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磨削相互垂直导轨面教学中的感悟
朱桂林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常州213032)
【摘要】磨削加工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工种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主要承担着零部件的精加工任务。磨削工序对机械产品的最终质量起着比较大的影响。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磨削过程的重要技术要领采用适当的方法讲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正确的信息,这是作为机械加工教师的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技校学生而言,在磨削过程中,尤其是在磨削有垂直面要求的任务时,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工件磨削的位置精度,同时,还需要强调在装夹工件时应该伸出长度尺寸,与此同时,磨削对刀过程中的安全技术也要择机讲授,从诸多方面确保在讲授课题《磨削垂直面》的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磨工教学;垂直面;精度提高;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对于技工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而言,磨削垂直面课题是必须掌握的任务之一,而学生在接受该课题之前,需要有课题《磨削基本平面》的相关知识作为铺垫,以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安全操作又是贯穿磨工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知识点。如何合理地安排好课题《磨削垂直面》的教学,需要我们作深入的探讨,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在该课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教学感悟。
1狠抓基本课题的巩固
温故而知新,在课题《磨削垂直面》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前一课题《磨削简单平面》进行全面的巩固和深入的消化。
1)在知识巩固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将对刀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领再次给学生进行讲授,因为这一技术要领不仅涉及到前一课题的操作,而且在本课题中,对刀环节也是操作者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温习前一课题时,需要再三强调对刀的重要性。
2)认真巩固磨削用量的控制方法,磨削用量是前一课题完成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确保课题“磨削垂直面”课题的开展,学生不仅需要对对刀技术的掌握,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对磨削用量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消化和理解。做到粗精分开,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尤其强调在粗加工时,磨削用量大的同时需要充足的冷却措施,而在精加工过程中,需要留有较小的磨削余量,从而确保表面精度的控制。
3)温习课题时,安全技术要领也要要时刻不放松,在磨工教学的始终,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安全之弦”牢牢绷紧,做到安全思想记在心中,安全行为落实到行动。
2重要环节要讲透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用精密平口钳磨削相互垂直的面,并且保证相邻两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该课题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装夹方法的选择,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夹具选择时,我们不仅需要告知学生选择某一夹具,同时也要还要用合适的方法解释使用该夹具的具体理由。在该课题的教学时,我们建议学生优先选择精密平口钳,重点需要强调平口钳在装夹和使用过程中的优越性。在具体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和实验操作两方面来达到解释选择该夹具理由的目的。
在此举出一个例子,我在2009年磨工教学时,采用了设疑提问和实验模拟相互结合的手段较好的解决了该课题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首先我提出了“完成该课题的关键点是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的较好的解决方案,比如,采用转动砂轮主轴90度,采用可以树立90旋转的夹具等方案,作为教师,我在同学们认真思考后,趁热打铁地将最佳方案提出来。从而引出精密平口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
作为教师,我一直认为“不存在完全相同的课堂”,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还是不能够变,比如教学目标要清晰,教学重点需要明确等。
3严防细节不松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态度传达给学生,同时,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的过程。
1)在加工之前,磨工需要对工作台进行擦拭,确保工作台面,特别是需要吸合工件(精密平口钳)的区域。需要强调该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将直接决定工件的基准面的精度。
2)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合理充分的示范,同时需要提醒学生在关键点要抓住要点,比如,在使用精密平口钳装夹工件时,工件的伸出长度要合适,如果太长则影响加工的安全性,太短则会伤及精密平口钳的表面精度。
3)在对刀过程中,当砂轮快要接近工件时,操作者需要放慢手轮摇动的速度,从而确保观察火花的大小,这一环节不仅是精度确保的重点,还是安全要点之一。教师需要重点强调。
4合理的检验方法是保证加工精度的手段
检测是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现在大部分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将测量技术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单元进行授课,如我校将“测量技术”作为一个模块,对学生进行详尽的讲授和解读。使得学生对必备的量具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程度。就该课题而言,垂直度检测的方法可以采用精密刀口角尺,或者采用百分表进行测试。由于该技术学生学习过,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提醒即可。
磨削垂直面是磨削加工课程重要的课题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认知程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于此同时,教师需要也需要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停变化逐步完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