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应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8-03-15
  • 阅读量202次
  • 评分4
  • 99
  • 0

  摘要:体验式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在生活体验和学习思维中增强生活体悟,追求真理,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但社会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教育理念的固化使得体验式教育在实际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并未受到重视,在教育方法上仍然表现为因循守旧,模式僵化单一,大学生群体陷入教育缺失的困境当中。基于此现状,笔者通过对体验式教育的理论解读及其实践过程的有效之处,对以上问题给出相关解决路径,以刺激教育模式合理化,帮助受教育者更加科学高效的获取知识。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大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与出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有一句至理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是间接的教育方式为主,忽略了“躬行”的应用。


  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它伴随新课程改革过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普及力度和范围仍然存在限制。从教学过程上来看,交还给学生的课堂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最终所有的结果仍旧停留在了形式上。从执行效果上看,学校与教育者存在完成任务交差的心态,从而使体验式教育并未得到真正施行。[1]


  一、体验式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应用困境


  1.教育環境的结构性矛盾


  (1)当前教育体制的固化。当下教育目标的制定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是相符合的,教育为了培养人才,对于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来说是巨大的助力。整体上来看,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打破常规的新式教育,在时间和理念上都面临着固化的教育体制这座难以移开的“大山”。[2]


  (2)教育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当下中国人才培育机制尚不完善,而留学归国人数虽然相较往年有所增长,但大批的人才流失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这种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反映出了国内教育培养机制相较于国外顶尖大学来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


  (3)传统教育理念的排斥。“知识改变命运”本是一句极具振奋性的名言,但经济社会注重开放下的环境,原本的励志名言也变成了“知识就是金钱”的功利化宣言。体验式教育打破了单向传导的通道,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双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这对于传统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的观念排斥是无法缓和的。[3]


  2.教育主体的客观限制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师、家庭自身的观念固存则会阻碍新兴教育理念的施行,甚至最终成为难解之题。


  首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行为中的奠基阶段。部分家庭出现单向的溺爱性的方式,并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体验式教育对于强调孩子主动性的特点而言,自然便与这种家庭教育难以调和。


  其次,学校教育的环境固化使得学校教育以完成教学指标和科研指标为主,忽视了学生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首要地位。这种问题下的学校教育无法接受体验式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普及。


  最后,与受教育主体接触最多的教师而言,教育体制的固化导致的无可奈何。对于体验式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教师只能选择被迫放弃。


  显然,教育主体的本身因其面临的客观条件的作用与自身观念的约束无法接纳体验式教育的进入,这种内在性的冲突亟待解决。


  3.受教育主体自身的内部矛盾


  大学生的年龄层也决定了这是一群还在摸索自我成长模式,成熟解决问题方式的群体,在处理一些问题上面难免会出现不成熟的表现。


  同时,青年自身的内部矛盾还体现在现实过严峻,而理想不切实际的差异化。教育本身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时,对其素质培育的缺乏在大学生毕业求职这一时刻便得到了最大的实践证明。


  体验式教育旨在发挥大学生的勇于探索的长处,让其在实践时间中,挑战自我,探索未知,从而不断成长,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成长模式。


  二、体验式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应用困境的对策


  1.实行教育试点,为体验式教育提供事实辩护


  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提高对于体验式教育的接纳度,可以首先在相关区域开展试点。通过对试点结果的分析,形成事实依据,为体验式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应用上提供事实性辩护。试点的成功也会为体验式教育的普及提供有力的佐证。


  2.通过将体验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程


  中国人讲:“推己及人”,“感同身受”。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体验方案,并放手让其自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突发状况,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一个体验式教育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案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实践体验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实践中有无形的进步。[4]


  3.有专人对体验式课程进行指导和监督


  在体验教育这门课程中设立辅导教师一职。部分体验式课程会借助一定的活动甚至仪器来进行,部分体验会让学生转变身份,比如蒙上双眼造成看不见,戴上耳塞造成听不见,这样的感官体验,除了学生要小心配合体验步骤以外,辅导老师也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动态。有专人进行指导和监督,大大提高了这门课的质量。


  4.扩大体验课程的范围


  将体验的范围扩大,不局限于支教等广为人知的扶贫帮困项目,鼓励开展生命体验、生涯体验、亲情、友情体验、痛苦体验等。通过实践范围的扩大,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现实经验和感悟,对学生自身全方位的成长和自我评估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从当下现代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体验式教育的相关问题仍会是学界探讨的重要领域。从宏观上看,体验式教育作为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方面的分析将更好促进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构建。从中观上看,发现并解决体验式教育困境对于其自身更好地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上有重要作用。从微观上看,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体验式教育自身特质相结合,能帮助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当然,完善教育体系任重而道远,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学科领域出发,才能探寻出真正走出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径,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靳江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李丽.体验式德育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5月. 

  [3]朱秀.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李小玲.论高校体验德育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作者:杨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