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戴思源
摘要:意与象是对应的范畴,艺术作品中意指精神,立意,气质,风格等;象则指一切可见之物。电影中的意象手法在多被理解为制作环节里,导演或团队出于让情节更加灵动传达隐晦内涵的技术——运用画与音的合作,产生出大于影像其本有含义的气韵。这一领域的套路被电影发烧友狂热追从,且成为众多热门导演的风格座标。在电影生产链中,意象表达的模式和技巧,挑战其固有规则,而创新手法是电影文化的学术研究及大众互动的推动力。本文从意象原初典型表现展开,分解其能指和所指,并提出脱离叙事后的意象材料的发展道路——电影中的音与画在意象表达上的综合实力。试图从其中找到意象流变的导向与电影导演的创作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意象电影音画隐喻
中国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24-04
一“象”的独立先行
1单一图形符号——最规范的意象表达
传统意象的核心有两头,一个是所指,一个是能指。画面图形代表着所指,而经过导演加工传达的整部电影,成为观众理解的画面所指的能指途径。这一概念在电影表达手法中处于稳定地位。
1.1穿越时间的“手指相接”
人类历史中的著名意象——“手指相接”即为所指.而能指则是随着不同电影对其诠释得以体现,不论能指的“意”是否干变万化,这一“象”所展示的都是人类对于“关系”的态度,由于“象”的基本不变,才使得“意”更加生动。米开朗琪罗的《上帝创造亚当》是人与神的信仰关系,西方文化中亚当被上帝赋予生命寓意着人类连通大我,建立信念之源的认识。斯皮尔伯格的《E.T》诠释人类与外星的友情关系,寓意着外在的美好来源于人类内心对友谊的纯真渴望。《来自星星的你》席卷亚洲,是通俗文化对于经典文化的致敬关系,剧中来自星星的都敏俊教授,再冷艳逼人,也不得不拜倒给人类娱乐精神。(图1)
手指对接的意象走下了神坛,迎合了时下大众的娱乐心态,成为服务于叙事剧本中的噱头。这样的手法通过调侃,回溯经典,上升到信仰,打通了时间的筋脉,是游离在人类思考中对自身,对历史,对宇宙宏大关系的动力体现。
1.2昭示个人意志的“命运之轮”
相比具体动作形态,具体的“物形态”也是图形意象的重头戏
《消失的妻子》电影内容的主要意象“猫”的含义被大众求问不息,这来自女主人翁Amy控制欲望和意志体现;同类的手法—命运之轮,也以单一的图形意象成功旅行在电影世界中。它流经了童话故事中纺锤与车轮的诱惑,造访了黑泽明的电影魔咒,跳入迪斯尼动画影片中偷偷窃笑,其深刻时间的宏观概念席卷男女老少,成为人类敲问自身长久主题。(图2)
从上可知,表现个人的意愿与命运的对立与互动,是意象传统手法的最大本分。
2单一视觉属性贯穿多重形态-——中求变的意象气韵
图形在影像暗喻上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形态上,也体现在其他的视觉属性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颜色。颜色借助不同的物体发挥其自生特点,恰当的表达方式为“随过程转变”的意象传达提出更好的方案。随过程转变的意象,对应创作者表现内容或角色深层次的意图。相比单一的意象可以一碗水端平的意图,时间动态逐次演变的意图概念更加精妙灵活。常常描摹外在事件的变化,或观念的成长。
2.1服务叙事的视觉说明书
说到电影颜色的掌控,作为中国人,也许所有人都会想到张艺谋。颜色在他的安排下趋于明显的企图。电影《英雄》中,颜色服从叙事的安排,红绿蓝白作为秦王在不同传说的视觉分类,类似词典说明的体现,是叙事的加强版。但是颜色在其中缺乏视觉思维的联络感,只具备文字思维的升华意义——红色代表欲望,绿色代表理想,蓝色代表真象,白色代表纯真。颜色的自身喻意和意象的流动性被理性强制规范,无法周转,并未与情节和内容产生更多的交织,而呈现与电影本文断层的状态。这里的颜色意象虽然意图清晰、视觉具有张力,又稍显单薄。
