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迟永慧
迟永慧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今天,当人们说起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的时候,会联想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景,会想到海尔、海信、青岛啤酒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会想到黄渤带着一口蛤蜊味的青岛话。但是几年之后,当人们再次提起青岛的时候,或许会在脑海中闪现出一座智能制造的港湾,那里的机器人产业领跑全国。
去年底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子青岛高新区,一个机器人产业园正在这里崛起,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正在这里锻造,众多机器人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走向世界。这座东部的沿海城市正敞开怀抱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吹响号角,开启智能工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抢跑”机器人成功
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6个城市、40多个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机器人产业。“百舸争流”中,青岛高新区依然成功“抢跑”,成为首个“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园区对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的超前判断和率先布局。
早在两三年前,青岛高新区就邀请国内外专家编写《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在这一规划的指引下全面布局,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场拓展、人才支持等方面,制定出台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青岛高新区承担着发展拥有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承载着青岛建设科技、生态、人文新城的远大梦想,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恰如其分。以创新、智能为理念的机器人产业,将成为引领未来青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青岛机器人产业园坐落于青岛高新区,着力推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积极鼓励机器人在各领域的集成应用,建设中国北方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借助青岛市在海洋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建设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依托青岛家电电子产业的雄厚优势,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建设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基地。
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港口城市,青岛的工业经济规模总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三位,工业总产值破万亿元。青岛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规模以上制造业涉及30个门类。电子信息、家电制造、汽车机车、机械钢铁、船舶海洋工程、石化化工等产业基础雄厚,这都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产业环境。青岛市在《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中,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将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软硬件环境,在人才引进与培育、土地政策、财政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科技企业孵化器突破
“蓝色、高端、新兴”是青岛高新区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发展机器人及高端装备产业。高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由招商引资向产业组织转型,按照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来组织产业。组建专业的产业推进事业部,按照“专门、专人、专注、专业”的要求组建招商队伍,通过政府的增值服务,打造高新区适合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有力环境。通过整合孵化器、政策、金融、人才等要素,培育创新能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青岛高新区的核心和灵魂,是孵化中小型企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培育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推动新兴产业发育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蓝贝创新园腾达机器人孵化器位于青岛高新区北部园区高端智能制造区,主要为机器人与高端智能制造企业的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方向的专业孵化器,为成长性企业提供分阶段、分领域、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生态。通过搭建创客空间、“贝客汇”沙龙、天使下午茶等交流平台,开展“科技活动周”、“企业家俱乐部”、“北大创业训练营走进青岛高新区”等活动,促进孵化器内企业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构建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圈。此外,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孵化器、联东U谷加速器等一批孵化载体,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服务链条。载体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高新区对初创型项目的承载能力,成为中小机器人企业创业的乐园。
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国际机器人中心正在青岛高新区紧锣密鼓的施工,将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可以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一个“永不落幕的展会”。一批机器人企业正在积极报名,为其产品预定展位和办公场所,整个园区在“签约快、建设快、开工快”的节奏下发生着变化。
为了更好地组织园区企业,青岛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青岛机器人商会在高新区成立。机器人联盟吸纳了24名成员,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和19家工业机器人企业。青岛机器人商会汇集了青岛市45家优秀的从事机器人生产、销售、流通的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联盟和商会的成立为高新区乃至青岛市机器人企业在科技资源、专业人才、成果转化、产品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共同致力于机器人领域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此外,高新区出台了《青岛高新区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意见》, 设立了一亿元的专项扶持基金,建立了机器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了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潜心耕耘,青岛高新区获批科技部颁发的“青岛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标志着青岛机器人产业正式进入国家产业布局版图。
带头人的力量
