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网络文化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及学校德育对策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0
  • 阅读量121次
  • 评分0
  • 0
  • 0

  网络对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资料、开发智力等方面都起着可圈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和接受多种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快捷便利地沟通,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在无“网”不胜的时代,网络信息对于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青少年而言,是一个新奇的世界,然而,科学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在数字化乐园里,亮点和阴影、快乐和痛苦并存,网络青少年群体在享受高科技给其带来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随承受着网络负面煎熬。


  一、网络信息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1.信息超载引起的“信息综合症”


  爆炸的网络信息的积压搓揉,加大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引发了“信息综合症”,造成紧张焦虑、兴奋不安、心理疲惫、学习倦怠、信息吸收不良,并对必要的信息无动于衷。


  2.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问题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高科技信息库,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恩泽和财富的同时,伴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加,它也是信息垃圾的生产源,并成为窥视他人的隐私的望远镜和网络犯罪的工具。网络信息中黄色信息对沉溺其中的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一旦滑入其中就不能自拔,其结果难以想象。


  3.沉溺于网络引发人格障碍


  长期与网络打交道,失去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就可能导致呆滞、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和群、缺乏责任感和养成欺诈心理,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养成和健康成长。


  4.恋机情结引发认识惰怠


  信息网络的主页制作精美,内容包罗万象,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魅力无穷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更有难以抗拒的诱惑。青少年身心正处于发育期,好奇心强,容易感情用事,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长时间与网络相处极易形成对网络的眷恋情绪。这种对网络的依附关系,即会滋生多种心理疾病,也会阻滞青少年认识、逻辑能力的良好发展,形成认知惰怠。


  二、网络信息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信息网络这一亦真亦幻的仿真图景,对广大青少年群体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有的达到入迷的地步,从而影响学业。有资料显示,许多学生上网都热衷于玩游戏和聊天,认为这富有挑战性和能自我释放。玩游戏,得到成功感,特别是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挑战性极强的网络游戏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为了玩游戏、聊天,许多学生一上网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是整天整夜或几天几夜;上网聊天,发展到网恋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业。


  三、网络信息对学生理想、信息的影响


  目前,没有人能够统计出互联网上的信息量。世界现在的网站数量已经是数以亿计,信息来源极其广泛庞杂。正是网络的这种大容量、互动性、隐蔽性和易检索性,使学生感到网络世界很精彩,但是这种精彩之中夹带着大量的文化垃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信息使学生可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中接受和传递信息。各种信息并存,使得学生应接不暇,其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立场来报道、评述的,影响了学生的视角,使学生不知所从,致使学生是非观念模糊、政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弱化。


  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中,混杂着数量巨大的色情和诈骗信息。这些信息通过QQ、微信、论坛、网页等载体,以诱惑性文字、图片、音视频链接、弹出窗口、广告等方式大量传播,防不胜防。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诱惑的坚强毅力,学生一旦坠入其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学校德育对策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教育者,为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应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新动态和新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在重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还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的教育和培养。只有将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与学科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另外,老师们要主动通过QQ、微信、论坛等即时性通讯平台和学生主动联系,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解决他们在网络中遇到的问题,引领使用网络的道德风尚。目前大多数老师离这一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学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引领,以达到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教学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德育教师队伍。


  2.加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信息技术引起的道德及法律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知识产权;信息与网络安全;个人隐私权;信息技术产品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学校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相应的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备进入网络社会所必需的“有准备的头脑”,使学生既能以真善美的标准去识别、选择网上信息,又能以真善美的内容来影响网络社会里的其他成员。学校应尽快建立校园“网德”主阵地,使网络不仅成为学生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而且也成为学生和老师交流、讨论的主阵地。此外,可以利用校园网及常用的即时通讯平台进行专题“网德”讨论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3.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就学校层面而言,面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有必要通过技术、规章制度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第一,应安装网络信息管理软件,对进入校园的互联网信息进行“过滤”,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纯洁。第二,对于网络信息管理软件漏掉的网络内容有问题的网站,要建立老师、家长监督举报、学生相互监督举报,最后由学校汇总上报的机制,由上级技术部门研究解决,上下一心,坚决和不良网站打“持久战”。第三,通过各种即时通讯平台在家长中普及网络及网络信息管理的知识,让家长有能力将家庭网络信息环境净化好、管理好。第四,对于学校层面的网络平台中出现的负面言论,不管是哪个老师发现了都要及时报告学校,由网管员及时清除。


  总之,网络文化既给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给德育工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内容与环境,我们应强化其积极作用,克服其负面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信息社会中文明健康的好公民。


  作者:张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