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历史性小城镇城市传统风貌认知——河南省博爱县清化老城风貌现状调研

  • 投稿dollar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482次
  • 评分4
  • 46
  • 0

蔡 朋1 宋书琪2

(1.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设计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2;

2. 郑州鑫楷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城市,既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无论大小。通过河南省博爱县清化老城的区域特征及城市传统风貌的整体格局、建筑风格、空间尺度等现状特点的调查,并分析其所包含的地域文化价值。旨在引导当地人对其城市传统风貌的认知,进而能对保护和传承城市的传统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清化老城;传统风貌;现状;博爱县

1 河南省博爱县地域概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西南。秦时属野王邑,汉时属河内郡,唐时曾设太行县,之后长期属河内县。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县治清化镇。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属平原省新乡地区辖。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河南省新乡地区辖。1954年归焦作市辖,1960年10月并入焦作市,1983年9月1日后归焦作市辖。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脉,南部为冲积平原,境内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马河、蒋沟河、泉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条,夏代时期这一地区就分布着密集的夏文化和先商文化。沁阳市(河内县)原为明清时期怀庆府府治所在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水,处于太行山和黄河所形成的夹角之中,因其形状如牛角,故称“牛角川”,因河网密布又叫“覃怀”。怀庆府地域的土地自古就含多种矿物质和腐殖质,土地非常肥沃,尤其是土壤中富含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是生长“四大怀药”的独特土壤。历史上怀庆地区商贸发达、文化兴盛、城市繁荣。博爱县老城区主要由清化镇构成,历史风景优美,竹林成海留下很多的文化印记。清化镇更是三晋咽喉重地,商家财货聚积停散之乡,素有“河北首镇”之称。

2 调研的目标与方法

调研目标:本次调研主要对博爱县清化老城城市传统风貌(老院落,老街道)的整体格局、建筑风格、空间尺度的现存特点及相关的人文历史信息等现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形成一个整体认知与把握,其中以博爱县清化老城区域(团结路至滨河路、中山路至环城南路区域)为主。

调研方法:实地勘察+入户调查+问卷调查+交流座谈会。

3 调研的主要内容

3.1 博爱县清化老城特色清化老街传统风貌的整体现状

清化街宽7米左右(其中商贸城区域为12米宽)总长度约1.1公里(团结路至阁前路)。从古至今,这里都是博爱县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博爱老城区的核心区域,是博爱县城市发展、地域文化的根基之所在,也从侧面见证了曾经兴盛一时的覃怀文化。

布局:街道整体保持了明清以来形成的空间格局,两侧多为一至二层临街店铺,与街道的宽度形成宜人尺度关系(建筑高度:街宽≈1:1,街道尺度的最佳比例)。街道两侧分布着上百余家各类商铺、摊位,商品琳琅满目,有些传统手艺依然存在,如维修缝纫机店;

风格:两侧建筑风格多样,老街几乎所有相邻两栋建筑的风格或样式都不相同,展现出百年清化积累下来的城市文化底蕴。不仅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门楣、院落、卯榫结构的坡顶老房;也保存有建国初期苏联风格的老建筑;还包含了一些近代的红砖房;2006年新建的商贸城为现代仿古建筑,更为老街增添了一份时代的风采。院落民居(过路院)基本保持了前店后院的传统格局,局部纵向延伸形成极具特色小巷 (如曲径巷、通幽巷、新华巷等),斑驳的路面、墙面传承着这片土地独有文化韵味。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路边杂乱无章的电线,混乱的交通秩序,两侧随意摆放的摊位……都使得清化街慢慢失去其原有的文化韵味。更为严峻的现实是:两侧新建及在建的新房,严重冲击了清化街原有的街景风貌和人文氛围。它们多为村民自建,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与长远考虑,其建筑形式单一,风格千篇一律,色彩乏味、毫无美感……这些都在蚕食着老街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无形中破坏了博爱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动摇了博爱未来走独具特色发展路线的根基。

尤其在鄈城路以东至阁前路区域,新建现象更为普遍,且有多处为三层楼房,极大地破坏了街道原有的宜人尺度关系(建筑高度:街宽≈1:1)。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这些新建的楼房也并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多数建筑的二层、三层都在闲置中,这不仅是个人资源的浪费,也是城市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

3.2 博爱县清化老城传统风貌的整体现状

清化老城,城池虽小,历史文物颇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本次调研发现多座现存的庙堂寺观——自由路南北两端两座白衣堂、鄈城路边上的大王庙、市场东街上的青莲石佛寺、阁前路上的观音阁、广场西街上的祖师庙,以及西关的清真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这些寺庙有些是自古保留下来的,有些是搬迁新建的,还有几座是在原址复建的。这些宗教建筑特点明显:整体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端庄、气氛古韵典雅,逢节气庙会上香觐拜之人络绎不绝。虽然时代在变迁,但保留下来的这些建筑、习俗不仅传承了宗教文化,也是城市文化脉络的发展延续。它们记录并见证了博爱县的历史变迁,并与清化老街骨架网络一起,共同延存下来了老城百年不变的格局形态——蝎子型布局。

除了庙堂寺观,老城里还散落着一些老宅子,同样具有历史保留价值。调研统计发现:阁前路19号院(李家大院),东门北街53 号院(段家大院),自由路3号院,曲径巷28号院,广场东街44号至48号相连三栋等等,每栋老宅子都述说着一部家族的兴衰史——高大气派的门洞、秩序井然的院落布局,精致的窗棂雕花,屋檐下的木拱、木檀,墙头吻兽、瓦当、樨头等,建筑细节的精致典雅,是现代工艺难以比拟的。发现老城区现存的一些百年的大树,墙角拆建留下来的石料、石柱,路旁残断的牌坊碎石等,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些历史见证文物,应当妥善收集管理,代代传承下去。

3.3 博爱县传统风貌的整体现状

博爱县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12处,县级59处,其作为人文资源价值不言而喻。县城内的其它地方还存有很多没有被审定,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遗迹,也值得我们去保护发掘,如:文化路东段路南(御景园小区对面)的田地间,现存一座抗战时期的碉堡和一段解放初期的人工引水渠,保存较完整。它们虽不是文物,却也记录着这个城市曾经的历史,稍加规划利用,也可为博爱增色不少。

4 博爱县清化老城风貌现状认知

博爱县历史悠久,千年清化镇古韵犹存,现存大量历史实物。但是古街、历史文物、古迹等大多破损严重,亟需保护与修缮。有关博爱的文献影像资料太少,历史典故多为民间口述,缺乏相应的考证。同时整个城市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清化老城更是缺少有效梳理与认知,城市风貌正在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当地的居民对这一片历史区域的不认同。调研中发现他们失望于现在城市的“现代化变革”,对过去的辉煌也在逐渐淡忘,更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了信心,而是寄希望于拆迁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这很可能导致城市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传承出现断层。这种心理的变化,或许比直接的物质损坏、房屋拆迁更为可怕。

城市,既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无论大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里,变化被认为是积极的、正面的,而“不变”、“慢变”都被认为是消极的、负面的。在相同的时代“压力”下,像博爱县清化老城一样的小城镇所受到的损坏或许远远大于那些资历雄厚的大城市。它们不仅在形态上慢慢消亡而无力以更合适姿态适应这快速发展时代,更是在人们的心中慢慢模糊了而无法传承其所包涵的地域文化和智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2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推倒古建筑围墙 博爱大王庙古碑刻遭破坏[N].河南日报,2006-06-02.

[3]刘韶军.历史性商业型城镇老城传统格局构成分析[J].2011.

[4]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1-50.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