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庆
(云南省贡山县饲草饲料站 673500)
摘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病猪四肢关节出现炎症,主要引起猪肺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对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位于贡山县中南部,为县人民政府所驻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为怒江西岸茨开村内,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98。08´~98。55 7,北纬27。30´~28。13。境内最高海拔4650m,最低海拔1400m。境内东西长20公里,南北相距30公里,边境线长37.5公里,东与维西县的叶枝地区接壤,西与独龙江乡毗邻,东与普拉底乡连接,西南与缅甸为邻,北与丙中洛镇和捧当乡接壤。距县政府1.6公里,是贡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201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6元。大小家畜存栏21354头(只),大小家畜出栏13707头(只),能繁母猪存栏6541头,肉类总产量720吨。
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目前暂定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可从健康猪鼻腔分泌物中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还可从患肺炎猪的肺脏中分离出来,但从正常猪肺中分离不到该菌。本菌已在猪群中存在,时或侵入猪群中,可能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原攻击关节表面、肠系膜、肺、心和脑.会造成肺炎、心包感染、腹膜炎和胸膜炎。经呼吸系统传播可以成为副猪嗜血杆菌肺炎。感染率高,死亡率高。部分猪场最初发病从断奶仔猪开始,慢慢感染到中猪甚至成年猪,有的猪场种猪都有感染甚至死亡。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典型细菌性疾病之一。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60℃5~20分钟被杀死,4℃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本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敏感。
2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尤其感染2~4周龄的仔猪居多,但以3~8周龄的仔猪和保育猪最易感染,发病率达10%~50%,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
血清型多样:副猪嗜血杆菌病由于血清型多样,而且各血清之间交叉免疫力差,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作者简介:熊国庆(1980-),男,藏族,大专学历,在贡山
县饲草饲料站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现任职助理畜牧师。的疫苗预防带来很大的困难。
耐药性产生快:可能是当前猪场所有致病菌中,耐药性产生速度最快的一种。从多年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经验看,一种敏感的抗生素,使用半年后就开始耐药(需要加大剂量),一年后完全失效。从而造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大流行,而且症状和危害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要严重。
对猪场危害较大:由于感染或潜伏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病猪,容易造成免疫失败;副猪嗜血杆菌造成循环衰竭,新陈代谢障碍,也可能造成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其他疾病在猪场混合感染流行,使猪场疾病复杂化。
3 临床症状
本病多为仔猪群发生和流行,小猪敏感,尤其断乳后10天左右易发病。患猪或带菌猪,该细菌寄生在其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他传染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人工接种试验潜伏期2~5天,一般几天内发病,体温升高至40℃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有的四肢关节出现炎症,可见关节肿胀、疼痛,起立困难,一侧性跛行。驱赶时患猪发出尖叫声,侧卧或颤抖、共济失调,患猪逐渐消瘦,被毛粗糙,起立采食或饮水时频频咳嗽,咳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吞人胃内,鼻孔周围附有脓性分泌物,同时并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腹式呼吸,而且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节律不齐。可视黏膜发绀,最后因窒息和心衰死亡。
4 病理变化
