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 投稿李狗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66次
  • 评分4
  • 38
  • 0

李翠英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湖南沅江413100)

梨锈病又名梨赤星病、羊胡子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果园均有发生。除危害梨树外,还可危害山楂、贴梗海棠和堂梨等。但不危害苹果,病原菌为转主寄生的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桧柏、圆柏、龙柏、柱柏、翠柏、球柏、金羽柏、欧洲刺柏、欧洲柏、高塔柏等,其中以桧柏为主要寄主。因此,凡梨园周围种有桧柏或附近的学校,机关、工矿企业等种有桧柏的附近梨园,梨园的锈病发病就会特别严重。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受害,开始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小斑,以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中部橙色,边缘淡黄色,空气潮湿时溢出淡黄色液,病组织逐渐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褐色的毛状物,像羊胡子,为病原菌的锈子器。一个病斑上一般有十几个到数十个,病斑以后逐渐变黑,一片叶上的病斑过多,往往枯死脱落。果实、果梗、叶柄和新梢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隆起,初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以后在同一部位长出灰色毛状物,最后病部发黑龟裂,落叶落果。

2发生规律

梨锈病在梨树上形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桧柏枝叶,形成孢子越冬。因此,梨锈病的流行与转主寄主的多少和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下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再随风传到梨树上,经过一段时间形成性孢子器,再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小孢子再侵染梨树,一般传播距离为2.5~5千米。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易死亡,病菌萌发最适温度为17~20℃,低于5℃或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该病发生就轻,若梨园周围方圆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植物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会发生。

梨锈病5—6月为发病盛期,一般在梨树萌芽、梨叶初展开时,开始侵染发病,以后陆续表现出羊胡子状。其发病程度与越冬菌源基数有关,在梨园周边有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的情况下,如其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会严重,反之发病就轻,梨的不同品种之间对梨病的抵抗力差异较大,一般中国梨最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而西洋梨最抗病。

3综防措施

3.1清除转主寄主

正因为梨锈病有转主寄生习性,所以切断与转主寄主的循环侵染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故此,应在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彻底铲除桧柏、龙柏等,以清除梨锈病的转主。在新建梨园区,应禁种桧柏,如果是绿化栽植的桧柏,不能铲除时,应在春季梨树发芽前,在桧柏、龙柏和侧柏等植物上,喷洒1遍1∶2∶200倍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以防止冬孢子在其上越冬的梨锈病的病原孢子随风雨传播,减轻初次侵染源的基数。

3.2增湿抗旱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如遇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应及时进行增湿抗旱,有灌溉条件的果园要进行全园灌水,无灌溉条件的可以早晚对每株果树进行清水喷雾,增加果园湿度,喷雾后全面喷施新高脂膜,利用成膜物质保护土壤和树体自身营养水分不易蒸发,同时防止外界气候、农药对果实的侵害,降低梨锈病的病果率。

3.3果实套袋

在花后40~50天,对果实进行全园套袋。这项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降低农药和有害粉尘对果实的污染,另一方面,能有效防止梨锈病的发生。

3.4梨园喷药保护

一是抓住梨树展叶期喷1次200~250倍波尔多液或20%粉锈宁乳油500~8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梨锈病的发生。若控制不住,必须补喷20%氟硅咪唑鲜胺800倍液,或者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5%已唑醇乳油1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10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一种,防止产生抗药性,轮换交替使用。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避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