2.2超越叙事的视觉诗歌
韩国导演朴赞郁在发挥视觉图像的抽象与具象概念同时,将意图归顺于思想主旨,以此为目标,烘托出叙事无法抵达的意象气韵。电影《斯托克》中,内心隐藏强烈嗜血基因的女孩India,在叔叔的引领和自我内心的挣扎中,最终蜕变成内心渴望的自己。贯穿影片风格的有一抹特殊的色彩:明黄色。(图3)
开篇躺卧在礼盒飘动的明黄色丝带——让我们感知女孩内心的柔软和渴望未知事物的神秘气息,随后的画作是花瓶内部的黄釉纹样——India内心欲念正在被萌芽;明黄漆色校车—一心态的迁徙;India将木质黄漆铅笔插向施暴之人——释放潜力;离开家园的黄漆大道——如道路一般明确的嗜血方向。导演通过巧妙安排,将明显的视觉信息安插在不同材质中,由软到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灵活起伏地焊接在叙事缝隙上。抽象的视觉意象通过包装后的现实形体,与影片角色产生直接互动,成为事件与角色挤压下的情感推动工具,激活了意象的寓意活力。因此,图像的意象能量既能包裹在叙事外壳之中,又余音绕梁在外。二“意”与“象”相杀相存
传统规范的意象理念建立后,意象手法在电影的图形世界吃香喝辣,被追随的一杆粉丝“擦香抹粉”好不快活。但电影意象手法并没有安于稳定的温床,一些导演将意象文化的本质进行内省反思。他诱导意象技术投身在叙事的案板上,再由此案板作为媒介,对意象泛指的所有技术领域进行深度切问和批判。根源是追索这套自卖自夸的手法(设置所指,暗示能指,被观众买账)是否真正具有价值。该举侵入意象的阿克琉斯之踝,让创造出意象便惺惺作态的工作人员无可遁寻。一道闪电劈毁意象的自恋之塔,一缕清风旷肤建立意象新秩序。真是可歌可叹。
下文中将详细阐述能将“意与象之相爱相杀,相杀又相存”使得出神入化的业界翘楚——电影《女性瘾者) -如何做到这样扭曲与赤诚的诠释。
1在叙事中给予隐喻的范例
《女性瘾者》中,年近中年的女主人翁乔伊遭受非人屈辱倒在寒冷尿池里,被好心的男主人翁赛里格曼带回家照料。换上干净的衣物,抚摸温暖的水杯,入进单薄但绵软的床。她开始向这个男人讲述自己身为一个女性瘾者的历程。
1.1 一个体验者与一个客观者
乔伊从小深受内心的欲念感召,以自己的方式发起对世间的人性及情欲探索、诱惑、爱情、性、伤害、死亡、信仰,全部从头到脚贯穿于她。这个女人赤诚又不保护自己,尝遍所有荆棘,鲜血淋淋。而聆听者,绅士赛里格曼为一个与乔伊完全相反之人,无法理解人类之情欲,追求理性知识的崇高,并且是一个无性人。经验者与客观学者同处一个房间,这对奇妙的组合,象征着感性经验与客观知识的不同方向。
1.2客观者将体验带入知识的隐喻
在乔伊讲述自己生平时,赛里格曼时不时给予他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精彩得让银幕前的观众啧啧称叹,正是导演安插在叙事中以乔伊的经历对接知识的隐喻之法。因此乔伊内心的追索被赛格里面赋予了人类所有知性审美上的最大观照。比如乔伊年轻情欲的逸动,是鱼钩与渔人在长年生活中的人文解释。乔伊因性而起的音乐创作,是多少音乐巨擎认为的F与B的魔鬼音响。菲波那契数列,黄金比例等概念,在乔伊的人生经历中留下了诗意般的科学化诠释——人类学,数学,天文,神学,哲学等崇高知识的角度下,乔伊就像一个活的化石,淬炼了人类知识境界的最高领域。一切的痛苦,都暗喻着具有不为人知的知性探索和美感。在这“夜之二人论”中,他们共享着殊途同归的末路神交大联欢。观众也享受到了一次不必去探究,就能深深抓住暗喻原核的知识大解密。(图4)
2角色与隐喻材料互为意象投射
