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水利工程论文范文,水利工程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水利工程运用管理模式探析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6
  • 阅读量251次
  • 评分0
  • 0
  • 0

  水利工程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了吧,而且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其实也是巨大的,并且它的技术复杂,施工过程涉及专业较多,管理难度大。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水利工程的相关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探析


  梁立章1,孟伟超2,张岳峰3


  (1.辽宁省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局,沈阳110000;2.水利部国科司,北京100053;3.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从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国家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为指引,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夯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工程管护体系为主线,建立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的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布桩织网;确权建档;筹资问效;三位一体


  1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的投资、管理和维护均主要依靠政府[1-5]。同全国情况相似,2011年以前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基本上按照分级管理、政府包办、管护一体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据调查,这种思路有利于政府对工程的统一管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但是也带来了基层水利单位建设管理任务繁重、工程产权模糊、管护经费缺乏、管护主体缺位等问题,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僵化,不利于工程的运行管理[6-8]。


  1.1工程管护机构


  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主要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或委托其所属事业单位负责,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乡镇水利站)负责本行政区内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维修、养护的技术指导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省82个县(市、区)均设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各类事业单位,共有县级水利事业单位685个;涉水的乡镇(街道、农场)共1002个,其中独立设置水利站的651个,占乡镇总数的65%;全省乡镇水利站共核定人员编制3837人,在职职工5737人,超编1900人;90%行政村没有建立水利服务组织。


  1.2工程运行管理经费


  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补助和受益区农户投工投劳两个方面,以后者为主,保障程度不高。2003年取消“两工”和“两税”后,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均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斜,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财力紧缺,难有充足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更加缺乏对于已建工程设施管护的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经费缺口更加明显,工程管理不善、老化失修等问题频出。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完善。一是管理主体缺位。农村水利工程投资主体一般是政府,但是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仅仅依靠政府水利部门管理,难度很大。同时农业生产分散经营与农村水利工程集体受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难以明确管护责任到具体农户,农民往往视工程管理为政府职责,参与意识淡薄,造成管理主体缺位。此外,农村水利工程有多个项目来源渠道,除了水利部门之外,还有农业、国土、农发等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合作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村水利工程完工后长期未明确管理主体,造成管理主体缺失。二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责定位不明。乡镇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应当成为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的骨干力量,然而其管理体制始终未能得到理顺,存在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确、任务传达不顺畅等问题。截至2011年底,由县水利局直接管理的水利站只占全省水利站总数的9%,90%以上的水利站归属乡镇政府管理,水利站的日常工作由乡镇政府安排,水利员更多时间忙于乡镇安排的其他任务,县水利局对水利站只是业务指导关系,很难插手安排水利站的工作,上级部门下达的运行管理任务难以落实。


  (2)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少农村水利资产统一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大量农村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水利部门对农村水利资产的统一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建立。同时,由于缺少系统规范的农村水利资产管理档案,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甚至无法清楚掌握已建的各类农村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这也增加了用好管好维护好这些设施的难度。此外,农村水利工程长期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涉及水利、发改、财政、农发、国土、农业等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移交机制,进一步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二是工程维修管护专业技术能力不强。许多管护单位非工程管理岗位过多,有的乡镇水利站甚至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部分水管员缺乏必要的电动机、水泵、节水灌溉设备等专业知识,对操作规程不熟悉,工程管护能力较差。这些管护机构和管护人员业务上的欠缺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运行和效益发挥。三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提高市县级政府对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辽宁省将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省农建“大禹杯”竞赛考核当中,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各地做好工程设施的管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农村水利设施管护水平仅是“大禹杯”竞赛的一项考核指标,评比无法全面反映农村水利设施管护情况,从实际考评过程来看,未能形成对工程管护水平提升的有效激励。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专门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水平的绩效考核制度。


