多联机、变频多联商用空调等10余个节能环保项目,打造博世在中国首个“中央空调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对于欧锴空调的收购,将补充博世现有产品线,尤其是针对大型建筑的中央热泵系统。此次收购不仅能使我们在中国市场中进一步拓展高性能热泵系统领域的业务,还将提升我们热泵产品对美国、中欧以及东欧市场的吸引力。”博世方面表示,收购后将进一步拓展高性能热泵系统领域的业务, 并不断提升热泵产品在世界各大市场的竞争力。
点评:
如今观之,博世热力已经完全打通冷暖一体化的上下通道,在各地的博世专卖店中可以看到中央空调类别的产品。一开始,博世在供暖领域拥有强势的市场地位,然而在制冷产品方面却是软肋。早在2005年,博世集团便成立了相关机构调研中央空调市场和技术,寻求合作伙伴,以此来谋求公司建筑节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壮大。德国人办事足够地聪明和严谨,这样一等就是五六年,2011年确立合作关系,2012年才完成正式地收购。
我们也看到,这几年博世热力在中国市场不断地加大投入,在每一届的中国制冷展上博世也总是惊艳亮相、博人眼球,而且带来众多的“真刀真枪”拥有技术含量的新品。可以说,博世收购欧锴也是一次横向扩张的成功案例。
江森自控&约克——强强联合之经典案例
2005年12月,全球最大的汽车原始设备和电池的制造商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完成了对全球性供暖、通风等设备与服务供应商约克国际公司的收购工作。江森自控按每股普通股56.5美元的价格支付给约克国际的股东,此次收购的总价值约32亿美元。
成立于1885年的江森自控公司主业集中在设施效益、车内体验和动力方案3大领域。在设施效益领域,江森自控涵盖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能源调控及安全管理各方面。约克国际是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的独立供应商,其生产基地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及中国。收购前,约克国际年营业额近50亿美元。在收购完成后,约克国际将隶属于江森自控的设施效益业务部门,该业务部门在2005年创造了57亿美元的销售额。
事实上,这一并购使江森自控成为全球建筑环境市场上最大的集成产品、系统和服务供应商。目前,两家公司共同服务于全球125个国家超过500家销售和服务机构的客户。在北美和欧洲,这两家公司都在业内居领先地位,但是收购却让江森自控在建筑市场上的实力大为增强,尤其是中国这一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市场。
点评:
10年的时间足以证明这场强强对话的合作,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国的和尚会念经”,有的时候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商业运作头脑。如今,江森自控约克已经站稳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的金字塔端。
众所周知,暖通空调离不开建筑本身,而江森自控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制冷设备到运营这些设备的控制系统,并能够将这些系统与楼宇的火灾、安全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集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约克在暖通空调及冷冻设备有着先进的经验,而且进驻中国市场较早,两者正好可以互相借助其产品和渠道优势,谋划抢占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这就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这也是外资品牌收购外资品牌后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核心技术才是生命力,资本不是
细分析行业内20多年来的收购和合作的事件,会有一个发现,在2005—2014年这10年期间,企业之间的大事件大都是以收购划上完满句号。而这也印证了以“全球跨国并购”为特征的第五次并购的时间,也充分表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全世界。
反观2015年,开利、美的、天加、博世、盾安、扬子等企业之间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且大多属于横向拓宽自身产品线的类型。比如美的与开利合作重在冷水机领域,天加与开利合作重在低温发电领域,博世与美的合作重在多联机领域,双方的合作更加注重借对方的优势进行自身的互补,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在前10年有如此多的并购案例,而2015年出现如此多的合作案例?笔者以为,有四点原因。其一,欧洲、美国、日本经济经历巅峰之后,发展慢慢趋于平静,而近10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10年,这吸引了大批的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掘金,而且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建厂给予了十分优惠的税收等政策,可观的高利润诱惑着每一个人;其二,近些年来,国产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渐抢占不少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超过外资企业,后来居上;其三,受到宏观大环境的影响,2015年市场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唯有抱团才能取暖,而且可以互相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其四,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暖通空调企业的发展愈加成熟,企业领导者对于未来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布局,收购成本可能要远远高于预期,而且资本市场也受到一定限制。
如今,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慢慢滑入一个稳定且理性的轨道。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央空调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危机感已经蔓延到企业的每一个毛孔。笔者以为,从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来看,只有核心技术才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生命力,资本只是作为一个次重要的辅助条件。
早在2010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格力电器时说:“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就没有脊梁;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就没有灵魂。”一家企业不管它从事什么行业,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并能够始终自主创新,它就有生命力,它就能不断发展壮大;反之,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靠模仿,靠概念忽悠消费者,最终是难逃被市场吐弃的命运。况且,中央空调产品本身带有一定的技术属性,无论时代变迁、经济起落,坚持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应是中央空调企业长久生存下去的归宿。
企业为什么要并购?
NO.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
NO.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NO.3: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NO.4: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获取超额利润;
NO.5: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网络、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
NO.6: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