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军
(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兽医局 157699)
1 选择标准
体型。猪外观上身体不能过于前倾或后仰,否则导致足垫受力不均,造成足垫磨损、关节发炎或肿胀而导致瘸腿。那些行动不便、走路时背部大幅度摇摆、两腿间距较小、站立异常的猪不能选作后备母猪。应选留行走自如,走路时两腿间距足够宽,背部强壮,骨架宽,后驱轻微倾斜的猪。
生长速度也应作为选留后备母猪的重要指标之一,要选留那些在窝内生长速度处于前75%、被毛光亮、精神状态好的猪。资料证明,生长速度在窝间处于后25%的猪更容易出现初次发情日龄偏大、配种困难和生产性能偏低等问题。
肢、蹄、趾。生产中因肢、蹄、趾问题而导致母猪淘汰的比例较高,大约占母猪淘汰总数的10%~15%,尤其对于第一胎的母猪因肢、蹄、趾问题而导致淘汰的母猪所占比例更高,因此,外观变现为八字腿、蹄裂、鸽趾和鹅步的猪不能留作后备母猪,而要选足垫着地面积大且有弹性的猪,这样的猪容易起卧,走路灵便。趾要大且均匀度高,两趾的大小相差1. 5cm或以上时不适合选留后备母猪,当两趾大小不一致或趾与趾间缝隙过小时随年龄的增长会加大蹄裂的风险和足垫的损伤,两趾要很好的往两边分开,以便更好的承担体重。
乳头。理想的后备母猪每侧至少有6个或更多有功能的乳头。乳头分布要均匀,间距匀称,发育良好,没有瞎乳头、凹陷乳头或内翻乳头,乳头所在位置没有过多的脂肪沉积,而且至少要有2~3对乳头分布在脐部以前且发育良好,因为前2~3对乳头的发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母猪的哺乳能力。
2 营养需求
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因素,要使母猪群发挥稳定而较高的繁殖潜能,后备母猪的饲养极其关键。但许多猪场的管理者不了解后备母猪饲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普遍采取妊娠料,有的用育肥猪料饲喂未怀过孕的青年母猪,结果生产中经常出现母猪过瘦或过肥,发情不正常或不明显,甚至造成第一胎产仔哺乳性能差,断奶后发情困难等现象。后备母猪与妊娠猪或育肥猪生理特点不同,饲养目标、营养标准及饲养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如果用妊娠猪料或育肥猪料喂后备母猪,营养不平衡,激素分泌失衡,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就会造成繁殖障碍。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后备母猪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后备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6月龄前的后备母猪应让其自由采食,以促进发育;6~7月龄时要适当限饲;7月龄起每头猪每天控制喂饲量为1. 8~2kg。配种前7~l4天喂料量要比平时多1/3,到下情期发情即配。催情母猪过肥的,要降低喂料量,到大栏后的后备母猪每隔6~7天按大小、强弱分群。5~7月龄时应做好发情记录,将猪场分为发情区和非发情区,以利发情处理。6~7月龄的发情猪要以周为单位分批按发情日期归类管理,根据情况进行限饲或优饲。后备母猪8月龄、体重llokg时初配比较适宜。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猪卵巢功能尚不完善。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 8~4kg配合饲料。补饲催情可增加排卵量,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配种结束后,立即把饲喂量降到补饲催情前的水平,每天约2. 2kg,日粮每千克含消化能12. 1MJ,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 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千克含消化能12.5~13MJ,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 65%,日饲喂量3.25~3.5kg。分娩前2~3天,日饲喂量降到1. 8kg左右,以免引起难产。
后备母猪每日消化能摄人量不少于35MJ、赖氨酸日需要量19~21g;其次还要充分满足钙、有效磷和维生素的需要,使骨骼系统和生殖系统得到充分发育,防止肢蹄病和繁殖障碍症。日粮营养水平一般为:CP 15%~16%(不低于15%),DE12. 76%~13. 18% MJ/kg、Lys 0.70%~0.85%(不低于0.7%)、Ca 0.80%~0. 90%(不低于0.82%)、P(总磷)0.6%~0.7%(不低于0. 71%)、维生素A120001U,维生素D315001U,维生素E 1201U,维生素K 3mg,维生素B13mg、维生素B210mg、烟酸30mg、维生素B6 5mg、维生素B12 25ug、泛酸25mg、胆碱500mg、生物素400ug、叶酸Smg、胡萝卜素300mg。在考虑营养需要时,应让后备母猪有一定的体脂贮备,从而提高繁殖力,延长繁殖寿命。阶段饲喂中的营养需求量为40kg以前,所喂得饲料每千克含能量13. OMJ,粗蛋白16%~18%,0.55~0. 65%赖氨酸。40~70kg,所喂饲料每千克含能量12. 9MJ,粗蛋白质14%~15%,体重70kg至配种,所喂饲料每千克含能量12. 5MJ,粗蛋白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