但在这良夜中,对于赛格里曼所给予的人类精华的辞藻搬概念,乔伊不仅没有任何感应,并且认为毫无价值,她的故事无法与一些符号进行有限比照。乔伊代表着宁折不弯的人类开拓精神,并不买账赛格里曼代表的尊贵人类知识。尽管如此,她深深感谢在生命末路中,遇到了唯一一位朋友。
2.1知识对经验的强奸
当女主人翁入眠后,却不知温和的无性人,赛格里曼打开房门,眼光怪异,脱下裤子准备拿自己没有实际功能的男性生殖器官与乔伊来一次性爱的体验。
2.2经验对客观的强杀
未能完全入睡的女主角在已经落幕的镜头黑屏中,通过声效让观众明白:她慌忙开枪杀死了男主角而逃走,影片结束。观众对于结局十分不满,认为如此深刻的电影却给了一个太过刻意人为浮夸结局。并有人猜测此片暗示着男性女性的互相无法妥协的压榨,实为一部女性纳粹电影。
3人物代替隐喻意象的来龙去脉
笔者认为此说法太过偏颇而没有了解到导演真正的用心。男主角赛格里曼作为一个不受世人待见的无性人,为了让自己能受得尊重,而成为了人类知识文明上的高端处守望者。他躲在知识的光辉中,试图在已经被“阉割”的原型中(无性人),企图留有一丝庇护和尊严而保持温和。麦茨认为,男性具有被阉割意识。他代表着用知识解释一切真实经验的意象通道。相比赛格里曼,身为女性瘾者的乔伊也不被世人所接受,但她秉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直面态度。赛格里曼保持置身事外,但知遇乔伊后,他开始向往真实体验。他用诗意的文明注解一个女性的追寻,所解读暗喻材料如同解读人生,但他仍然无法真正理解乔伊的疲惫。正是由于知识无法了解真实经验。受到长期温和面具制约,赛格里曼决定要以这样被阉割的角色形象对女主人公实施象征意义上更为扭曲的审判和曲解——意图强暴乔伊。(图5)
4三层嵌套的意象隐喻关系
导演用布满了隐喻为材料的叙事手段,揭露了以赛格里曼作为隐喻通道的载体——意象隐喻运动本身。乔伊侧暗喻着一切人类的直观经验。导演运用赛格里曼的人格作为隐喻的人格,和代表的隐喻运动,运用乔伊的人格作为一切经验主义的态度和运动。隐喻——知识运动,妄图强暴经验,这一整体的暗语下,揭示了大众深深着迷又无法从体悟到的意象暗语运动实核为——苍白与干寡。
束定芳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从词源的角度看,metaphor愿意为由此及彼的运动。”也许拉斯·冯·提尔永远不会认为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形态能真的干成什么事情。所以他用同一个领域批判这个领域本身。他用具象化的隐喻嵌套进人格形象中,用人格抽打着隐喻材料,实为矛盾的双重暗喻。意象的运动被导演从内部直接挖空。但他的整部电影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隐喻生态之群像。三音画合作的无限展开
1超越画面所能及的忧郁音乐意象
意象的范围与所指越发广大。音乐作为听觉形象也成为意象的“象”之媒介。
意象通过音乐形象的媒介访问了心灵的阴暗之沼。音乐因为没有具体的物质影响,而更容易通往心灵,在一些意图为传达更深邃的心理活动电影主题中,音乐形象作为意象的所指,具有其璀璨地位。
在影片《忧郁症》里,电影一开始的结构就是整部电影内容的凝缩,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如同命运的沉重盘问,追随这影像踩入观众内心。这一影响手法在《反基督徒》也曾同样用上,即为将电影整体叙事内容进行结构性简化,保留最终要的画面信息量,去掉详细叙事,并将此放置于电影开篇。于是电影内容被分为两个内容,第一部分是凝缩的画面“摘要”,第二部分此是电影“正文”。虽然在电影“正文”中分为了以人物主题而定的几大单元,但是开篇的凝缩画面犹如提前演练的诅咒,所发生之事已经预知。
