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相信应该对计算机技术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了吧,而且也都会给大家工作以及生活上都带来了许多的一些便利。本文就整理了关于计算机毕业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面向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远程教育平台设计
孔艳,王保云,邓长明(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针对计算机类大学毕业生从事计算机行业存在就业难、转型慢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远程教育平台.该平台由学生端、培训讲师端和管理员3类用户构成,并由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4大模块组成,以移动应用的形式满足毕业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此外,该平台能够实现学生和培训讲师之间的实时交流,可作为毕业生提高编程能力和面试技巧的操作和学习平台.
关键词:计算机;毕业生;就业;远程教育平台;移动应用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更为方便的平台[1-2],同时也使学习者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式[3].
近年来,由于我国IT行业的迅速发展,虽然给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但是很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仍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有的应届毕业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国内许多高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陈旧,教学内容滞后于IT行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针对这一现象,面向计算类毕业生的就业远程教育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是一个为解决在校大学生将要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面临就业难、转型慢的问题而搭建的移动学习平台.
1平台概述
针对IT行业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丰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解决突发状况及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届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处理工作中突发的复杂问题时仍显得束手无策.据麦克斯2016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调查数据[4]显示,近百万毕业生中仅有45%的毕业生能够找到与IT行业相关的工作,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应用技能;另一方面是大学教育所教授的课程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在校期间缺乏对职业面试技巧的培训.从而使传统应试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轨.综上所述,由于在校大学生缺少相关知识及实践经验,于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就会存在就业难、转型慢的问题.
本文从应届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远程教育平台,该平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从不同的视角与模块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高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他们完成行业转型.
2平台分析
针对计算机类大学毕业生编程能力和面试技巧缺乏的问题,本文依据需求分析,从该平台的系统架构、组织结构、用户角色功能以及用例图等几个方面对远程教育平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概述.
2.1需求分析
2.1.1市场需求分析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相继提出了促进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和方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5].
调查显示[6],半数以上大学毕业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然而,企业招聘人才时除了要求学历文凭外,更注重大学生的工作经验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企业而言,不想再浪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毫无工作经验的新人,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导致了应届毕业生短期内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针对大学毕业生求职困难的问题,所设计的远程教育平台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以提高社会适应性[6].此外,该平台设置碎片化学习周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都可以进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2.1.2可行性分析
本文设计的远程教育平台以移动客户端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该平台使用Windows10操作系统,数据库为SQLServer2008,服务器采用Tomcat7.0,并使用AndroidStudio作为开发工具,以保证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可行性.该平台操作简单,只要能上网,用户就可以进行操作,不仅为管理员提供了方便,而且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平台开发的成本,因此该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在技术、经济和运行上都是可行的.
2.2系统架构
本文设计的面向计算机类毕业生的远程教育平台符合软件研发标准的3层架构模式,包括数据层、功能业务层和表示层.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3组织结构及角色分析
该远程教育平台旨在提高计算机类大学毕业生的编程能力和面试技能.客户端通过上传题库及相关课程到服务器,通过处理之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管理员读取数据库中的课程,并对用户进行相应的管理.本平台主要分为学生、培训讲师和管理员3类用户角色.该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为:培训讲师根据课程培训计划上传相关的课程视频,经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课程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该平台用户角色及工作职责见表1.
2.4用例图分析
用例图是UML(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可视化建模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更加明确的表述系统平台的功能需求和行为活动.根据以上用户角色及职责功能需求分析,该平台有3个角色,分别是学生、讲师和管理员.学生用户相关联的属性包括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4类,其中:课程模块包含观看及收藏课程;博文模块包含发表文章和浏览文章;面试指导包含面试题库及模拟训练;个人中心包含对自己的课程、实战、问题及笔记的管理.讲师用户相关联的属性包括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4类,其中:课程模块包含录制课程;博文模块包含发表文章和浏览文章;面试指导包含发布试题;个人中心包含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员用户分为普通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其中:普通管理员包含课程管理、文章管理、题库管理和用户管理;超级管理员包含对普通管理员的管理.
