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展
(黑龙江省龙江县奶业发展中心161100)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生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易引发各种疾病,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新生牛犊的健康。围产期是指奶牛临产前3周(围产前期)和产后2~3周(围产后期)的这段时间,奶牛在此期间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三个不同生理阶段,虽然奶牛的围产期时间很短,但是如果饲养管理方法不得当,将会大大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及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特别重要,必须引起奶牛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1围产期生理特点
围产期,奶牛机体的内分泌调节系统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都在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以便使自身避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并成功过渡到泌乳阶段。处于围产期的奶牛,由于泌乳性能被激发,导致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引起母牛的内分泌和代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这些代谢变化互相关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容易造成代谢失衡,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另外,产后母牛子宫复位驰缓,子宫颈未完全关闭,恶露滞留,为细菌的侵入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分娩过程中,母牛消耗了大量体力,造成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发病的机率。
2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围产前期是母牛生产的重点环节,该期主要目标是调整日粮结构,促进瘤胃微生物与乳头状突起恢复与生长,激发免疫系统,防止产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由于分娩期的临近,胎儿的体积不断增大,造成对瘤胃压迫,使母牛分娩前采食量有所降低。另外,围产期奶牛的糖脂代谢和内分泌激素发生急剧变化也会导致采食量降低。为了防止能量负平衡,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因此,此阶段奶牛的饲喂模式应逐渐向高精料日粮模式过渡,精料可以刺激瘤胃乳头的发育,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一般情况每天增加精料0.45kg,但最高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2%。同时,合理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专家认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影响健康,并影响母牛的内分泌水平和产奶性能。要注意降低日粮中钙和食盐的含量。降低食盐的含量可以避免奶牛产前乳房水肿。有利于奶牛产后食欲的恢复,产前食盐的喂量可以由原来的每天75~100g降低到30~50g。重视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产前对母牛补给适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以降低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后瘫痪的发病率,能有效提高母牛的繁殖率。
根据母牛身体状况,增加适量运动和光照,为母牛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加强管理,防止难产、流产的发生。加强乳房护理,促进血液循环,切忌擦拭乳头而引发乳头龟裂。分娩前7天时,应将母牛转至产房内饲养,转入前用2%的氢氧化钠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并在牛床上铺垫清洁干燥的垫草,为母牛分娩创造干燥、通风、安静的分娩环境。
3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围产后期由于母牛分娩过程对体能的消耗很大,导致产后体质虚弱。所以,围产后期的饲养原则就是尽快促进奶牛体质的恢复,为接下来的泌乳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分娩后2~3天,让母牛自由采食,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有报道,日粮干物质含量为50%~75%时.其能量利用率最高。采用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7%左右,钙、磷比为0.5∶1。分娩后第四天,逐渐增加各种饲料的量,特别是精饲料,以不超过体重的1%为宜。产后10天喂量应达到体重1% ,产后15天达到体重的1.5%,并增加青贮和块根类饲料。产后2~3周,母牛食欲正常,乳房水肿消失,可按照泌乳牛的饲喂标准进行给料。
奶牛分娩后,注意观察母牛是否有乳房水肿、胎衣不下等情况,对胎衣不下的母牛,要进行及时的处置和治疗,可肌肉注射子宫收缩药物促进恶露排除,促使子宫快速复旧。产后0.5~1.0h即开始挤奶。首先要对乳房用温水清洗、热敷和按摩,并用15%碘伏进行乳头消毒.废弃前4~5把奶,并检查是否有异常,做好记录。及时清除粪便、杂草等废物。
4小结
围产期是奶牛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时期,加强围产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针对奶牛生理变化和营养物质需求,进行科学细致的调节,不仅可确保产后的泌乳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与再繁殖,而且为下次泌乳期获得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奶牛围产期的科学饲养和管理对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