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76次
  • 评分4
  • 73
  • 0

钟钛申,陈少平

(福州大学党委组织部,福建福州,350116;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组织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组织建设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存在“政治话语与时代诉求”“目标指向与战斗堡垒”“理想信念与组织行为”等三大关系,由此立足高校实际,从“嵌入与建构”“熏陶与共生”“认同与自觉”“推动与创新”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的契合点进行阐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组织;同一性;互补性;契合点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141-04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基金项目] 2014年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立项重点课题“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研究——以福州大学城为例”(闽政研2014-A3);2014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研究——以福州大学城为例”(2014B049)

[作者简介] 钟钛申(1979-),男,畲族,福建泉州人,福州大学党委组织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陈少平(1957-),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中,理所当然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广泛共识。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目前,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也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等共识。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内容。即便如此,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界定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关于“三个倡导”的表述,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颜晓峰、张凤莲为代表,他们认为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形态的表述方式;另一种观点以申维辰为代表的认为是进一步凝练的原则,是一种开放的表达。尽管存在诸多分歧,但纵观相关学者的观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涵盖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社会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在我国占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并能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观。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涵

当前,高校存在师德师风败坏现象和学术不端行为,大学生存在信仰迷失、人格解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在高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在更新理念、加强研究、拓展途径、创新模式、提高素养等方面下功夫,并通过理论实践教学、特色校园文化、网络平台教育、校内外联动教育等方式,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构建融认同、动力、联动、体验、情感等机制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原则:一是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要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知与行、知荣和明耻结合起来,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二是要坚持贴近师生的思想特点、贴近师生的现实要求、贴近大学教育的精神诉求。同时要做到“四个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

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三是要坚持教育机制创新的规律性、实效性、人本性、实践性、包容性等五项原则。

二、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

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衡量党组织建设的三大要素。基于党组织建设与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内在同一性,只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党组织建设才能得到切实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破解瓶颈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富有个性的心理特征,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特质。高校党组织处在学校事业发展和推动本单位工作的最前沿,对基层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也最有发言权,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主动迎合诉求,充分挖掘和释放潜在的创造力[1]。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在抓方向、议大事、出思路、管大局上下功夫, 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倾向,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创造性地落实好上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创造性地解决好具有全局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

(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从个体上讲,就是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关联;从整体上讲,就是团体成员对组织目标认同的程度。党组织的凝聚力体现在党组织的亲和力、思想教育的渗透力、党员干部的感召力、党员个人的人格魅力、党内活动的吸引力等方面[2]。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增强凝聚力,就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师生作为基本职责和自觉行动,在领导和管理中强化服务理念,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达到贴近、团结、引导、赢得师生的目的。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有效发挥组织领导、引领示范、教育培养、权利保障、帮助帮扶、政策宣传等功能和作用。围绕发挥大学四大功能特别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成才、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等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巩固和扩大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所谓战斗力,就是作战能力,泛指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能力。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如何,一般就可以看出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有战斗力及其强弱[1]。为此,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主要表现在各级党组织要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特别是要为大学四大功能的发挥保驾护航。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行了全面部署。落实到高校,就必须强化从严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完善权力运行制度、发挥师生监督作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在新起点上把学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引向深入。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的关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揭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的内在关系,可以为高校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提供诸多切入点和创新点。

(一)政治话语与时代诉求的关系

一种政治话语要发挥其强大的社会规训潜力,最为有效的策略是对其进行概念化处理,使其成为一个承载意义的符号载体,在道德提升、价值规约、精神引领、秩序构建等层面发挥社会改造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话语,经过概念化处理后上升为政治符号,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目标愿景,其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三个倡导,构成独立的话语体系,具有凝练概括、便于教育传播和引领践行等话语特点。如同其他一切概念化表征的政治话语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嵌入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层结构,作为一种“指导精神”引领一个时代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用表达主流价值的政治话语来规训人民大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好迎合时代诉求。落实到高校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在广大师生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大学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影响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举止,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力量。

(二)目标指向与战斗堡垒的关系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因。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制度设计、目标愿景,昭示其优越性,感召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其在文化建设上的目标指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依靠执政党,也就是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营造氛围、组织优势、教育培训、指导实践、提供保证等战斗堡垒作用,乃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大众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就高校党组织而言,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要在思想建党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组织和党员的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党员的理想追求,丰富党员的精神自由,提升党员的精神素质,规范党员的行为规范,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的价值追求辐射到党组织之外的师生员工,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学校和个人的价值追求[3]。

(三)理想信念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最大价值不在于精神感化,而在于激发、引领行动。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形成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驱动力。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增强组织凝聚力,除了要有共同的愿景,还要促使成员与组织发生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就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必须树立全局的观念,处理好国家和个人、学校和个人的关系,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核心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良性互动,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学校和个人价值观,用学校和个人价值观诠释并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造就社会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要实现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用社会主义和学校核心价值观规范师生员工行为,凝聚师生员工投身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可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任重而道远,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细节抓起、从微观培植,这也意味着高校党组织必须长期肩负这一历史使命[4]。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党组织建设