3平台实现
3.1设计目标
面向计算类毕业生就业的远程教育平台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大学毕业生从事计算机行业存在就业难、转型慢的问题,该平台能够让在校大学生借助平台方便灵活的学习,并通过相互交流积累实践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找工作时的面试和将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总体结构
参照现有网站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面向计算类毕业生的就业远程教育平台将系统分为3种用户,分别是学生端、培训讲师端和管理员,每类用户对应相应的功能模块,并以移动应用的形式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切实解决大学毕业生从事计算机行业时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总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3模块设计
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该平台主要分为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4大模块.由于3类不同用户的功能不同,这4大模块相应的功能也有一定的区别.
3.3.1学生端
学生用户通过注册登录之后,可以进入学生用户界面,平台对该界面提供的功能模块有: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4大模块.
1)课程模块.学生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课程模块选择观看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而且可以下载.此外,用户也可以报名加入相关班级观看培训讲师的直播课程,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实时互动,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举手,并通过弹幕的方式表述.
该平台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短课时+直播课”的形式授课.其中短课时课程时间控制在10~20min左右,课程由专业培训讲师录播,主要以职位需求来规划课程路线,学员在听课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对培训讲师进行提问,培训讲师看到后会及时给予解答.参加直播课程需报名参加对应班级,培训讲师与学员之间建立实时的视频连接,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语音互动,该部分课程适用于实际项目的讲解,参加直播课程的学生在完成整套项目课程后可以得到假期实习的工作.学生用户课程模块界面如图3所示.
2)博文模块.学生用户可在此模块发表相关博客,进行学习交流、经验分享、职业心声等.同时,浏览文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进行提问和交流.此外,在博文模块中添加翻译工具,可以实时翻译国外IT领域的热门文章及新闻动向,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时信息,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其模块设计如图4所示.
3)面试指导模块.它包括面试题库和面试模拟两部分,其中学生用户可以查看最新的面试题库,测试后可以查看测试成绩和排名.面试模拟是提供给学生的一个模拟面试环境,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面试实践的平台.试题作答的界面如图5所示.
4)个人中心.学生用户在此模块中可以查看有关于自己的一些信息,包括个人信息、钱包余额、学习记录、提问记录、收藏的作业和收藏的题库试题等.如图6所示.
3.3.2培训讲师端
培训讲师登录之后,可以进行创建班级、设置课堂内容以及课程收取费用等功能的操作.与学生用户的功能模块类似,也包括4个模块: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
1)课程模块.培训讲师在课程模块中不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设直播课程,而且可以录播课程,其中直播课程时亦可即时发起提问,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此外,培训讲师还可以单独录制课程并设置价格,上传到课程资源库里,以便于学生学习.如图7所示.
2)博文模块.在此模块中,培训讲师可以发表相关文章,并可以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评论探讨及转发.该界面设计与学生端的博文模块相似.
3)面试指导.在这个模块中,培训讲师可以发布试题.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将题目录入到题库系统中,并获得相应的鼓励积分.如图8所示.
4)个人中心.在个人中心模块中,培训讲师可以查看到个人的信息,包括查看当前钱包余额,以及已经发布的试题、视频和作业等.该界面设计与学生用户类似.
3.3.3管理员
管理员的作用是进行后台的管理和维护,该平台包括普通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1)普通管理员,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用户及培训讲师进行管理;2)超级管理员,该管理员具有对普通管理员用户进行审核和管理的功能.
3.4数据库设计
根据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分析,可以采用实体关系图(E-R图)进行分析设计.E-R图是一种表示概念关系的模型图,提供了实体类型、属性及联系的方法,通过建立概念模型以方便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根据总体功能图,对实体进行描述的E-R图如图9所示.
3.5平台管理及维护
3.5.1内容及权限管理
根据用户模块功能设计,对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进行管理.在课程模块中,培训讲师通过设计课程安排,对课程进行录制并上传到服务器,待管理员进行审核通过后,学生用户即可进行学习和评论等.在博文模块中,学生用户和培训讲师均可发表自己的文章及见解,待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可在其他用户浏览此模块时查看阅读并进行评论转发.在面试指导模块中,培训讲师通过整理各大公司招聘笔试及面试的资料和问题,分阶段进行上传,待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学生用户可以进行浏览学习和测评.对于个人中心模块的管理,分为自我管理和管理员管理.对不同的用户类型其权限不同,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对应的管理.其中普通管理员的权限是管理培训讲师及学生用户的信息及上传的文章或视频等,此外,还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超级管理员的权限主要是对普通管理员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普通管理员用户的信息.培训讲师和学生用户的权限是在注册和审核通过之后,可以对自己的密码、用户名等进行自我管理.
