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培养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于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和重要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传统文化;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理想,能够凝聚人心、汇聚人力,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大的价值导向作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其中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培养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上千年,其中的优秀成果在当今社会依然熠熠生辉,对于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和重要价值。
一、领导干部的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的尺度,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的判断。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和工作观,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和作风。
目前,绝大多数党的领导干部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西方腐朽不良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离、扭曲和错位。他们经受不住金钱、利益、权力以及美色的诱惑,丧失了信仰,丢掉了理想,把党纪国法抛于脑后,把个人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祸国殃民,最终堕落成人民的罪人。孔子云:“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也就是说凡是身居上位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老百姓的表率和楷模。如果上位的人德行高尚,那么老百姓就不会隐藏错处;如果上位的人不贪利,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为利益而争斗。因此,广大领导干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和表率。只有领导干部真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培育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1.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
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的文化土壤当中,才有生命力、才有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凭空设想,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的出现既有着必然的现实基础,又源于深厚的文化根基,这个文化根基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伟大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团结的润滑剂、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原动力。它虽然历经五千年甚至更长时期,但如今,依然存在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中,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其文化根基必须植根于中国人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中。
2.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这是由文化的传承性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表现,其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党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特别是“诚信”,孔子曾经讲过“民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并把“信”作为“无常”之一。后来,孟子将“诚”与“信”结合起来,并提出了道德修养论。因此,在儒家思想中,诚信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再如,国家层面所倡导的“和谐”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的内在品格。孔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每个人又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那么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就会出现。虽然与儒家思想分歧较大,但道家同样极为推崇“和”的思想,如老子提出的“天人合一”以及庄子的“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无不揭示着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因此,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3.传统文化对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树立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文化,其论述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关于人的问题,即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其在治国安邦、品行修养等方面的很多思想到现在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和倡导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以家、国、天下为己任,重视要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礼记·大学》中倡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忧国忧民,极为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亭林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壮士俱欢颜”等,无不包含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如,传统文化中“修德”、“克己”“正身”等思想能够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如何加强道德修养,保持高尚的情操,在物欲中不随波逐流,在诱惑面前能坚守心灵的道德防线。这些对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以传统文化塑造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接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各个渠道,探索有效方法运用于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汲取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做为一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不可否认,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其中也不乏专制主义、君贵民贱、人治高于法治等腐朽落后的思想,这些对于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塑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要运用传统文化培育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以科学的价值观为指导,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批判的继承。在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积极进步,在今天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并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求相结合的内容。
2.增强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领导干部不愿意学习,更反对学习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没有学习的必要。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它不仅在特定的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其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等都有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智慧和经验,通过研读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领导干部不仅可以吸收前人的经验,还有助于加强个人修养和人格锤炼,增强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执政观,在无形中能够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家人和群众。为此,第一,我们有必要鼓励领导干部多学习传统文化,多读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第二,将传统文化纳入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体系,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第三,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等在提高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素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3.发挥组织文化的熏陶作用
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靠简单的说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良好的组织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组织文化也体现在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从物质文化建设角度,组织可以结合地域传统文化对单位环境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工具。比如在单位文化墙、展板、文化宣传栏等文化传播平台上展示古代诗词的优秀作品以及《论语》、《道德经》、《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作品;在走廊、墙壁等张贴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宣传传统文化知识等。从制度文化角度,可以吸收传统文化中有关管理和教育的优秀思想,建立健全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注重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如古人的“慎独”思想,也就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严以律己,不做任何违反道德信念、做人原则的事情,这些思想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精神文化角度,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精华,是组织文化中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增强精神文化的底蕴。
需要指出的是,提升领导干部的传统文化素养并不意味着丢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处于指导地位的,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在中国,丢掉马克思主义就要亡党亡国;而文化是民族的基因,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丢掉传统文化就丢了根,失了魂。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因此,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对于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极强的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2013 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公民道德现状及建设研究”(JG13DB295)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