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茵 WEI Yin;赵光华 ZHAO Guang-hua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西安 710311)
摘要:通过对现有的国内高校的课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课外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了系统体系结构,采用B/S模式建立管理系统,建立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解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及课外学分管理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评价体系,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对高校学生素质信息化采集提供了方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外综合素质;模糊综合评判;B/S模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210-03
作者简介:魏茵(198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10]高校学生素质测评工作主要流程包括:学生自己申请——班级、学院统计——学院最终评定,整个过程完全通过手工操作方式来完成所有评定工作。不仅工作繁琐劳动量大,而且完全由评定者主观做出判断,很多时候会出现不公平现象。所以众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①传统评定方法以形式为重,部分关键指标缺失: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长期坚持开展下去,使之形成一整套综合测评系统。在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有不少高职院校仍在使用传统测评方法,工作过程就相当于走形式,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具有指导意义。②评定流程多而杂,测评指标不统一: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是其基本义务。但是实际测评中,在校生少则几千人,多达上万人,测评范围广,时间久,且测评结果的准确率无法100%确保。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在互联网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已有不少高校在积极尝试将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应用到综合测评工作中,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仅限于初级阶段,要使计算机技术在综合测评工作中真正发挥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以上是目前大多数运用传统测评方法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改进综合测评工作质量,高校亟需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学生素质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综合测评指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测评信息化、标准化,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 系统设计
本文通过取证和调查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认知,通过德尔菲法与自己管理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建立测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相比以前更符合当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也符合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并跟踪了三个受测班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表现,测评信度较高。
同时在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建立过程中将普通同学与党员干部分开,针对不同人群建立两套不同的测评指标体系,对于党员干部指标要求上要高于普通同学,从而促进党员的再教育与监督管理。普通同学也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学校争先创优奖助学金的评定及党员干部的培养和发展。凭借笔者四年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使笔者的论文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可操作性。
根据前面对系统的分析,本系统可划分为两大功能:应用功能和管理功能。应用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各个功能的总和,包括用户登录、在线测评、修改密码、评价结果查询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包括测评指标体系管理、用户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打印等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的开发参考软件工程中的快速原型法。首先建立一个能够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让用户看到未来实际系统的概貌,以便判断哪些功能符合要求,哪些需要改进。经过反复修改、改进,最终的系统应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更加公正、公平、高效,有助于管理者对测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实现宏观调控。
3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根据当前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要达到客观性、实效性、合理性及科学性,首要是构建合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结构模型。为此,本文坚持以全面性、导向型、层次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建立三层结构模型,分别为基础素质层次、智力层次和能力层次。基于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全面描述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更准确客观地体现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本文以当前社会和公众对大学生的要求为切入点,从道德、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来考虑大学生的综合实力,特向学生工作专家、辅导员和大学生开展相关调查,归纳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本模型中,基础素质结构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诚信、组织纪律和责任感;智力结构体现学生的专业水平、知识广度、外语水平与记忆力;能力结构体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如表1所示。
3.1 确定因素集U 因素集U={U1,U2,U3}为各种因素(指标),本系统中主要有三种指标:基础素质和行为养成指标={a1,a2,a3,a4};文化知识及个人能力指标={a1,a2};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指标={a1,a2,a3,a4};其中各符号具体意义见表1。
3.2 确定评语集V 模糊评价法希望得到的“现实表现”是各个指标的分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观念、情感等因素的评价是抽象和模糊的,无法强制进行量化,不能用准确的数值来区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采用四个等级来刻划:“优”(V1为100-90分),“良”(V2为90-80分),“中”(V3为 80-70分),“及格”(V4为70-60分)“不及格”(V5为60分以下))。其模糊评价矩阵为通过德尔菲法与教学的经验,设定V={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并规定档次指标值。
3.3 确定权重 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目前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德尔斐法、两两比较法、主成分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以及网络分析法等。研究根据传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的不足及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特点,本文采用专家估计法来确定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指标层的权重,根据因子重要性程度,赋权值见表1。
3.4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已经确定好的元素集U和评语集V,通过评价小组去认定其模糊关系R,步骤如下:
假设评价小组有10人组成,对学生刘鑫的“基本素质和养成行为(U11)”的每项指标进行评定,评价结果表,按归一化处理见表3。
同理可得出其他各级隶属度,为了使最终结果直观并利于排序,对评判级赋予不同的分值:如F=(95,85,70,60,40)通过计算Si=Bi·F即可得出学生综合素质总分。
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本身的设定因软性指标居多,通过德尔菲法进行反复对比,最终确立评价指标及权重,通过模糊综合法对指标进行科学、客观的计算,把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软性评价转化为定量,对学生日后的争先创优、大学生就业,都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4 结论及展望
目前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管理方面,许多高校都存在这些问题:学生素质拓展不全面,缺乏素质拓展意识;高校的素质教育力度不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等。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模型,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统计学、管理学等先进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以此掌握学生的素质状况,为高校改进素质教育方式、为学生提高个人素质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
由于时间以及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本文在评价的客观性、操作的广泛性、分析的周密性方面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评价方法的运用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不断完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潘玉驹,何毅.论发展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2]陈文娟.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其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张惠丽,汪达.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素质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夏怡新,朱斌.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8):53-54.
[5]李真.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7):13-15.
[6]王鹏,季海鹏,王柏娜.基于模糊数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服务,2005(8).
[7]支敏,卢云辉.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68-170.
[8]林伟华.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9]张雪.基于学分制的大学生课外素质教育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10]王磊.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