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蒙古 张振生
一、“深入浅出”的必要性
《汽车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课,主要讲解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以及汽车车身四大部分各总成或部件的功用、组成、结构、材料、工作原理和正确安装调整方法。它包含物理、化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机械基础等学科和课程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内容繁多,原理深刻复杂,实践发展日新月异,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都应当采取“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为,“深入’就是要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规律性本质,使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开阔认识汽车世界的眼界。那么应该“深入”到什么程度?要“深入”到我们应用的科学技术是什么原理,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先进性是什么?其应用前景如何?“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东西,用简明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理解、掌握、应用。
如内燃机,汽油机有点火系,而柴油机为什么没有点火系呢?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初学《汽车构造与维修》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一定要解答的问题。那么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才能让初学者豁然明白呢?这就要“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笔者是这样回答的:汽油的自燃点较高,约为530℃,不易自燃;而柴油的自燃点较低,约为350℃,较易自燃。因此,汽油机选择点燃的着火方式,需要点火系;而柴油机选择压燃的着火方式(压缩终了温度升高而自燃),不需要点火系。理解这一解答所应具备的感性经验是自燃现象和自燃点。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循序渐进地引入 “压缩比”、“爆燃”、“热负荷”、“机械负荷”等概念,学生自己就可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和理解。
二、“深入浅出”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吃透教材,对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反复揣摩,达到融会贯通。否则,我们的“深入浅出”不准确、不恰当、不全面。为此教师要多看几种不同版本的参考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方法,去领会教材内容,开阔眼界。同时还需要多观察实际应用状况,来丰富我们的认识。
第二,要坚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存在于实践中。即理论上的表述在实践上能够体现为具体的操作规范或应用条件。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深入浅出”才有意义,我们所讲的理论才对学生有吸引力,我们的实践才不会是盲目的实践,才是有效率的实践。例如,我们用万用表可以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电容,并且要注意区分直流档和交流档;用电度表可以测量电能。在点火系电路中,在初级线圈的断电触点上并联一个电容器,可以提高初级线圈在断开时自感电流的变化速率,并防止触点烧蚀,以此可靠地提高次级线圈的点火电压。这就是电容器的一个实际应用,使电容器的原理耀然眼前。
第三,要善于概括,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即用简明通俗的词语表达深奥复杂的科学技术原理。能够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层次化,能够展现清晰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前沿。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实所要求的。例如,在汽车变速器没有同步器的漫长时期,“低挡换高挡”过程可以概括为“分离——等待同步点”,而“高挡换低挡”可以概括为“分离——加油——接合——寻找同步点”。这是一个紧凑而紧张的换挡过程。而在发明了同步器之后,无论是“低挡换高挡”,还是“高挡换低挡”,换挡过程只需简单轻松地“分离——换挡”即可。这就可以引起学生探求同步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兴趣。从而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任何科技进步和科学发明都凝结人类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在这样的学习中,可以培养起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也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深入浅出”的方法与实例
1.数据汽车法
汽车装配和运转中,都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数据指标,它们代表了汽车制造和维修的精密化专业程度,也定量地反映了汽车各部分正常工作的实际状况,是可以用仪表和量具测量的。明晰这些数据,就可以浅显地、具体地、真实地而不是深奥地、茫然地、抽象地感知和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在教学中重复提示这些数据并经常归纳,就可以把复杂的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关系和工作原理,有代表性地数据化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清晰的数据概念。然后认识、学会使用专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去测量、安装调试和维修汽车。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这也是“深入浅出”的最佳途径——用数据掌握汽车。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数据汽车法”,具体方法如下。
(1)记号归类法
汽车安装中有些重要的零件要按记号指示来安装,才能正确到位、正常工作。教学中把这些记号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这些记号如下。
·活塞顶部主承压面方向记号(朝前端);
·连杆大头切口方向记号(朝前端);
·连杆大头与杆身配对记号(配对);
·曲轴主轴承座位置和方向记号(由前端起、朝前端);
·曲轴与配气凸轮轴、喷油泵凸轮轴正时齿轮记号(一一对应);
·飞轮上第一缸压缩上止点记号(与壳体上记号对应);
·万向节滑动叉同平面记号(对正);
·转向器传动副要对称装配;
