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工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充分发挥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5
  • 阅读量56次
  • 评分0
  • 0
  • 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连续29年GDP的平均增长率超过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跃居世界前四。由于长期遵循粗放式发展模式,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日益严重,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煤炭、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等基础产业的产业改造和升级,同时加大新兴产业的投资、引进力度,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夯实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公路、铁路、民航、电话、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重要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汽东输等重大工程纷纷动工,以改善投融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种种这些,都将带来巨大的工程项目融资需求,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仍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因而,遵循市场化的路径,扩大工程项目融资渠道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遵循“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的原则,导致银行信贷紧缩,国际金融市场受次级债危机的影响,持续动荡,大量金融机构倒闭,国际融资环境恶化,国内股市急剧下滑,股票市场融资不容乐观,工程项目融资愈加艰难。


  在这种条件下,有效管理工程项目融资风险,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融资的安全,而且是扩大融资渠道、获得项目融资的根本前提。但是,受长期计划经济和政府主导的影响,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风险管理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保险,其作用也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是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及保险的作用


  (一)工程项目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关键的一环,正确发现、认识并准确衡量工程项目融资面临的各类风险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与一般的项目融资风险相似,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这里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出发,根据风险属性的不同,将工程项目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工程自身的风险及市场环境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工程项目融资参与各方不愿或不能及时有效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可能性。由于工程项目融资涉及借款人、投资者、工程公司、供货方和产品购买者、运营管理方等多个主体,任何一方出现不能履行合同义务都可能导致项目融资的失败,因此信用风险是工程项目融资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具体而言,主要包括:(1)借款人不能提供可靠的可行性报告、有效担保等提款条件,导致工程项目无法启动,或者借款人违规使用资金,使投资人撤资或起诉借款人,使工程项目无法进行;(2)投资者缺乏承诺的资金实力或不愿按照合同及时提供资金;(3)出现成本超支时,各方出资责任相互推诿,造成项目资金无法及时到位;(4)工程公司缺乏承诺资质或能力,不能履约造成的损失;(5)运营管理方缺乏必要的管理技术和方法;(6)供货商或购货方不能按合同及时供货或购买产品等。


  2.工程项目自身的风险


  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涉及主体多,从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人使用,整个过程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工程项目不能及时完工或无法完工的风险;工程项目质量不能达到合同标准的风险;工程完工后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风险。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融资参与方而言,其责任不同,导致其承担风险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


  3.市场环境风险


  市场环境风险是指市场环境变化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工程项目融资而言,其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市场环境风险:一是产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化带来的风险,即工程项目建成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不适销等原因导致投资无法收回;二是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使得工程项目成本超支或无法收回投资;三是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导致项目无法进行或投资被政府征用或没收等。


  (二)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般来说,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的管理手段主要有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风险自留是指由经济单位或个人独自承担全部的风险成本的风险管理方法,一般适用于损失发生的频率低、损失程度小的风险。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损失或相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或个人的方法,对于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而言,其又包括多种方式:一是通过合同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承担相应的风险损失;二是通过提供担保,将违约风险转嫁给担保方;三是通过购买保险,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风险控制则是指通过风险控制手段,预防风险的发生、控制风险损失的程度。


  1.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通过订立详细的合同明确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由其承担相应的风险损失。例如,通过签订投资协议,规定投资者注入资金的时间和额度;通过签订长期销售合同,规定产品购买方必须以商定的时间、价格购买固定数量的产品等。然后,根据参与各方资信状况的不同,如果认为某一方信用不足,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或保证。


  2.自身风险管理


  同样,工程项目自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订立合同确认损失和责任的归属;其次,要加强损失的预防与控制,提高风险管控的技术与手段,尽量减少事故发生和降低损失程度;最后,对于损失程度较小的风险,参与方可以选择风险自留,而对于损失程度较大的风险,参与方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转移风险。


  3.市场环境风险管理


  市场环境风险的种类不同,其风险管理的手段也各不相同。对于市场价格和销量的风险,项目发起人和投资方只能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来降低潜在风险,而无法消除和转嫁;对于利率、汇率和通胀率风险,借款人可通过优化融资结构,购买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来转移和规避金融风险;对于政治和法律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对该国政治和法律环境的研究并组织多边金融组织,使工程项目融资国际化;另一方面可以请求有关政府部门的保证承诺,或者投保投资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险种,转嫁政治和法律变动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保险的作用


  1.保险可以管理的主要风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可以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工程项目自身的风险及政治风险。具体来说,其涉及的主要险种包括以下几种。


  (1)信用保险或信用保证保险,两者都是担保义务人(被保证人)信用的保险,只是投保人不同。前者的投保人是权利人;后者的投保人是义务人。工程项目融资面临的信用风险都可以通过投保信用保险或信用保证保险予以转嫁。


  (2)投资保险,又称为政治风险保险,是信用保险的一种,承保被保险人因投资引进国政治局势动荡或政府法令变动所引起的投资损失风险。通过投资保险可以转嫁投资者的政治风险。