副猪嗜血杆菌全身淋巴结肿大,如下颌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胸前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胃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切面颜色一致为灰白色。胸膜、腹膜、心包膜以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浆膜的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外观淡黄色蛋皮样的薄膜状的伪膜附着在肺胸膜、肋胸膜、心包膜、脾、肝与腹膜、肠以及关节等器官表面亦有条索状纤维素性膜。一般情况下肺和心包的纤维素性炎同时存在,而关节部位的纤维素性炎缺乏规律性。腕关节和跗关节病变出现频率较高,脑膜病变出现不多。另有报道,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筋膜炎和肌炎以及化脓性鼻炎。剖检过程中曾发现1日龄仔猪心外膜、肺胸膜和肋胸膜表面有绒毛状的纤维素伪膜,胸腔与心包内有大量的淡黄色积液。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以及尸体剖检为基础,以细菌培养进行诊断是必要的。但细菌培养往往不易成功。在采集副猪嗜血杆菌的病料中可能出现其他杂菌,培养基难以满足副猪嗜血杆菌生长的营养需要。采病料必须在没有应用抗生素之前,其次必须要采浆膜表面的物质或渗出的脑脊液及心血。同时做血清型鉴别。鉴别诊断首先要与链球菌、放线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埃希大肠杆菌等引起败血性疾病相区别。同时还应与3~10周龄患霉形体多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相区别,因为与副猪嗜血杆菌有相似病变。所以只有确诊了其他病毒和细菌病原之后,才能认清副猪嗜血杆菌在支气管肺炎的作用。这些病原体可能作为多因子在发病的全过程中起作用。
6 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在猪场普遍存在,猪群发病时,往往是副猪嗜血杆菌与其他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特别是当蓝耳病或猪瘟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时,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因此,对临床上症状较严重的病猪坚决淘汰,在防治上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采取综合控制管理、疫苗和药物的预防相结合的防控措施。实践证明要全面控制猪群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母猪分娩前后和猪群在断奶、转群、免疫接种前后对整个猪群用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病猪零星出现并表现症状,也一定要早期群体性药物防治,可采取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等进行预防。
免疫接种: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太多,用同一血清型制备的灭活苗,接种后效果不一定很好,而使用自家组织灭活苗风险很大,建议用进口疫苗有效,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进行肌肉注射每头用1头份,规格50头份/瓶。母猪仔猪都进行接种,但不能完全避免感染。因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尚不充分,由各种菌株致病力和血清型的不同,以及对保护性抗原和毒性因子还缺乏了解,不可能有一种灭活疫苗同时对所有的致病菌株产生交叉免疫力。
在制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免疫技术措施时,应掌握以下方面:母猪接种疫苗后,可对4周龄以内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这时再用相同血清型灭活菌苗激发小猪的免疫力,由于该菌败血症特性,抗体很可能是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此外应用本病制成特异性疫苗都能得到保护。方法1:病猪心、脾、肝其中一个组器器官50~lOOg切碎研磨加水50mL,用离心机分离取上清液冷贮藏备用注射;方法2:抽几头病猪血清进行分离,取上清液混于一体冷贮备用注射。注射前用手握住血清瓶温化,每头猪注射2mL左右。以上2种方法采集均为没有使用过抗菌素的病猪。可能猪群中存在不止一种菌株或血清型而缺乏功效,也可能猪群中引入了新的菌株而失去功效。有毒力的菌株可能不受相同血清型的无毒菌株激发保护而致病。甚至同源菌株的激发也无济于事,这表明保护性抗原与毒性因子或特异性抗原并不一致。鉴于1周龄仔猪鼻黏膜就可能有副猪嗜血杆菌寄生,所以仅通过仔猪早期断奶来消灭本病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同时对仔猪从各种用药途径大剂量投给抗生素,副猪嗜血杆菌才能得到消除。如将副猪嗜血杆菌从一个猪群彻底消除也许并不可取,因为在这之后混养于无病原猪群和生产后期潜伏有副猪嗜血杆菌猪群中的猪,可能引起发病,而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新引进猪群时,首先在猪场隔离饲养,并维持足够适应期,大约2~3个月,以保证没有免疫接种但有感染条件饲养的猪群建立起保护性免疫力。
在发病前用药如下,断奶后连续添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饲料中,防止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注意饲料中不能同时添加几种药品。
本病多为群发,在治疗时应全群投药,如应用针剂时,应按疗程用药。一旦发病,治愈的可能性小,可选用以下药物对症治疗:氟苯尼考0. Img/kg+硫酸庆大霉素0. 2mg/kg混合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0. Img/kg+磺胺间加氧嘧啶钠0.2mg/kg混合肌肉注射。由泰乐菌素十磺胺产生8~20倍强力协同杀菌作用,吸收迅速,药效持久,水溶性好,可饮水和拌料使用。或清热解毒药物配合青霉素与链霉素联合应用。抗喘灵:多种中药配制而成,清肺平喘,化痰止咳,有效杀灭呼吸道病原体。使用方法:250g加入50kg饲料中,连用3~5天。预防:250g加入饲料lOOkg,连用3~5天。病菌消:是最新喹喏酮类抗菌素复合剂。其特点安全性高,不产生抗药性,无毒,用法与用量:按1:1000溶于水,每日2次,连用3~5天或1:1000拌料,连用3~5天。利康宁:强力抗菌,消除肾肿解毒,水溶性好,安全范围大,可长期使用。lOOg溶于lOOkg水中,自由饮用,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