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城镇初中生科技创新能力案例群研究

  • 投稿熊伟
  • 更新时间2018-03-20
  • 阅读量402次
  • 评分4
  • 46
  • 0

  分析:


  在城镇初中,特别是县市往下的城镇初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普遍薄弱,要寻求城镇初中科技教育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可利用孩子爱玩的喜好和天性。


  开展航模活动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一项活动。航模是“玩”中“学”的活动,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深受青少年喜欢的运动,航模的制作和试飞,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


  上了几节课后,我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少同学只是以一种围观者的态度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于是,我找来几个上课基本不动手的学生,跟她们拉家常,我想倾听她们心底的声音。但是我发现直接进行师生交流,想听到她们心底的声音并不容易,问了也不开口。


  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惑呢?另寻途径,根据小组的分工,请组内组长跟这些学生进行交流,有时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比师生间的交流效果更好些。我找来几个上课表现积极的同学,拜托他们帮老师解决我的困惑和烦恼,孩子们好热心,都应允了。我嘱咐他们要悄悄进行,不要让其他同学觉得你是特意打听。孩子们的地下工作做得很成功。


  调查后学生们告诉我,一种情况,他们怕弄坏航模;另一种情况,部分同学,特别是部分女同学操作能力不强,不太喜欢动手。而航模活动是在不断的动手尝试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实践出真知,经验和能力很多时候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鼓励他们,只要知识理解透彻,动作操作要领清晰,航模构件就不容易损坏。我们要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如果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时候,担心这担心那,那他们就成不了科学家。如果操作步骤正确,航模构件损坏,学校会进行报修。学生们吃了定心丸,打消了心头的顾虑,在操作中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动手多了,活动能力也增强了。


  针对第二种情况,我采取两人一组,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模式,两人一组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合作完成,比赛是激发她们学习的斗志,在同学面前谁都不想输了面子和自信。


  通过这个航模的活动,一部分以前喜静的学生像陈小敏、钱嘉欣、吴欣宇开始不那么文静了,也表现出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不再是袖手旁观,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而另一部分以前喜动的学生像冒马杭、徐璞琪、司雨星等开始学会安静的思考了,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上课好像没事的人,他们真正变成了活动的主人,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案例二:


  一次课上,学生在操场上演示自己所制模型。启动前,每个组的组员都认真检查,确保飞机无零件损坏并且工作正常。启动时按照正确姿势站好,起飞模型飞机。启动后观察飞行效果,发现飞机上天后,掉头朝下急坠,致使飞机严重折损。本来飞机应该在空中划一道漂亮的圆弧后安全降落,但这是什么情况呢?


  大家非常着急,开始检查模型各零部件安装是否正确、准确、精确,机翼两边上反角是否对称,水平尾翼是否平衡,垂直尾翼是否垂直等;重心是否适中;机滑翔方向,都没有问题。


  左方成同学说,这种状况属于没有飞起来,可能是头太重呢?根据左方成同学的思路,大家改进机头重量,又一次试飞,但飞机还是往下坠,到底是哪边出问题了呢?这时爱思考的才女仇雯雯提醒,会不会是机翼出问题了呢?我们可以改变机翼的形状试试。顺着才女的思路,大家试着改变了机翼的形状,试了矩形翼,试了后掠翼,还试了三角翼和纺锤翼,可结果还是一样让人失望。一向稳重的石凌云同学提出,是不是机翼安装角出问题了呢?但改变之后还是往下掉。最后吴梓涵同学提出,是不是机翼太重了呢,可否将机翼打磨的轻一些呢?于是大家又动手将机翼打磨的更薄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来同学们都认为,今天这节课上的科学探索精神他们将受用一生。


  案例三:


  一次,我们同学在放飞手制滑翔机试飞的过程中,大家都在努力的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我脑海中蹦出一个想法,我们何不举行一场比赛呢?我们可以比比看,哪个同学的模型滑行出的直线距离最远!于是,我们立即准备进入比赛状态。我们三人一组,划分好场地,准备开始。几轮比赛后,我们比出了高低,左方成同学赢得了比赛,当大家都在祝贺他赢得比赛的同时,章亦桐同学说:“我们的模型是一样的,为什么他的滑行的距离比我们的远?”问题一抛出,大家进入了沉思环节。司雨星说:“让左方成用我的模型再试一次,判断是人的问题还是模型的问题。”我听了备感欣慰,显然他们很棒,他们会主动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等着老师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能力明显的提高了。


  左方成应邀用司雨星的模型再飞一次,大家仔细观察,只见他右手执机身,高过头,模型保持平正,机头向前正对风向下倾10度左右,沿机身以适当的速度将模型直线掷出,模型实现直线小角度平稳滑翔,落地,丈量直线距离,再试两次,取三次的平均值,比较后发现比他的模型飞的近些。于是大家又开启讨论模式,最后总结:滑翔机要滑行出最大直线距离,除了操作员的操作要娴熟准确,还要考虑调整模型本身受力,翼面越平整的,阻力越小,我们一看,确实每个模型的翼面平整度是不一样的;其次,正常滑翔后,还要微调升降调整片,找到一个最佳舵位。调整到有利迎角,不同迎角模型的升阻比不同,有利迎角升阻比最大,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最远。


  通过这个讨论,我相信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素养会提升,一次次的累积后,我们同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肯定能提高。


  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航模作为一种科技活动,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交流创意。争执、讨论中,我们提高了素养,发展了能力,让我们总结经验,共同进步,为科技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作出贡献。


  陈李(本文受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基于初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校本课程研究》的支持,2013年10月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