  (3)维修养护资金不到位。一是省市级财政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匮乏。重建轻管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痼疾,辽宁省也是如此,各级政府在安排资金时更倾向于项目建设,而对建设完工后的管理维护重视程度不够,资金安排比例不合理。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财政较为困难,又有较为沉重的工程建设资金配套任务,按照国家规定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难度很大。二是县乡级财政投入困难。我国县、乡两级实行的是财政预算包干的管理方式,县财政只安排人头费,由于财政资金紧张,乡镇政府用于水利站的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大部分水利站需要自行创收才能维持水利站的正常运行,更没有经费用于管辖区域内农村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三是农民出资难度很大。一方面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模式逐渐从农业生产中退出,农民集体观念逐渐淡化,不愿为集体受益的农村水利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建成的工程出资;另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推动农民减负,先后取消“两工”和“两税”,不仅不再向农民收税,而且大幅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农民已形成固定思维,难以再要求农民“交费”。


  3思路及对策


  3.1总体思路


  按照水利部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针对辽宁省的具体特点和突出问题,以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农村水利资产管理、工程管护机制创新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创新体系框架,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全面提升辽宁农村水利工程的支撑能力,促进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3.2基本框架


  “三位一体”的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指:围绕增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资产管理、工程管护3方面的能力,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形成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体系框架。


  (1)“一位”: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是国家关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三驾马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最基层的水利管理单位,其主要职能包括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的技术指导等方面,建设好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理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关系,科学配备技术人员,落实设施物资和经费保障,对于保障点多面广的农村水利工程持续发挥效益至关重要。


  (2)“二位”:资产管理。农村水利工程直接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但是由于其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统一规范管理,也令这类工程缺乏有效管护,制约了工程的效益发挥和稳定运行。构建完善的农村水利资产管理制度,对农村水利资产进行确权、登记、信息化管理,是保障工程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必须抓紧开展。


  (3)“三位”:工程管护机制。工程管护机制是连接工程管护主体和工程本身的链条,重点内容包括工程管护经费的筹集、使用安排及绩效考核等方面。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资金使用及考核制度,就不可能管理好、维护好工程,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工程管护机制,保障工程稳定运行。


  以上3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是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是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基层服务机构,才能保障工程有人管、管得好。而资产管理是基础,如果不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资产确权、登记和统一管理,将影响工程管护主体的确定和工程管护机制的运行,甚至制约全省农村水利工程的规划布局和资金安排,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工程管护机制创新是保障,是连接工程管护主体和工程的关键制度体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管护主体作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村水利资产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才能可靠稳定,农村水利工程才能实现长期良性运行。因此这“三位”共同构成了“一体”,也构成了农村水利工程的“生命线”,必须同步实施“三位一体”的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革,才能全面保障农村水利工程的持续稳定运行,才能可靠保障全省农业农村发展。


  3.3主要任务和内容


  辽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三位一体”改革框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具体包括下几个方面:一是布桩织网,夯实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从整合资源、打牢乡镇水利站“桩基”、织就村级服务网络等方面强化基层服务机构建设;从规范硬件配置、稳定财政办公经费等方面完善运行能力;从完善制度体系、组织专业培训等方面优化服务能力。二是确权建档,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以“村有登记、乡镇有台账、县区有档案、市有备案、省有信息库”的标准建立基础档案,同时明晰工程的管理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信息系统,为农村水利工程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系统保障。三是筹资问效,创新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在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基础上,围绕管护经费筹集、安排使用及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出台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制度措施,建立科学的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机制,保障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四是严格考核,实行农村水利运行管理奖惩机制。将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纳入到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及“大禹杯”考核指标当中,印发《农村水利管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按照农村水利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作为下年度全省各地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4结语


  农村水利工程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辽宁省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断摸索,梳理总结出切合实际的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思路和模式,并通过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希望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各地农村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2篇:无人机航测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吴波涛,冯琦(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昆明650021)


  摘要:为提高云南高山地区航测像控点布设及施测效率,快速高效完成航测任务,结合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采用无人机航摄技术对测区1∶2000库区、隧洞线、引水线路等复杂线路进行航测,提出在大型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综合利用、协调配合常规测量与无人机航测成果的方法,使整个项目推进进度达到同等条件下的效率最大化。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项目实施效率整体提高。