人才就是生产力,机器人企业又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更是求贤若渴。随着《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的出台,加上生活成本、环境优势的综合考虑,众多高校毕业生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纷纷选择来青岛定居发展。而青岛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办法》,在青岛高新区设立人才特区,对在“人才特区”创办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事合作研究、实施成果转化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经评估后可享受“人才特区”相关政策,对于创业项目最高给予5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对其租赁住房给予3年内免收房租和最高100万元购房安家补助,对其租赁孵化器场地给予租金补助。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青岛高新区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专家团队,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蔡鹤皋院士、王天然院士、封锡盛院士、曲道奎博士、王飞跃教授等一批国内专家团队进入高新区。
蔡鹤皋院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教授,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轨迹控制精度及路径预测控制等关键技术。他开发出的机器人包装码垛生产线已用于大庆、大港、齐鲁、吉林等地石化工厂。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博士点,为发展我国机器人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蔡鹤皋院士团队与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青岛市智能码垛输送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30人的研发团队,开展了智能码垛输送系统工程技术研究,目前已申请专利30项。研究中心致力于智能机器人领域共性、关键和前沿性技术研究,提升青岛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智能码垛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为主,同时提供相配套的周边自动化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啤酒、饮料、粮食、硬脂酸、药品、洗化、等大规模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此外,高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多方联系、积极推动,促进园区企业与驻青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区内机器人企业与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市技师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设立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器人制造与应用专业,打造机器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企业、院校、政府、学生共赢的有利局面,将“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换挡加速”迈向目标
目前,青岛高新区直接从事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已达40家,企业总投资达116.38亿元,产品涉及装配、拾取、包装、上下料、机加工、码垛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康复、水下、清洁等服务领域应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制造、物流配送、橡胶化工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华东机械,宝佳机器人、雷霆重工、创想机器人等企业的机器人产品已经从高新区走向世界;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投资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暨新松北方区域总部项目已经启动;软控科捷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即将投产;宝佳码垛机器人项目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营,新上的机器人本体生产线已有机器人正式下线;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北大新型服务机器人、繁兴烹饪机器人等一批入驻孵化器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小型水下遥控机器人项目、中船重工710研究所水下机器人项目正在加紧研发……
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内,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以机器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其研发水平和销售业绩均已进入全国机器人行业的前列,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部分产品达到了国内国际的先进水平。“橡胶轮胎智能分拣系统”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属于国内首创;注塑机器人产品已批量出口日本,是国内第一家出口到日本丰田的机器人公司。目前公司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已在建设中,制造基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研发中心近1.5万平方米。在青岛高新区这片沃土上, 公司下大力气进行研发开拓,近年来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国内重点高等院校合作,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公司机器人拥有富士康、美的、格力、格兰仕、海信、澳柯玛、丰田、大众、福特、双钱、正新、宜家等高端客户,并已批量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青岛北洋天青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入驻高新区孵化器的初创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码垛机器人本体研发生产及系统集成与工业自动化,其核心业务涉及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开发、生产、应用,主要为电子、港口、物流、饲料粮油等系统的企业,提供自动化技术与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企业入驻孵化器初期,享受了高新区提供的一系列租赁、人才政策,使得企业在两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壮大,关键技术得到突破,组建了50人的团队,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青岛造”机器人走向世界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的机遇面前,高新区抓住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快马加鞭地发展机器人产业。高新区将结合“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借助市、区两级政策资源,在有条件的企业中推动装备换代升级,开展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支持企业采用智能化装备建设无人智能车间,提高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应用行业,推广以机器人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试点工作,打造“青岛市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
目前,国际机器人综合业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计划2015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新松机器人正式落户,建设新松机器人北方区域总部,项目总投资36.23亿元。
预计到2017年,在诸多大项目的带动下,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链将日益完备。在机器人集成应用环节、本体、零配件及控制软件等方面形成规模,落户企业将超过80家,全区机器人产业实现产值将超过40亿元。市场资源进一步集聚,机器人产需对接活动成为常态,代表性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投入运行。与知名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关系将进一步密切,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技术开发合作、高层次人才输入等方面,将取得更多的丰硕成果。“青岛造”机器人将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