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新农村建设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任务

  • 投稿清烨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69次
  • 评分4
  • 55
  • 0

杜寿松 何睿

摘要: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和民族的胎记,具有着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目前,“三农”问题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亦然是文明进取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软性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而可靠的物质基础。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旺盛,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力量深深熔铸于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是民族的精神支撑。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日报在2005年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因此,如果把破解“三农”问题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相联系,农村文化建设显然就被赋予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即成为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明确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到关系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1.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小康社会是要有人文关怀、要有国民素质的提升、要有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弘扬。拥有9亿人口基数的中国农村,其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的进程,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必须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到突出地位,作为新农村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强调的就是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的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因此,农村文化建设的程度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程度。从农村文化建设着手,发挥文化在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和谐发展上的引导促进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2.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构建与深化,却离不开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是汇集地区、民族、环境、历史、风俗等多类独特个性因素,并长期磨合、选择、发展,已然深深植根于农民日常生活生产之中的,且采用最适合农民认知和审美的方式进行传播。由于其具有地域独特性,往往被视为农场的根和魂,是激发农民自豪感的文化源泉和文化根基。想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农民接受,就必须把核心价值体系融于农村文化之中,借助农民熟悉的文化载体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农民接触核心价值体系时,不仅油然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更能从中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熏陶。

反之,农村文化往往因其历史传承关系,或多或少的包含着一些宗族观念、等级制度、邪教文化等糟粕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农村文化中,就是为了让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等价值观念取代旧思想坏观念,再次注入积极向上的思想精髓,增强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有效性,二次激发农村文化的凝聚力。

3.农村文化是中国梦的基石

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更是两个百年目标的核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前置条件。文化则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大力量。因此,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脚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突破建设短板,就不仅仅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更是关系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重要项目。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文化大繁荣,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也顺应了中国梦的思想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如何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决策起点上,全面协调、调动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促动农村文化建设由内部生成,成为一种新时期、新挑战下的新农村价值观、人生观,成为激发正能量、创造性、凝聚力的发展路径,成为中国梦的奠定思想文化基石。

4.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村品牌化发展是城市品牌化发展的战略延伸,是指通过文化的塑造、传播和系统化管理,贯穿发展、建设、推广营销的各个环节,建立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品牌灵魂。用差异性文化来明确市场定位和保持竞争性。

把农村打造为品牌并推广发展,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整体形象,进而整合资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目前,地域品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渐开始由经济要素实力向文化软实力过度。只有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良好的文化底蕴,建立文化品位,才能把握地域竞争的核心,在同质竞争中占得先机,更胜一筹。

目前,城乡一体化和新居新街建设,个性缺乏,雷同严重,没有从战略角度来定位农村的发展,也没有用文化的差异来建成品牌化的新农村。导致农村的发展没有延续千百年来所积淀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没有传承固有的特色,毫无魅力。

5.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市场化的前置条件

农村市场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1999)。目前,农村市场化并未完全建立,体系依旧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农产品流通受阻,市场信息闭塞。而农民个人而言,适应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责任制,对集中机械化大生产并未适应,认为个人干不了大事,能够将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就不错了。同时,城市的快速市场化,打破了过去人为划分的城乡界限,城乡人口存量自由流动,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由经济落后的地区向沿海或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流动,文化建设的地位也因此凸显,因为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对应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

促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迫切需要构建农村文化。一是只有采用文化引领,才能转变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思维方式,提高农村群众对农村市场化建设必然要求和紧迫性的认识。学习、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使之深刻认识市场作用。缩小和弥补农村市场的滞后性,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把农村资源转变为生产要素优势,输出农产品。二是文化的传播,必然带来信息的传递,信息流的完善。只有促进文化的繁荣与交流,才能完善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体系。形成以农村独特个性文化为核心,多项信息互联的信息交换枢纽。避免出现因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善而导致的盲目生产。三是用文化凝聚组织共识,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村民进入市场。以地域文化的共通性将分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户组织起来,不仅有利于克服家庭经营的狭隘性,避免某些农民的掠夺性经营方式,还能降低进入市场所需的成本,综合协调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发展模式,抵御外部风险。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究其本质,是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民日夜增长的文化需求;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生产力提高,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1.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人口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地区乃至于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马克思指出,个人能力的发展史生产力发展的基石,生产力的核心是人的素质。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亿之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是我国当代的国情,也是严峻的挑战。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效且高效的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提高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改变长期以来对农村地区教育重视不足的现状,增加教育投入,破除农村教育发展的制度限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资源,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统筹协调管理。二是随着文化建设的脚步,破除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促进交流改变长久以来养成的小农思想,纠正宿命论的自我麻痹和自我解脱等错误心态。

2.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不能单纯的局限在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片面的考量就业率、城镇人口比例,而是应该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社会发展之中通盘谋划。以经济和社会的共同一体化为目标,同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

唯有在文化上达到统筹,才能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城乡之间的资源整合。转变观念,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与城市协调联动,激发大型城市文化设施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的延伸、传递,促进文化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从内部处罚,应地制宜,结合项目工程,深化体制改革,突出自有活力。

3.加快农村市场化融合

发挥市场化在农村发展和改革、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需要用文化来驱动。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加快农村市场化融合的内核,其目的是要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其实质是要开创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999年,总书记在《公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撰文指出,农村市场化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当前,对外开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关系都更加密切。文章也提出,由于市场经济“双刃剑”的消极因素,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可见,把农村文化置于引领农村群众转变观念和塑造价值观的层面时,其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余靖.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新闻世界,2009(11).

[2]崔海兴,郑风田“. 三农”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与出路[J].现代农业科学,2009(02).

[3]何兰萍.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难点与重点[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4]傅安平.农村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建设探析[J].农业考古,2007(03).

[5]杨芷清.科学把握农村文化“两大一新”主动权[J].中国发展观察,2009(08).

[6]郑霞.浅析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

[7]陈伟.中国农村文化产业SWOT分析与对策[D].湖南大学,2008.

【基金项目】本文是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农村文化建设研究》(SKLC201460)的阶段性成果

(杜寿松单位:四川省犍为县舞雩乡人民政府;何睿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