·转向摇臂与摇臂轴记号(对正);
·制动器偏心支撑销记号(对称)。
(2)间隙归类法
汽车装配中重要零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以及工作调整间隙,都是与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的,把这些间隙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对比与记忆。这些间隙数据如表1所示。
(3)压力归类法
汽车各系统工作压力是衡量汽车各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把这些压力指标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与对比掌握,这些压力指标如表2所示。
除上述记号、间隙、压力归类外,还应有电压、电流、电阻、温度、扭矩、形位公差和故障响声归类等等。
2.口诀法与简明概括法
对于汽车各系统、各机构、各部件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操作要领,要进行简练化加工,用口诀或简明概括的方法总结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如对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8种变速方式,如果不进行归纳提炼,师生是难以记忆和应用的。笔者在教学中将此编成:“行从动降,行主动增,行不动倒,两结合直,不约束空”五句口诀,其中,行指行星架,行星架从动就是降速挡,行星架主动就是增速挡,而行星架不动就是倒挡;两结合直,是指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三者之中,任两者接合在一起,就是直接挡;不约束空,是指上述三零件都不被约束,就是空挡。这样,分析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各挡位传动路线就简便易行。
又如,安装转向传动机构的操作要领,如果编成:“一对正,二调整,三锁紧”三句口诀,其中,一对正是指转向器传动副对称安装,转向摇臂与摇臂轴记号对正安装;二调整是指调整转向器啮合间隙和球头销座预紧度;三锁紧是指各连接处紧固螺母锁紧。这样就很好记了。
再如,对于同步器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表述是复杂的。但授课时在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之后,如果及时地把工作原理简明地概括成:“靠摩擦趋于同步,靠锁止角阻止同步前啮合,同步时顺利啮合”这样一个结论,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记忆简明的结论要比记忆分析过程容易得多。过程是一种思路,一种论证,一种逻辑性,是结论的铺垫,其终点是结论。但对于记忆和运用而言,结论更便捷。这就是概括的作用。
3.创新法
在教学中遇到没有现成解决方法的疑难问题,要勇于探索,提出创新性的方法。如在分析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各挡位传动路线时,判定太阳轮、行星架、齿圈的未知转动趋势和单向离合器锁止方向是个难题,各种教材上也没有表述相应的解决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这样的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互动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设定条件法”,即输出件制动假定。
此设定条件法的基本思路是:在输入轴转向已知的前提下,设计或判定某挡位传动路线上的单向离合器锁止方向时,先假设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元件被汽车行驶阻力制动;然后以此分析相啮合的各元件之转动趋势。其中,与单向离合器连接的元件之转动趋势,即为单向离合器对其的锁止方向。此法既是一种简化的分析技巧,也符合实际初始运动状态(输入轴先动,输出轴由不动而后动),是符合机械原理和运动连续性的设定。实际上在汽车起步后,输出轴所受到的阻力矩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摩擦力制动——这种摩擦力或附着力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输出轴在驱动力矩和阻力矩的作用下经历了由静到动的过程。因此,这种假定符合实际运动过程是合理的、科学的,因而是成立的,能够运用的。
实例:拉维娜式4AT:D1挡传动路线分析,判断单向离合器F锁止方向,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D1挡传动路线:输入轴(离合器C2工作)——小太阳轮4-短行星轮5(单向离合器F工作)——行星架3与长小行星轮6-齿圈2-输出轴。
假设:输出件齿国2被阻力制动,则各元件转动方向分析如图2所示。
由此判定,行星架有逆时针转动趋势,故单向离合器F应锁止其逆时针转动方向,即:n3=0。此时机构为定轴轮系。这样,可以简便地判定单向离合器的锁止方向,防止安装时装反。
4.历史脉络法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汽车也经历了不断改进和更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这样的历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发明者和应用者的艰辛实践,增强学习的现实紧迫感,跟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比如,1929年凯迪拉克公司成功研制同步器;1940—1984年间,美国工程师辛普森、拉维娜等成功研制行星齿轮机构式4挡自动变速器;1987年荷兰VDT公司成功研制钢带式无级变速器;2010年我国盛瑞公司成功研制8挡自动变速器;现在大众公司在速腾和迈腾轿车上采用DSG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又如,由燃油汽车发展到燃用天然气、酒精、氢气汽车,再到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再如,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由传统的化油器式和机械喷射式,发展到现在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柴油高压共轨系统;传统的机械转向系,发展到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传统的悬架系统,发展到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机械式制动系,发展到气压式、液压式制动系,再发展到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和ASR驱动防滑系统;传统的普通齿轮差速器,发展到各种防滑差速器等等。所有这些历史脉络,都是围绕着减少排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和改善汽车操纵性、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而延伸着。
这些历史脉络,充分说明汽车技术在向高、精、尖、宽领域方向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需要师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多总结巧方法,达到掌握好、应用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