  关键词:高山水利;无人机航摄;像控;复杂线路;快速高效;技术分析


  1研究背景


  受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粗放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面临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问题,抗旱、防洪减灾形势更加严峻,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更加复杂,水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1]。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对水利高新科技的应用及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河湖泊整治与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从更宏观层面去整体把握和科学实施,也需要对具体局部环节开展技术创新。


  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大型水库建设范围广、地形复杂、多种建筑物交织。由于其特殊性,常规大型航测很少应用于水库航测,一直以来基本成为航测领域的一项空白。而传统人工测量模式存在作业周期长、人力投入大、成本高等问题,甚至会出现困难地区无法施测,无法满足高难度、快节奏测量生产的需要。与有人驾驶飞机测量相比,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遥感系统可在小区域范围内低成本、快速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产品精度满足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精度要求,在使用成本、耗费资源、作业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更有优势。无人机作为一项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凭借其自身机动灵活、高效快速、困难地区探测的航片获取技术,以及精准的后处理技术,大大降低了作业成本和生产周期[2-3]。


  面对云南高山水利建设面临的各种新的挑战,必须提高数据快速获取、分析和共享能力,而低空无人机数据获取、应用和共享技术的研发,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满足此要求,为新时期云南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4-5]。


  本文以曲靖市车马碧水库项目为例,介绍了利用低空无人机对测区内灌区、库区、隧洞线及引水线路进行航测的具体过程,并对其精度进行探讨。航摄过程和结果按相关规范[6]执行。


  2飞行平台设计


  2.1无人机飞行平台


  本次无人机飞行采用由中测新图公司研制的ZC-1型固定翼无人机。中测系列无人机航摄系统可开展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获取0.05~0.20m分辨率航空影像,可用于生产1∶500~1∶2000比例尺标准地形图产品,包括航空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线划图等。平台主要参数见表1。


  2.2摄影相机


  本项目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的相机型号为NikonD800,其焦距为35mm,拍照方式为定点、定焦。


  2.3地面控制系统


  地面控制系统采用YS09自驾仪配套的地面监控软件,该系统支持航线编辑、航线上传、POS数据下载等功能,在飞行过程中能执行实时监控,监控半径达30km。


  3无人机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3.1测区控制点及相控点布设


  由于本项目为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在用低空无人机对1∶2000地形图进行生产同时,还包含了坝址、隧洞等无人机无法满足的1∶500地形图测量,以及放样、断面等常规工作。考虑到工程实施各种工作的复杂性和交织性。决定采用布设控制网时,同时考虑像控点布设条件,使控制点点位尽量满足常规控制测量的需求,又满足像控点布设条件。同时,在施测控制网时,用白灰对控制点进行补充,以控制点为中心,可布设为L型或+型,使其成为航测像控点。这样,达到一次布设、一次施测,满足常规测量应用、满足像控点应用等多次、多项应用;另外,用测区高级控制点成果做像控点,避免了像控点采用常规导线测量、RTK测量等方法带来的各种测量误差,极大提高了像控点施测精度,也极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技术分析:以往各工作单位操作方法,一般为常规测量和航摄分开进行,常规作业组(单位)布设首级控制,到航摄组(单位)再在首级控制基础上布设像控。从本项目应用情况看,采用统一布设与分开布设方法比较,能节约3/4的时间,也大量节约了成本,本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


  3.2航线设计与实施


  3.2.1航线设计


  由于本次航飞区域跨度大、引水线路弯曲复杂,测区属于云南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多高山地。测区高差大,最低点高程约1200m,最高点高程约2200m。为了使航飞能完整覆盖测区,避免航飞漏洞,测区采用分区设计。每个航摄区域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航飞安全、无航摄漏洞、地面分辨率、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分区高差、分区地物、飞行航程、飞行高度等因素的前提下,将整个测区分为以下6个航摄区域。


  测区多为山地,河流较多,航线设计应考虑光照方向对峡谷河流两面山坡阴影的影像,航线方向应考虑风向、河流方向等因素。


  3.2.2航摄实施及技术难点分析


  本项目工程跨度大,从马龙县到曲靖市,线路长且复杂,加上测区多山地,寻找适合的起飞场地十分困难;而测区的高山,对地面站无线监控设备距离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了在整个项目航飞过程中,会有部分盲飞情况出现。为了减轻盲飞带来的风险,在航摄实施前,从航线设计到外业无人机航飞实施,每一个步骤均经过反复细心检查,方能实施。


