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加快恢复莱州湾渔业资源的探讨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30次
  • 评分4
  • 93
  • 0

曹希强

(莱州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山东莱州261400)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23

莱州,西北环临莱州湾,全市海岸线长达108km,15米等深线浅海养殖面积10万hm2,曾盛产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文蛤、大竹蛏在内的200多种鱼、虾、贝类。近二十几年来,由于渔船数量增加和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造成捕捞能力的增长与渔业资源存量严重失衡,海洋鱼类资源迅速衰退,渔业资源平均密度降低,渔获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捕捞出的渔获物多以低质廉价的杂鱼为主,传统渔汛已经消失,使得捕捞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我省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如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在渤海严禁拖网作业;取缔严重危害和破坏渔业资源的渔具;实行伏季休渔制度;鼓励支持作业渔船到外海远洋作业等。这些措施对减缓渔业资源衰退均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莱州的渔业资源状况来看,笔者觉得在此基础上如果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增加放流品种、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对加快恢复莱州湾渔业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1优势

1.1莱州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莱州市地处莱州湾畔,水质肥沃,渔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良好的地质和地貌条件成为多种经济鱼、虾、蟹、贝和刺参、扇贝等海珍品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和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示范基地,莱州市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全市历年平均气温在12.3~12.4℃之间,全年平均降雨量为600mm左右,一般在12月的下旬沿海岸初冬,冰封期一般在1月上旬,溶冰期一般在3月下旬。浅海水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区域性差异不大。春季水温回升快而且早,最高温度极值为28℃,低温极值-2℃。盐度春季一般为28.8‰左右,夏季一般在33.5‰左右,本市海区的潮汐类型为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在1.01m,一昼夜海水有2次涨落潮。本市海区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范围在7~8.8mg/L,pH值的年平均值为8.1,变化范围为9.99~8.25,符合国家一类水质要求。

据调查,莱州湾水域共采到浮游植物2属85种,优势品种为新月菱形藻、奇异菱形藻等。浮游动物种类主要有水螅、水母类、枝角类、桡足类、磷虾类、康足类、端足类。

1.2具有雄厚技术优势

莱州市渔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涉及生物、水产养殖和渔业工程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5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0余人,初级职称100余人,具备承担培育苗种和人工放流的能力。同时拥有4个省级增殖育苗基地。

1.3放流经验丰富,效果显著

从1994年开始,莱州市在黄渤海渔政局和省捕捞站的参与下,开始了人工增殖放流,每年安排放流专项资金,选择活动范围小、洄游率高的车虾、梭子蟹、海蜇、半滑舌鳎为主要品种进行放流。累计放流海蜇、梭子蟹、牙鲆、半滑舌鳎、中国对虾等各类水产苗种27亿尾,有效的促进了渔业资源的修复和渔民的增产增收,近海严重衰退的重要经济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明显得到了补充。一度匮乏的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等主要品种,目前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秋季渔汛。增殖放流从源头上对水产资源增殖、保护,促进了水产资源量回升,增加了渔民生产就业机会,促进了沿海经济和社会的稳定。1992年以前,莱州湾赤潮频繁。1994年以后,我市连续多年实施了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莱州湾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生态,从未发生赤潮。近年来中华鲟、海龟等国家一、二级动物频频出现在莱州湾。目前,莱州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已发展成为莱州市的一项“民心工程”,仅回捕放流品种一项每年可为渔民增收6000多万元。

2建议

2.1建立资金投入多元化,实现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资金投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高度重视放流资金的支持力度,建议省、市、县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财政补助投入。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对放流这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捐款。根据各级财政的投入,以增殖站为基础分别组织实施苗种采购,并根据经费来源,按中央专项、省级专项、市县专项以及社会捐赠等分别核算。

2.2增加放流品种,实现放流品种的多样性

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莱州海域的科学研究,积极研究探索适合莱州海域生长的鱼类品种,加大引进放流品种的力度,在原来放流品种的基础上,增加放流黑鲷、鲆鲽鱼等鱼类,提高放流鱼类的品质。

2.3加强和创新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战略地位

每年放流期间可设立放流体验日,选择岸基或者海上放流小部分大规格鱼类品种,同时举办征文、摄影比赛等,提高社会关注度。

在海洋渔业官方网站开通专栏,滚动显示标志放流回捕情况,如品种、编号、捕捞地点等信息。

2.4加强和创新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构建阳光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

增加增殖站数量,增殖站数量可按放流计划的1∶3配备,具有增殖站资质的苗种生产场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取得放流资格。

苗种采购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并应当通过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加强增殖技术规范和项目管理。现在各地的资源调查和回捕评估还处于粗放阶段,尚不能真实反映出放流效果。因此要加强注重放流跟踪监测及效果的评估,上级应加强基础能力的建设,配套相应的资金,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探索建立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强化海上定点调查和社会调查。通过加大监测力度、为分析、评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效果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5积极营建,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蓝色海洋牧场

在人工增殖放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人工鱼礁建设。人工鱼礁,能改善水域环境,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繁育、生长环境。从当前莱州的经验看,建设人工鱼礁是切实可行的。莱州市已营建海底森林3731hm2,其中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莱州浅海牧场于2008年开工建设,面积为1000hm2,投参苗21万kg。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海洋牧场项目投资769.4万元,面积64.3hm2,投海参苗10万只,投半滑舌鳎苗2.5万尾,移植各类藻7579.5kg。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海洋牧场2667hm2。

积极开展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推动工厂化养鱼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水养殖模式转变。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减船转产政策,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对渔民进行养殖技术培训。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实施养殖大棚改造;二是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渔业持续发展。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机构,建立水产养殖五项登记、两项制度。建立检验检疫制度,开展渔业养殖水质检测和水产品质量检验;三是实施渔业品牌战略,促进渔业产业升级。为莱州梭子蟹注册地理证明商标,打造“大华”、“朱旺”、“食得宝”、“康富来”、“龙利”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知名渔业品牌,打造鲆鲽鱼作为莱州市的“名片”。

2.6加强放流期间管理

在放流禁渔期间,强化渔政管理。要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安排渔政船在放流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检查。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平台,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达到全社会人员都能参加管理,变部门管理为社会管理。同时组织开展护渔专项执法活动,强化对放流区域进行集中执法检查活动,确保放流后苗种能得以健壮成长,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收稿日期: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