  (3)工程保险,主要包括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机器损害保险和科技工程保险等,其可以保障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科技工程及各种机器设备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物质财产损失和第三者责任等风险。根据工程项目种类及面临风险的不同,可以投保相应的险种,以转嫁工程项目建设、机器运行中的各种风险。此外,投资者或工程承包商可以根据需要,附加特别保险责任,如罢工、暴乱、民众骚乱等。


  (4)责任保险,包括雇主责任保险和职业责任保险。其中雇主责任保险可以保障工程公司或承包商对其雇员在工程建设期间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而造成的人身伤亡或死亡时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职业责任保险则可以承保工程设计师、监理商因工程设计缺陷、监理不当等行为而造成的工程项目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等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5)其他险种。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中潜在的其他风险,工程项目融资参与方也可以根据自身承担的责任、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保相应的险种。例如,货物和材料运输中投保货物运输保险;涉及产品或材料出口时可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和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涉及产品质量时可以分别投保产品保证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分别承保因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丧失或不能达到合同规定的效能而应负的赔偿责任,以及产品事故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


  总之,除了市场价格和销售量及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非纯粹性风险外,其他风险转移都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来化解和转移。


  2.保险相对于其他风险管理手段的优势


  相对于自留、合同约束及担保等风险管理手段而言,保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保险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保障保险工程项目融资参与方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二是保险提供的保障相对更为可靠。一旦合同某一方违约,或者担保方破产、违约等,其他融资参与方可能面临巨大风险,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一般都在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而且即使破产也还有保险保障基金、其他公司接管等形式保障投保人的利益,从而赔偿能力更有保障。三是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有利于实现融资参与各方的财务稳定,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平稳进行。四是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损失。保险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防灾防损。在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中,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凭借其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和人才,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建议、技术和设备,减少事故发生。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风险都必须投保,保险主要适合于风险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高的风险。对于损失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小的风险,可以采取自留的方法;对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都很高的风险,则应当尽量避免和预防。


  二、工程项目融资需求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融资需求及融资环境


  近年来,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如表1所示,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我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447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2.27%;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266479亿元,增长速度为21.72%。


  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如表2所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分别所占的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6.4%、20.30%和5.1%下降到3.93%、16.47%和3.63%,自筹和其他资金的比例从2000年的68.20%提高到2006年的75.96%,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另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增长更为迅速,2003年到2006年的四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271亿元,年均增长26.1%,是1978年到2002年期间投资总额的近两倍,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15.7个百分点。


  在此期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累计建成投产项目212461个,年均53115个,比2002年多8006个;累计新增固定资产69711亿元,年均增长17.9%。通过这些年的大规模建设,先后建成了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包括石油、钢铁、电力、铁路、地铁、港口、机场等多个行业建设工程。这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竣工投产和生产能力的建成使用,使我国能源工业紧张状况得到缓解,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需求将迅速增加。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所以目前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率不断提高,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提高利率水平,到2008年9月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57%,贷款成本大大提高;二是准备金率迅速攀升,自2003年9月以来,我国连续2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6月已经达到17.5%,银行信贷急剧紧缩,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股市持续低迷,上证综合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000多点持续下跌,到2008年9月份已经接近2000点,股民的信心也不断下降,使得股票市场融资难度迅速加大;四是2007年8月以来次级债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从而导致国际金融市场融资也不容乐观。种种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工程项目融资的难度空前加大。


  (二)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未来几年内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国内金融市场紧缩导致融资难度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有效地融资风险管理将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而且意味工程项目融资的市场竞争力,即意味着是否能够成功融资。但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工程项目顺利融资。


  1.法律体系不健全


  工程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涉及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个利益群体,融资结构体系复杂、实施操作程序繁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对各方均具备约束力的法规体系来约束。但是,目前我国颁布的项目融资相关规定只有《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暂行规定》、《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仅仅针对外商投资者,而且由于出自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统一性;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具体环节,需要从其他相关法律和规章中寻找依据,常常导致责任分担、风险管控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受长期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我国工程项目融资中普遍存在“重融资、轻风险管控,重担保、轻保险,重救灾、轻防灾”的现象。只注重项目融资,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获得项目资金,却忽视融资风险的管控。在风险管理中,一方面,主要注重担保和保证,忽视保险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视损失或灾害发生后进行救灾救险,忽视事前防范和控制。


  3.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工程项目的融资风险管控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和大量的风险因素,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防、控制都需要高度专业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但由于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的技术基础差、专业人才的匮乏,所以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差、效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发展。


  4.金融市场比较落后,缺乏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如前所述,工程项目融资风险中的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等风险需要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比较落后,尚没有这些金融衍生工具,从而制约着风险规避手段的运用。


  三、充分发挥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的意义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的意义


  如前所述,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提高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工程项目融资


  在目前国际和国内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不断变动,融资环境比较严峻的条件下,由于工程项目融资额巨大,任何的违约情况和灾害事故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成为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工程项目融资过程中,是否能够提供科学可靠的可行性报告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和计划,是工程项目融资的关键所在。通过购信用保险和工程保险,可以为工程项目发起人和工程承包商等提供资信担保、防范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财务的稳定,从而为融资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有利于获得项目融资。