  由于本次飞行季节为春节,测区春节天气好,基本为无云天气,光照从早11:00点至下午17:00为最佳拍摄时间。但测区春季风大,给航摄起飞降落带来了困难,同时飞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由于风力的影像,给飞机稳定飞行带来了困难,从第一架次飞行结果看,测区风力给航拍质量造成了一定干扰:①飞机拐弯半径增大,造成每航线头1—2张照片是在飞机还未进入航线时就开始拍照;②飞机在沿航线飞行过程中,飞机姿态角有一个偏离值,右偏5°左右。


  由于在每架次航线设计时,飞行参数设计都是在优于规范条件下进行设计的,所以风力造成的第①个因素对航摄成果基本无影响。针对第②项因素,地面站和无人机机组人员经过多次分析、试验,最终确定其因素为无人机在生产、组装时的误差,以及螺旋桨的反扭力,使机身产生了一个系统化误差,这个微小的误差在无风或风力小时,体现不出其对航拍成果的影像。但如果在风大的天气条件下,其对航摄质量的影响会成倍增加。针对此情况,无人机机组人员经过多方面研究测试,最终在不改变其他任何参数下仅对垂直尾翼舵面连杆进行反方向细微调节即可解决,且效果明显。


  4空中三角测量及DLG数字产品生产


  空中三角测量是数据处理的核心,主要作业方法为根据POS数据自动建立航带内和航带间的拓扑关系网进行全自动连接点提取,通过大量平差点和快速平差算法完全剔除粗差点,利用控制点作空中三角测量计算,获取精确的外方位元素,生成加密点坐标。


  本项目基于质量和最大效率基础上,通过统一考虑和协调工作,利用分布于测区各地方且精度最好的常规测量成果,对航摄测量高程数据进行拟合修正,使该项目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在山地地形达到同等条件下最优效果。最后利用测区大量常规测量成果,分别对本项目最终航摄数字成果DLG和未加高程数据进行拟合修正前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航摄数字成果高程精度,在未加入任何高程数据进行拟合修正前,DLG数字成果高程中误差比较大,特别在地形变化起伏大的地方表现最为明显。但加入外业常规测量高程点对航摄高程进行拟合修正后,随着加入点数增加,精度不断提高。


  从过程分析来看,加入点数越多精度越高;加入位置在地形变化大处越多精度越高。另外,从整个项目综合出发,把测区常规测量成果应用于航摄数字产品生产及检查,极大减少了航摄数字产品生产及后期检查过程中所需数据的采集、加工、生产,极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5结语


  无人机航测发展至今,其理论与相关技术发展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其在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尤其是云南高山大型水库中还远未得到广泛应用。其特有的“灵活、快速、高效”等特点,对水利工程前期勘测、水库险情勘察等应用前景极为广泛,但由于其数据生产过程中影响精度的因素较多,使其在大比例数字测图中精度始终不够理想,还待从技术上和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


  本文以曲靖市车马碧大型水库项目为实例,提出了无人机航测在大型水库复杂项目工程中如何与常规测量成果互相配合应用,高效快速完成整个项目的方法。并对无人机在高山水库测量中出现的部分技术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项目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然而,无人机在云南高山峡谷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高差带来投影差的影响、高山地区风力多变对无人航摄的影响、高山峡谷地区植被的影响、高山峡谷地区光照影响等等。所有问题都有待我们在长期项目实施及应用中,不断总结与积累、不断创新与尝试,才能一步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3篇:水利工程安全第三方监督管理模式初探


  杜受富1,余时芬2(1.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湖北武汉430060;2.武汉博晟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施工过程涉及专业较多,管理难度大。针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以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有限等问题,提出第三方安全监管模式。以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对水利工程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的管理目标、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成效等进行了探讨。这种监管模式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极大地减少水利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利安全;监督管理;第三方;管理模式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布局上相对复杂,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场地多而且分散,参与工程的单位很多,涉及施工对象繁多,包括各种高危环节,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另外,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是暴露式的,不能像某些建筑施工一样进行有效的封闭式管理与控制;直接参与施工的工人大多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对潜在的危险没有分辨能力,难以管控。水利安全生产与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水利工程安全性刻不容缓。本文围绕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利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并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的实例加以分析论证。


