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且取得丰硕成果。这个研究议题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演变、基本内涵与现实定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与独特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功能与价值,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以及人民政协相关问题等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进一步研究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充实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重点与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方法等方面着手和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国特色;功能价值;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5)04-0066-0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相关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随即成为中国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学界研究的日趋深入,一系列成果陆续面世。从研究文献看,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划归三类。一是著作类。代表性著作有:陈家刚的《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中国深化改革的新路向新解读》,李君如的《协商民主在中国》,林尚立的《协商民主:中国的创造与实践》,李昌鉴的《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文稿》,刘俊杰的《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黄国华等的《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史稿》,马黎晖的《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二是学位论文类。从中国期刊网的查阅情况看,以“协商民主”为检索词的相关学位论文有92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有76篇,博士学位论文有16篇。三是期刊论文类。以“协商民主”、“中国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检索词的相关学术论文分别为1413篇、63篇、554篇,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决议、文件、讲话或宣讲报告。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演进、基本内涵与现实定位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演进
协商民主理论诞生于西方,但其实践肇始于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距今已六十余载,学界从其生成基础、生长机理、演进历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成基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救亡与启蒙主题规定了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性,救亡与启蒙的矛盾运动积累了协商民主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了协商民主的制度转换[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以及多党合作理论共同构筑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2]。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协商民主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协商民主的经济基础,传统政治文化和多元社会结构奠定了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3]。另有研究指出,中国哲学中相互体谅、圆融互摄的哲学伦理构成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存在与共识达成的基本前提,中国智慧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当代中国生根发芽的文化根由[4]。
2.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长机理。有学者指出,中国悠久的和谐文化是其生成基因,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其动力之源,党的指导策划是其风向标,社会实践创新是其有效检视[5]。还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当代成长既因其内蕴良善政治的发展要求,又在于其遵循制度成长的一般规律,还在于其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演变的历史趋势且回应了政治生活的现实诉求[6]。
3.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历程。有学者将其分为“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协商民主思想形成并进行局部实践——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新政协”召开及《共同纲领》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形式的地位,《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且一系列新论断[7]。有学者还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协商民主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指出20世纪80年代是政治协商制度恢复与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是进一步完善政党和人民协商制度时期;21世纪前十年是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时期[6]。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李君如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前提是党的领导,基本形式是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协商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遵循原则是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8]。陈家刚认为,中国的协商民主是执政党紧紧围绕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个问题,是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历史经验、反映人民心声、创造性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9]。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彰显着鲜明中国经验、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是人民民主重要表现形式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手段[10]。
综观学界研究成果,学者们研究视角虽有不同,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阐释也各有侧重,但不存在原则性区别。笔者认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需把握以下关键点:谁来协商——广大人民是协商主体;谁来主导协商——坚持党的领导;协商什么——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与涉及民众切身利益问题;于何处协商——人民政协等协商渠道;如何协商——遵循自由、平等、理性、责任协商原则;协商结果及实践——形成利益共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现实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定位的重要表征。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现实定位的专门研究较少,其成果主要集中于如下四方面。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俞可平认为,选举民主或代议民主的内在不足促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形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