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庭 HU Shan-ting;胡中瑜 HU Zhong-yu;严钦渝 YAN Qin-yu;韩语言 HAN Yu-yan;
赵清先 ZHAO Qing-xian;张俊杰 ZHANG Jun-jie;谢一锋 XIE Yi-feng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
摘要: 此前已基本完成了地质预查工作,通过预查圈定了Au、Pb、Zn化探异常,经探槽和钻孔揭露在XX矿区地段已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铅锌工业矿体和金矿体,所以转入普查工作。本文通过激电中梯和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发现并圈定激电异常,提供寻找铅锌矿的靶区或靶位,为进一步开展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电法勘探;激电异常;铅锌矿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87-02
作者简介:胡善庭(1986-),男,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1 勘查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地层简单,主要出露中元古界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
①测区主要出露下段和中段。下段(Pt22j1)主要岩性为黄、灰绿色千枚状细粒凝灰质(绢云)石英杂砂岩(局部含砾)、千枚状粉砂岩、青灰色(含巨晶黄铁)绢云千枚岩,单个小韵律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自下而上,碎屑粒度由粗变细,火山凝灰物质含量较多。
中段(Pt22j2)岩性为浅灰、青灰色绢云千枚岩,千枚状砂岩,含黄铁绢云千枚岩夹浅灰色千枚细粒凝灰质(含黄铁矿)石英杂砂岩、变质基—中性熔岩。
②白垩系(K2z)。与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下部岩性为紫红、棕红色砂质粉砂岩,含钙质粉砂岩,夹浅棕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夹一层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及含砾粉砂岩。上部灰白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浅紫红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砖红色细粉砂岩,砂质粉砂岩夹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灰白色缅粒钙质砂岩,偶夹含砾粉砂岩。发育微细层理,局部具交错层和波状层理。
③第四系(Q)。第四系地层分布较广泛,约占勘查区面积的1/3,以冲积层为主,岩性为粘土、砂土、亚砂土。
1.2 构造 区内变质岩小型褶皱常见。主要断裂构造有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两组。
①东西向断裂。某矿区区段花岗岩体中,探槽揭露的含矿石英脉充填在花岗岩体的东西向断裂带内。
②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分布在勘查区外的北西部,切割花岗岩和双桥山群变质岩。
1.3 岩浆岩 勘查区出露有2个燕山期(白垩系)白砂岗单元中粒花岗岩体(K1B),均呈椭圆形的岩株产出,其中1号岩体面积约0.8平方千米,分布在XX矿区及以北地区,2号岩体面积约0.6平方千米。
1.4 矿化特征 铅锌矿体地表探槽所见含矿石英脉,由于长期风化作用,铅锌矿物都氧化淋失,铅锌矿物已不存在。地表取样化验品位:Pb大部分小于0.1%,少数0.1~0.36%,Zn都低于0.02%。所以浅部是氧化淋失带,没有工业矿体。根据钻探资料,深部有原生硫化铅锌矿体,铅锌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3%±)、方铅矿(1%±),有微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等。
1.5 地球物理特征 为了解勘查区岩(矿)石的电性特征,在区内采集了岩(矿)石标本,采用泥团小四极法测定岩(矿)石的极化率和电阻率。测定结果见表1。
综合所述,认为本区的铅锌矿体与围岩存在着很明显的电性差异,矿体能够引起一定的高阻、高极化异常,具有开展物探工作的前提。
2 数据处理方法
2.1 激电中梯数据处理 激电中梯观测得到的视极化率,如果是多次重复观测数值,剔除无效和不合理的数值后,对重复观测数据进行算术平均,以作为该测点最终的原始观测数据。参与平均的一组ηs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其平均值之比不得超过,误差过大的观测数据可不参与计算平均值,但舍去的次数应少于总观测次数的三分之一。
2.2 激电测深数据整理 激电测深的视极化率ηs、视电阻率ρs值均是仪器中直接读出,不需要进行再计算,对多次重复观测的结果,其平均值的计算、复核方法与中梯测量的数据相同。
3 成果解释
3.1 激电中梯异常解释 矿区内,激电中梯主要以四个异常为主,围绕2号岩体分布了JD1、JD3、JD4三处异常,JD2异常主要分布在1号岩体中。
JD1号异常分布在2号岩体与Pt22j2地层的接触带上,在异常的西部并伴有Pb、Au元素的化探异常,根据前期化探资料可知,化探的异常源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石英砂岩,初步分析异常应为含金属硫化物的矿化地层所致。
JD3-1子异常分布在V1褐铁矿化石英脉上部,并穿过了前期峻工的三个钻孔(ZK701、ZK001、ZK301),以上三个深部钻孔见到了含铅锌工业矿体。异常中显示视极化率高值点均在以上三个钻孔附近。
JD3-2子异常分布在V1褐铁矿化石英脉与V2含金石英脉的中间部位。穿过了前期竣工的两个钻孔ZK401、ZK802,根据前期的钻探资料显示ZK401未见到矿,ZK802在标高-32m的位置见到了铅锌矿体。
JD4号异常主要分布在2号岩体与新元古界下段(Pt3y)的接触带部位,此异常较分散,单点的高值异常较多,但并没有组成较好的异常带。推断为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部位的局部矿化所致。
JD2-1号异常位于1号岩体中,岩性主要为中粒花岗岩,异常呈东西走向,单点的高值较多,推断为岩体里的裂隙矿化所致。分析认为经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JD2-2号异常位于1号岩体与 Pt22j2地层的接触带部位,并伴有Pb、Au元素的化探异常,此异常与JD1号异常的类型相似,推断此异常应该也是与地层有关的异常。
3.2 激电测深异常解释 ZK701钻孔见矿位置没有明显的高极化异常,可能极化地质体的赋存空间有限。从ηs综合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此剖面的位置位于2号岩体与Pt22j2的接触带部位,由此推断视极化率异常可能为地层引起。本剖面位于2号岩体内,此激电测深剖面所发现的异常均在AB/2=600m以下,分析认为激电测深异常应为矿致异常。根据前期ZK001的钻孔资料,分别于标高-58m、-94m见到了铅、锌、金矿化地质体。这与激电测深的成果是吻合的。
4 结论
①通过激电工作,发现与确定四处激电异常(JD1、JD2、JD3、JD4),结合以往化探、钻探的成果资料,了解了引起物探异常的地质体电性特征。②通过本区的物探工作表明,选用点距10m、AB=1800m、MN=40m的激电中梯剖面工作,用以发现与圈定异常,在异常中心地段进行激电测深确定极化体大致顶板埋藏深度等,所应用的工作方法是恰当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柯马罗夫B.A.,等著.应用点测深((T3)作地电断面图的方法指南[M].阎立光(译),李金铭(校).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2]傅良魁.激发极化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3]KoMapoBB.A.TeopeTHecxHeocHOSbmHTepnpeTauHHzanoue
HHHBMeTOesbrssaHHOHnonxpHSauHH, JLHeupa, 1966.
[4]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朴化荣,等.点电源场中埋没球的正演及数值计算.电法勘探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