  1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现状


  1.1安全职责的划分不明确


  水利工程建设与各类型的建设施工存在同样的问题:参建单位较多,安全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建设、施工等单位之间互相推诿,不愿意承担安全职责。部分建设单位不明确自身的施工安全管理职责,认为应由施工单位承担;而施工单位作为工程施工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工程的进度和安全管理均由项目经理统一组织安排,在施工进度和安全工作中容易出现更重视生产进度而忽视生产安全的情况,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落实。部分监理单位更注重的是工程的进度和成本,质量和安全并不在其工作的首要位置,对安全管理职责的认识不明确,也没有很好地履行安全职责[1-2]。


  1.2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建设单位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容易导致主观上不重视安全以及安全管理不够全面和深入。加之,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场地自然环境条件相对其他类型施工场地而言较差,施工地点也会发生经常性的变动,增加了施工人员的流动性,且施工工人的安全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施工单位较少积极开展岗前培训,致使水利工程实施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


  1.3工程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


  水利工程规模较大、数量较多,施工过程涉及较多专业知识、一般情况下,一项水利工程包含各种水利水电及其它方面的理论知识,如输水隧洞、渡槽、PCCP管道、倒虹吸等建筑物及金属结构安装等,内容复杂、高难度施工和高危险性作业项目多,且工程实施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较为复杂,要考虑到整个工地背景的方方面面,否则难以全面地实施管理。这均使安全方面的专业倾向性更强,加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适应程度相对较差,加大了生产安全管理的难度,也自然成为水利安全的薄弱环节,需要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实施相应的管理工作[3]。


  1.4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有限


  生产安全工作长期以来处于被动状态,疲于应付上级要求,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在水利施工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监管机构不完善、专业化水平低、执法能力差等问题,这与我国当前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一致。前人的探索表明仅靠安监部门的安全监督,不能彻底解决安全生产的各种问题[4]。不同行业在生产环节中涉及的工艺流程不尽相同,对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的要求自然也不同,要制定各个行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标准,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是难以全面实现的,除企业自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和行业监管人员外,更多更合适的就是从事第三方安全生产管理相关服务工作的机构以及行业科研单位。


  2第三方安全监管模式的提出


  第三方服务模式在很多行业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被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将安全管理工作外部化,从企业行业内部的监督管理转向外部机构的第三方制约管理,可以更好地区分责任主体。本节针对第三方安全管理的优越性展开讨论,阐述第三方安全监管模式的优势和必要性。


  2.1安全管理服务机构


  所谓第三方,即相当于建立一个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中间桥梁机构,搭建起二者之间联系的最短路径,克服一些二者直接对接存在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安全管理行业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采用中介化管理,通过专业化、技术化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社会生产的安全性,有效解决生产与安全的矛盾,减少事故发生的频次,降低事故的规模[5]。


  2.2安全管理优势


  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调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企业的管理团队或者政府的监管团队存在的技术缺陷,第三方能够进行有效填补[6-7]。


  2.2.1管理专业化、系统化


  第三方安全管理机构是一个规模化的组织,在其成员组成上就体现了它的专业性,拥有完备的设施设备以及专业管理资质的员工,例如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以及被各个行业认可的行业专家顾问团队,他们大多都具有丰富的一线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的管理理念及技术,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可以填补企业、政府在专业层面的不足,让安全管理机制高速有效运转。


  第三方安全管理机构有着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施工类型,机构能够调整管理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安全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管理模式的契合度,及时调整各项制度,做到全面深入地开展安全工作,推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总目标。


  2.2.2管理服务公正客观


  第三方管理机构作为中介技术支持性质的存在,不与任何一方的利益直接挂钩,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有力地规避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既不受企业限制也不被政府监管部门所影响,在检查安全隐患等工作方面能做到客观真实,使安全管理公开透明。


