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是古代照明用具。瓷制灯盏始于东汉,盛行于三国以后。六朝时的灯盏,通常由油盏、托柱、承盘3部分组成。唐代常见的造形为碗碟状,油灯的制作也极别致,灯盏为夹层,中空。可以注水降低灯盏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明、清两朝的照明瓷品以烛台为多见,瓷灯造型多样新颖别致、式样变化很多,但已不见了瓷质夹层省油灯碗的踪迹。
中国古代除用蜡烛照明外,还普遍使用各种植物油作燃烧来照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油灯。油灯与烛台不同,它必须装有液态燃料,同时又要考虑美观、实用、省油、卫生、安全、不烫手、便于挪动等功能。因此,历史上的油灯材质除了早期的青铜灯外,大多数以陶瓷制作而价廉物美,经济实用。
从朝代上看,历经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宋代末(公元1297年)近1500年,而且隋、西夏、金、元、明、清各朝均无油灯收入典籍,可见陶瓷油灯实物之缺乏,以至有的朝代已无籍可考。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已出版了顾行伟先生撰写的《古瓷灯话》,共收录了上至5000年前的马家窑彩陶灯,下至民国时期的瓷灯,共200余盏,可以弥补其历史资料的缺憾和不足,
最早的陶制油灯是“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釉陶灯”.1969年河南济源墓葬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该灯施褐红色釉,上有圆形灯盘,盘下塑熊形灯柱,柱下为三角锥形灯座,灯上堆塑有人兽草虫,为西汉晚期珍贵的陶塑艺品。
最早有确切纪年铭文的瓷制油灯是“三国吴青釉熊灯”,1958年江苏南京吴墓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该灯土黄色釉,由油盏、灯柱和承盘构成,灯柱为一幼熊蹲坐承盘,灯底刻“甘露元年五月造”铭文,甘露元年为公元265年。最省油的瓷制油灯是“唐代邛窑省油灯”,1942年四川邛崃什方堂邛窑遗址出土,现藏四川大学博物馆。该灯青灰色釉,为碗盏造型,又名“夹瓷盏”。碗盏之间中空,边有小孔可注入冷水。
最美观、实用、卫生的瓷制油灯是“明宣德青花水草纹书灯”,该灯上为壶状,敛圆口,短颈,扁圆腹,长柄下连以圆盘形托盏,腹部前身凸起短流,后有曲柄,左右各饰一乳钉,器口有盖,器身绘有青花水草纹。该灯为明、清两朝官窑瓷灯的标型器,清代雍正、乾隆官窑瓷灯亦照此型制造,有传世品。
纵观历史,灯海浩瀚。中国是使用陶瓷灯最古老的国家,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有几盏陶瓷油灯,世人是要牢记并传晓后代的。在电灯照明,瓷灯绝后的今天,笔者附上几张朝代各异的灯盏照片也算是灯海拾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