3.5.2维护及稳定性分析
本文设计的面向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远程教育平台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此外,该平台还需根据不同用户试运行的情况,及时完善和改进发现的问题,在后期正式运行中,平台稳定性及维护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4小结
远程教育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特点,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面向计算类毕业生的就业远程教育平台通过课程模块、博文模块、面试指导和个人中心4大模块,对不同用户的功能进行分类,可更好地解决毕业生从事计算机行业时面临就业难、转型慢的问题.
第2篇:计算机开发类毕业论文框架结构教学课堂实例设计
王青海(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开发类毕业论文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通过设计专业论文指导与研究课程中论文框架结构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和归纳了计算机开发类毕业论文内容和框架结构,指出开发类毕业论文内容重点是系统分析和设计建模,难点是系统分析建模,而系统实现及测试等为辅助内容,旨在对计算机开发类毕业生论文撰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国家标准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由于很多原因的驱使,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滑[1,2]。计算机相关专业开发类毕业论文尤为如此[3]。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目前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4,5]。如何进行计算机开发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已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在2018年1月教育部已出台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准对计算机开发类毕业论文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控制;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应有相应的文档。标准进一步指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学科,统称为计算学科。计算学科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模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其科学部分核心在于通过抽象建立模型实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其技术部分核心在于研究和发明用计算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其应用核心在于构建、维护和使用计算系统实现特定问题的求解”。国家标准对计算机开发类毕业论文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须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控制;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应有相应的文档。国家标准不仅给出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开发类毕业论文必须满足的技术方法和工作量,同时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本文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开发类毕业论文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通过对专业论文指导与研究课程教学入手,给出了该课程论文结构撰写的课堂设计实例。
二、基于论文框架结构教学的课堂设计
计算机开发类毕业论文撰写的整体框架是以软件工程瀑布模型为基本指导,涵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
(一)开发方法教学设计
开发类毕业论文撰写,难点在于系统分析的过程,选择不同的开发方法则会带来不同的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常用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和理解视角,结构化方法对该系统开发关注的关键点在于数据的组成,而面向对象方法则关注的焦点在于对象和类的抽取,对象是数据属性和动作的封装。
(二)模型构建教学设计
模型构建是系统分析、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若采用结构化方法,分析建模即为对其物理流程的抽象,抽取计算机可自动处理的部分,通过数据流图(DFD)来对系统边界、数据流、文件存储和加工进行描述,用图示的方法来映射现实问题与计算机科学所需的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构化方法分析的主要产物即为DFD及其细化,设计建模即对DFD进行软件结构(SC)映射,得到系统的设计模型。若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则需抽象其用例角色及其在系统中的功能组成,通过用例图(UCD)进一步抽象其软件结构的组成—类图,对类图的迭代式细化,对象之间的交互即为合作图(CD),时间顺序的交互为时序图(SD),可得到系统的设计模型。
(三)模型逻辑主线教学设计
从问题描述开始,开发方法、分析建模、设计建模到物理实现即为论文的结构逻辑主要线索。结构化方法中数据流图(DFD)及其细化图示为论文分析建模的主要内容,也是论文的难点,软件模块图(SC)为论文设计建模的主要内容。面向对象方法中用例图(USC)、系统类图(CD)等为论文分析建模的主要内容,同样是论文难点,细化的系统类图(CD)、软件模块图(SC)等为论文设计建模的主要内容,不论哪种方法的后继实现和测试为辅助内容,其内容实现与测试均在逻辑主线的框架下展开,内容可选具有代表性的实现结果加以阐述,测试则要具体说明采用的测试策略和如何精心设计的测试用例,并对测试结果加以说明。
(四)毕业论文内容撰写教学设计
从实际问题到软件开发是一种广义映射,其理论框架抽象即为毕业论文,软件开发(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对应于毕业论文的各项内容。由于系统分析要解决从现实空间到分析模型的具体映射,其对知识和经验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高的,系统设计可以系统分析模型为依据,系统实现是设计模型的产物。由此可见,计算机开发类毕业论文结构中分析建模为重点和难点,设计建模为重点,实现及测试为辅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