  2.有利于保障工程项目的平稳运行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主体多、工期长、工程复杂、人员众多,从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场地选择、勘察设计、建设准备和施工安装等各个环节都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人身伤亡,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赔偿责任,如果没有保险的保障,可能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支,不仅影响工程的进程,而且可能导致工程搁置。而通过保险公司的及时理赔,则可以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甚至预期利润损失,保障工程项目的继续运行。


  3.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水平


  保险的职能不仅仅在于简单的损失补偿,更重要的作用是促进防灾防损。保险人作为风险的受让人,被保险人的损失实际上就是保险人的损失,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利益息息相关。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技术比较落后,而保险公司具有长期的专业化的风险管理经验、知识和技术,具有一支包括建筑、工程、保险、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帮助工程项目参与方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准确地识别、科学地评估并提出系统的风险处理意见、提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甚至为风险防范提供资金和设备的支持,这些将全面提高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水平。


  (二)制约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如前所述,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对于提高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保险业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缺乏工程项目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风险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支持;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中,对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的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更没有强制性的投保要求,保险业作用的发挥没有法律的支持。


  2.融资参与方投保意识淡薄


  如前所述,受长期计划经济和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影响,融资参与方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再加上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保险业的市场形象不佳,导致融资参与方投保意识淡薄,保险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认识。


  3.保险公司“重理赔,轻防灾防损”


  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起点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履行“财政功能替代”的职能,保险业发展的起点低、起步晚、专业化基础差,造成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履行简单的损失赔付和经济补偿职能,却忽视另一个基本职能——防灾防损。保险公司对于工程项目参与方的风险管理缺乏有力的指导,不能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和技术支持,导致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


  4.缺乏专业化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


  保险公司在建筑、工程、机器安装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储备,相关方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人才缺乏,导致其不能为融资参与方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指导,制约着保险功能的发挥。


  5.产品开发落后,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目前在工程保险、信用保险和责任保险方面,我国沿用的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标准保单,保险公司在工程保险和信用保险方面的产品开发技术比较落后、产品开发人才缺乏,不能根据单个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保单或保险计划,不能适应个性化的保险需求。


  6.保险中介市场不发达


  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迅速,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但是中介公司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经纪公司仍然主要扮演着介绍、代理保险业务的角色,公估公司缺乏中立性。特别是在工程项目领域,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同样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经纪公司不能扮演保险计划制订者,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和技术的咨询者、提供者的角色,公估公司往往受利益关系左右,这些都制约着保险的运行效率和保险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充分发挥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保险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促进我国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维护工程项目平稳运行、保障融资安全和预期收益的实现,我们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工程保险宣传力度


  首先,要加快工程项目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制定系统、科学的法律法规,合理规范融资参与各方的行为,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其次,在条件成熟后,可以尝试借鉴国外的经验,将大型工程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实行强制投保,如工程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等进行强制化;最后,要加大工程保险及相关保险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工程保险及相关险种,使融资参与方充分认识到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培养保险意识,从而真正推动工程保险及相关险种的发展。


  2.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强化防灾防损职能


  首先,保险公司应当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从多方面引进工程、建筑、设计、监理、IT、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管理和用人机制,加大员工培训的投入,提高员工在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再次,要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对防灾防损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将防灾防损作为保险公司的基本职能;最后,保险公司应当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派出专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对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行的各个环节,从风险识别、衡量、处理到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评估,全方位地提供科学的风险管理建议和技术支持,从而切实提高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体现保险在防灾防损中的作用。


  3.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设计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当加大工程项目相关保险产品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借鉴国际保险市场成功的经验,开发多样化的工程保险及相关产品体系;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融资参与方的个性化要求,开发设计个性化的保险产品,甚至可以提供一揽子的工程项目保险计划,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


  4.加快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要充分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的专业化素质;其次,要提升经纪公司在保险计划制订和落实中的专业化水平,由经纪公司对工程项目融资参与方面临的风险、风险特点及处理方法出具系统的报告,根据融资参与方的要求制订合理的保险计划并协助组织保险招标、联合承保等事宜,落实保险计划;再次,要树立经纪风险管理咨询者的角色,向融资参与方出具风险管理意见建议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最后,对于公估公司而言,要提高损失鉴定、责任承担和公估报告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塑造公估公司的专业化市场形象,提高保险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戴大双.项目融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尹贻林.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余子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王绪瑾.保险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高海林.论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J].保险研究,2003(04). 

  [6]孟宪海,蒋伟,黄春芳.保险公司如何进行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上海保险,2004(05). 

  [7]刘延宏.建设项目推行工程保险的障碍与对策[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02). 

  [8]F.Bain.水电工程项目融资风险与保险对策[J].水利水电快报,1996(15). 

  [9]宋署光.电力工程项目融资风险控制[J].西北煤炭,2006(01). 

  [10]田元福,李爱春.建设项目全面推行工程保险制度的探讨[J].兰州铁道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 

  [11]杨会云.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02).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龚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