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自主从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倡导自主学习的当下,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阅读离不开语言感知,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 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简单的阐述,以期得到广大同仁的重视, 真正将阅读能力的提升落实到位。
所谓 “语感” , 就是学生在没有系统处理文字之前,对语言产生的敏锐嗅觉。 “语感” 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迅速产生理解、 体会等反应的能力。语感是主动的, 是学生自主形成的。在新课程理念下, 培养语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学生的语感一旦得到科学的培养, 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一、 创设情境, 触发语感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系统, 但形象具体思维依旧是他们主要的思维模式。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用形象具体的情景去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文章的意境, 感悟语言的内涵, 意会文章的大概, 从而触发语感。情景创设的越是浓郁, 学生越是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语言之美中, 语感的培养便水到渠成。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 《紫藤萝瀑布》 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硬件导出课文,播放一段提前录制好的录音: “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同学们你们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欣赏那美得不可方物的紫藤萝瀑布啊!来, 跟着我一起去看! ” 用激动的语气调动学生的兴趣, 再用多媒体将紫藤萝盛开的美景一一展现给学生欣赏。学生情绪激昂地观看视频, 并不断发出感叹: “啊, 真的好美! ” 这种方式便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语言情景, 将紫藤萝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 那片美丽的紫藤萝就这样在学生心中 “活” 了起来。视觉上的感官与震撼直接触发了他们想要抓住 “美” 的欲望, 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对于美丽景色的语感。
二、 品味细节, 获得语感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 汉语的词义具有较强的弹性, 词语在文中的位置、 所用的次数、 所用的方式都能决定其真正的含义。因而品味文中的细节, 便能够从中获取语感。阅读理解早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 而且分值也比较大。阅读理解题中总会有一两道题是对文中某一个字或某一个词, 甚至是某一个标点符号进行赏析, 这便是品味细节的具体体现。
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小令, 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 平白如话, 就算是小学生读起来也会毫无困难, 然而诗中那种凄凉悲苦的意境却很难体会出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一字一句地进行赏析, 从细节中感知诗文意境, 感悟诗歌语言中以景托情的妙用。
再比如朱自清的 《春》 , 这是一篇满贮诗意的名家大篇, 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遣词造句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比如首段中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 连着用两个 “盼望着” , 足以见得作者对春天的渴盼;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 的几个比喻把春雨的特点写得神韵透彻。
抓住语言便能抓住语感, 细细品味文章中的字字句句便是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 实践训练, 感悟语感
正所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语感也是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的,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适当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实践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反复朗读吟诵, 同一篇文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节奏去朗读, 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去品味语言,培养语感。如 《在山的那边》 这篇文章, 第一段主要用稚嫩的语气去表达一个孩子的童真, 以及遇到挫折时懊恼的心情; 第二段可以用不同的音调和不同的语速表达不同的心情, 从而切实体会到坚定自信以及惊喜等感情。总之尝试用不同的音调和语速朗读能体会出不同的情感, 继而便可以培养出语感。
第二是进行 “咬文嚼字” 的训练, 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进行分解, 圈画出重点的词汇让学生去赏析推敲。比如 《生命 生命》 这篇文章中的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 中的 “跃动” 能否改成“跳动” 呢?虽然是简单的一个词汇, 但意义却不同,“跳动” 仅仅表现的是一起一伏, 而 “跃动” 却远比 “跳动” 的幅度要大, 更能表现出飞蛾的那股生命力。语文教师可以多出一些 “换词比较” 的题目, 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在词汇拿捏时的用心良苦。
第三尝试仿写创作, 在教学朱自清的 《春》 时, 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节模仿课, 让学生根据 《春》 去仿写冬天、 秋天或者夏天, 从模仿中感受朱自清这篇 《春》 的韵味和诗意。
四、 品味阅读, 领悟语感
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语感的培养, 同样语感的培养也离不开阅读量的依托。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读书的重要性毋庸讳言, 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可以领悟到大自然的美, 唤起对人间真情的感动或对世间丑恶的憎恨。除此之外, 学生也能够从不同的课外文章中认识到语言的精髓, 领悟到文章的情韵, 从而将美好的词藻等进行吸收消化, 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储备, 为语感的培养夯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 初中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还有待完善, 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 他们很难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读物, 因而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课外读物, 这些读物要么能为学生展现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色, 要么能帮助学生重塑三观等。可以从短小的世界名著读起, 比如 《汤姆叔叔的小屋》 《鲁滨逊漂流记》 《海底两万里》 等等。
总而言之,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的极度重视以及科学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同时, 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参差不齐, 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欣赏每位学生的感知能力, 保护学生语言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拓宽语感培养的渠道, 最大限度的帮助每位学生发展语感, 使学生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 江苏邳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