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兰
(黑龙江省克山县兽医卫生防疫站 161600)
1 发病情况
2014年6月中旬,某养鸡场饲养的肉鸡发生了一种以排白色稀粪,肛门周围黏有白色石灰样粪团,病鸡皮肤干燥,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为特征的疾病。有的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胡萝卜样粪便,该鸡场共饲养1500只肉鸡,2014年6月15日有鸡雏发病,发病时18日龄,到6月18日来我单位诊治时已经发病200只,死亡120只,发病率13. 3%,病死率60%。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综合诊断,确诊为沙门氏杆菌和球虫病。
2 临床症状
病雏鸡不吃饲料,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黏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有的病鸡排出现无目地奔跑尖叫,排西红柿或胡萝卜样条状粪便,缩头呆立、羽毛松乱等肠毒综合症,重者排血便、肛门滴血、鸡冠白、皮肤干。
3 剖检变化
对新近死亡的10只病死鸡剖检: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充血,较大雏鸡的肝脏可见许多黄白色小坏死点。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液化,或未吸收的卵黄干枯呈棕黄色奶酪样。有灰褐色肝样变肺炎,肺内有黄白色大小不等坏死灶。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病程较长时,在心肌、肌胃、肠管等部位可见隆起的白色结节。有的病死鸡轻度感染局限于十二指肠袢,病变可从浆膜面上观察到,有横纹状的白斑,外观呈梯形。肠道苍白,有白色液体。严重感染时肠壁增厚,肠黏膜上覆盖一层密密麻麻的白色类似“虫体”的物体。在小肠中段常见丰富的橙黄色液体和黏膜。小肠松弛,充满液体。小肠气肿,黏膜增厚,肠腔充满液体、血液和组织碎片,从浆膜面观察,感染的病灶区有小白斑和红色淤点。严重感染时,病变扩展至整个小肠,引起肠管肿胀和黏膜增厚,病灶为白色和黑色混合。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死鸡的心、肝、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经过细菌图谱比对,该细菌为沙门氏杆菌。取肠黏膜触片或刮取肠黏膜涂片查到裂殖体、裂殖子和配子。取肝脏坏死灶与白痢结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局部组织坏死崩解、淋巴细胞、浆细胞、异嗜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增生。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卵巢等器官采集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学诊断。24小时后,可长出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闪光、灰白色半透明、直径为1cm的小菌落。挑去特征性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的沙门氏杆菌。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该鸡场发生了鸡白痢和球虫病。
5 防治措施
检疫净化鸡群: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并淘汰带菌种鸡,次检查于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进行,后每隔1个月检查1次,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直至全群阳性率不超过0. 5%。
严格消毒:①种蛋消毒。及时拣、选种蛋,并分别于拣蛋、入孵化器后、18~19日胚龄落盘时,3次用28mL/m3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min。出雏达50%左右时,在出雏器内用10 mL/m3福尔马林再次熏蒸消毒。②孵化室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③育雏舍、育成舍和蛋鸡舍做好地面、用具、饲槽、笼具、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
球虫病流行季节,投喂维生素A、维生素K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雏禽期可用抗球虫类药物按最佳剂量拌料投喂3~5天。
治疗方案:80只病鸡隔离,在饲料中加入0.1%氯霉素和250mg/kg球痢灵,连用5天,对有血便的鸡用氯苯胍,按60~66mg/kg混饲5天。同时对同群的鸡在饲料中交替添加0.04%痢特灵、0. 05%氯霉素。用以上方法1周,除病情严重的8只鸡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没有新病例发生,治愈率90%。
6 小结与讨论
自然状态下,鸡球虫病在我国北方一般流行于4~9月的温暖、潮湿季节,7~8月份最严重。在温暖潮湿的育雏器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病的可能。鸡舍内阴凉潮湿、卫生条件不良、消毒不严、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是造成球虫病流行的主要诱发因素。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和扩散,而圈舍通风好、饲养管理强、粪便及时清除、定期消毒、圈舍干燥和适当的饲养密度等则可防止该病发生。
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阳性鸡,建立阴性种鸡群。另外,从无病的种鸡群收集种蛋,对种蛋进行洗涤消毒和熏蒸消毒。孵化器、孵化室、育雏室及用具使用前也应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