  3第三方监管模式的基础研究


  水利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在建筑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本节对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进行探索。水利安全第三方监管以水利工程为对象,针对各相关单位建立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其安全管理职责,从而确定其安全管理目标、制度、管理方案,以实现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8]。


  3.1服务范围


  水利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适用范围如图1所示。一方面可以为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另一方面为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提供高素质的专家服务团队,派遣常驻现场服务团队,提供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


  图1水利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适用范围


  3.2管理目标


  督促各参建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安全生产目标,培养安全生产文化,消除安全隐患,建设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建设单位与第三方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项目开工前将各参建单位、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清楚,制定施工安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3管理方法


  在进行第三方管理时,可有效参考已有的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等,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期达到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目标。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也存在专业化的第三方,可以建立基于网络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无纸化安全管理,在线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建立全线安全视频监控,实现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开发人、机二维码及指纹识别技术,加强网络实名制安全知识学习,实现对人员、设备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提升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9-10]。


  4第三方监管模式的工程应用


  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鄂北工程”)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战略民生工程,是湖北省“一号工程”,也是国家重点推进、优先实施的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为管理好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湖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以下简称“鄂北局”)。整个工程输水线路长269.67km,包含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水库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计划建设工期45个月。工程参建单位多,工程类型复杂、涉及专业知识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量大,受人员编制限制,在工程建设期间内不能按工程建设管理的需求配置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现有的安全管理队伍难以具备全面管理如此复杂大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经验,也难以保证具有多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因此鄂北局引入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以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难题。


  4.1服务方式


  鄂北局通过购买安全管理技术服务的方式,委托武汉博晟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鄂北工程安全技术服务项目部,派驻现场,对鄂北工程开展专业的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协助鄂北局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并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技术服务项目部一方面以项目法人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服务合同的要求,对工程项目实施安全监督与管理,不断消除隐患,有效控制事故发生,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为鄂北局实施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文件体系建设、现场检查指导、技术方案审查等技术支持,协助鄂北工程参建单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4.2现场服务方法


  专业安全管理团队进驻现场后,全面展开安全管理工作,3个月共计巡查121次,覆盖鄂北工程目前已开工的所有标段的120多个作业部位;适时组织各类型安全检查,覆盖鄂北工程已开工的20标段的每个作业面;启动了对各参建单位安全管理内业资料的审查;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内部人员教育培训和各参建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成立安全技术服务项目部,提供各项技术支持;对超过一定危险性的施工项目进行现场监督,对涉及特殊情况的施工现场实行定点入驻;积极展开风险防控工作,对工程隐患进行整改、验证、复查等。


  4.3服务成效


  安全技术服务项目部自进场后,在其高效的工作模式下取得了以下成效。


  (1)从人员配置、专业、经验各方面补充了鄂北局安全管理力量,满足了工程安全管理的需求。


  (2)协助鄂北局编制工程项目总体安全监管规划,完善制度体系,理顺了工程安全管理的安全职责,使鄂北局在日常安全管理、安全考核等方面有了长期的安全管理技术支持。


  (3)目前安全可视化设计文件、安全设施标准化手册均已编制完成,待鄂北局审查发布后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已上线并完成了对各单位的使用培训工作,正在试用期间。


  (4)通过安全巡查、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监督、教育培训、资质审查等日常工作,有效改善了工程安全生产现状,违章作业频率大幅减少,呈现出事故隐患和违章作业行为连续下降的良好局面;规范了现场安全设施配置情况;事故隐患总量由2016年9月份的592项下降至2016年11月份的174项;向各建管部、各参建单位发布不良气象信息安全预警通知,并对施工单位提出具体防灾要求,得到了各参建单位的积极响应,避免了冒险施工行为。


  4.4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


  施工单位对第三方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认可度亟待提高,以方便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工作界面划分需近一步明确,监理单位不应撇开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


  5结语


  本文通过对水利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探索水利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的建设思路。鄂北工程的实际应用表明,其在第三方机构2016年9月进驻现场管理后取得的成效说明水利安全第三方监管模式的可行性,在技术及现场管理上均有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