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组织建设的同一性和互补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探讨高校党组织建设,既可以为创新党组织建设提供思路,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路径。

(一)嵌入与建构:核心价值观话语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三个倡导,构成了具有独立话语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国民的心灵深处,成为国民的价值追求、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个人发展的指向,才能持久地影响着国民,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国民性。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嵌入与建构核心价值观话语,增强政治话语适应性和附着力,是提升核心价值观渗透性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坚持合理的现实性、科学的创新性原则,把核心价值观话语嵌入组织工作。二是要坚持开放的融合性、实践的有效性原则,自觉运用核心价值观话语开展组织工作。三是在核心价值观话语与组织工作话语中形成契合点,建构起适合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组织工作开展的独特话语体系。高校党组织要借助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理念、内容、形式、载体、方法等方面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变被动嵌入核心价值观话语为主动建构大学核心价值观话语,使全体党员乃至全体师生员工对核心价值观产生广泛认同。形成融大学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体的组织话语,进而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扩大组织话语覆盖的张力,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把组织话语变成具有强烈指涉功能的网络话语,提升用网络语言表达主流价值的能力。

(二)熏陶与共生:核心价值观入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创新创造、崇德向善的动力和纽带。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就是通过党组织围绕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开展活动,培育和践行大学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可见,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共融共生的。在党组织建设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特别是把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融入党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促使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遵循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一是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中主动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要增强党员、学生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信念、价值标准的认识、理解和消化。比如,引导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QQ、飞信、微信和短信平台等网络传媒工具的优势,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党员的知识,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并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价值观,做到“知”“情”“信”“行”的统一。二是充分利用入党培训、党日活动、支部立项等平台和载体,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开设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等党支部立项;通过支部接收预备党员观摩会、党员创先争优典型报告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直面现场,感受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三是让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走向共生态,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彰显组织工作特色,在组织建设中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比如,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我的价值观”系列活动,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辅导和党团教育等各个环节。

(三)认同与自觉:核心价值观入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民族的精、气、神,关乎每个个体、每个公民的意识和追求,但如何深入、内化到每个个体,是其能否真正得到全民践行的关键。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认同的问题,就是通过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共同理念、价值和追求教育广大师生,把全校师生员工凝聚在一起。一是党组织要结合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好顶层设计,党员干部要围绕核心价值观树立个人价值观激发活力。二是要把党组织建设的顶层设计、党员干部的价值观教育统一到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党组织在建设、个人在奋斗中实现组织与个人、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统一。党组织要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是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积极培育和践行大学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结合起来。要通过党校培训班、党日活动等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共建组织、共创先进”活动、先锋团队、党员示范岗建设、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两访两创”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深化教育与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是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树立典型榜样结合起来。高校党组织要将励志的、模范的典型挖掘出来,让师生看到有理想就会有追求,有追求就会有成功,形成人人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比如,福州大学以“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的“三好”展评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团队等方式选树和学习身边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展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要从价值认同走向行动自觉,制度建设是关键,只有让价值理念进入制度,成为制度的灵魂,通过制度执行促使价值理念成为师生员工的工具理性和实践准则,这样价值理念才能获得师生员工行为意识并付诸行动的支撑。只有当理念成为文化基因,制度成为习惯,核心价值观才能落地生根,成为学校的灵魂[5]。

(四)推动与创新:强化教育创特色

核心价值观与党组织的作用力是双向的,一方面,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丰富了党组织的建设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党组织建设彰显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双方在相互借力中力求实现、力求加强。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凝聚、激励和导向功能,对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大学核心价值观。一是核心价值观的注入,为组织工作推陈出新提供新视角。比如,福州大学启动了大学生“村官”选苗育苗工程,以选聘生在校培养为主题举办“星燎班”,分层次、分阶段为有志到农村基层锻炼成长的大学生进行培训。二是党的建设要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保障的任务,要求组织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比如,福州大学启动了大学生党员创新创业高峰工程,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员以专业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彰显“理想、责任、诚信、成才”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真选聘和使用好大学生党建兼职组织员,指导他们“抓项目、带团队、出实践”,推动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三是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高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现实路径。比如,福州大学建立了五个创新创业型学生党支部,其中土木学院创新创业型学生党支部已获两项国家专利,机械电子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大学生创业教育及服务》项目顺利入选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能量和成才追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波,韩兆秀.关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 (4):70-71.

[2] 江萍.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创新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44-45,48.

[3] 宁晓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3-6.

[4] 张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学与研究,2013(10):91-99.

[5] 傅永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有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问题研究》评介[J].理论学习(山东),2012(3):63-64.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