《忧郁症》的配乐方式致敬了电影无声时代,与无声时代相同,音乐都来自瓦格纳的交响乐。但是这一次是刻意为之。不论叙事上台词的女[何的游走,都是无用的(无声),代替其力量的就是音乐的阴影。画面也直接遵从于音乐的发展架构,行进阻碍,行进,阻碍,行进—极致紧张,解决,释放力量。一当音乐进入和声解决时刻,画面镜头就切换进郁星的内容,提示着压抑的来源。完整的音乐时而被摘取部分,导演的控制中虽画面重复,呈现无限压抑之态。在开幕时,配乐就已经随着凝缩了电影整体内容的画面一同出现。并且每一次音乐的出现就是在对前面已经听到过的选段的完全重复和巩固。使人时而烦躁,时而压抑。暗示着心理恐惧一次次地来袭来。在论文《影视音乐叙事符码解析》中认为此种情况是如同海德格尔所指的“预结构”,“音乐被融入进了这种模式之中,由于人们在时间上提前感知,使他成为剧情的一种暗示和基础。”(图6,图7)
那么,如果音乐就是暗喻材料本身,什么是暗喻所指的答案呢?答案就是电影的通篇内容。因为莫名的恐惧与未婚夫分手的妹妹,因为恐惧想带着孩子逃离的姐姐,最后迎来了无法躲避的郁星,和瓦格纳的宏篇史诗剧作《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轰然降临。再也没有观众会忘记这首曲子了,就算不了解古典音乐的人也会深深的留下阴影。也许瓦格纳本人看了这部电影也会被煞到内伤。(图8)
拉斯.冯.提尔《忧郁症》让叙事画面和音乐完成的有机结合,让观众进入到如同《精神分析——电影想象能指》所描述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深深焊接之下。郁星与音乐双向袭来。填补了叙事的琐碎。
2音乐作为先行意象直接影响画面内容——演员
同样运用音乐概念掀起心灵风暴的导演还有沃卓斯基姐弟。但是他们在针对观众之前,也着手将演员导入同一意象下感知。众所周知《云图》是一部拥有六个不同故事的电影力作。如何在零散的片段下,凝结一股无形的凝聚力是一个难题。沃卓斯基姐弟的办法是用音乐。他们先让御用音乐人谱写好电影配乐主题曲。并在拍摄现场播放。音乐本有的不可描述的空间感历史感等形象,侵袭了在坐演员。在视频专访中,云图的作曲家曾谈及,“甚至是在第一次过剧本的时候也作为背景音乐放给演员听。”云图的另一为御用作曲家则是除了沃卓斯基的导演汤姆本人。他曾说在“剧本改编的时候,就对音乐有了大致设想,把剧本文字转换成音乐传递给大家。”导演的意图直接通过音乐展现,并且影响演员。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表示,这种方式极其有效。但后遗症则是,汤姆·汉克斯在拍摄完《云图》后,每次听见云图协奏曲必然大哭一场。音乐对于整部电影的暗语意象的表现,已经从单一的图像思维转入听觉感知,从运用画面道具,变换到直接运用演员。音乐形象的意象领域成为导演直接口头指导工作后第二种有效路径。而观众在观赏电影时所听到的音乐,同时也带动着这画面中的演员,可以说演员和观众都在听同一首歌,电影中的演员和电影外的观众达到另一种维度上对于音乐形象意象的深刻共鸣。
3声画协作——形成更大的意象形态。
《妄想代理人》的导演今敏与拉斯·冯·提尔,沃卓斯基姐弟一样,让音乐形象合同画面形象并行思维。今敏将声音和画面当作如同音乐不同声部体系的交替显现,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合作升腾而出的综合意象形态,描摹角色心中的振动情感。
在《妄想代理人》第十三集。警察先生面临自己的时代已去,当下的时代无法接纳他的状态,被卷入了集体逃避意识的洪流中。但他却在迷失中依稀看到了已逝夫人的形象。瞬间清醒他却并未在导演的思维下有所直接流露,而是曲线救国——当一旁处于虚幻意识中的女孩称警察先生为父亲时,他侧头而立,稍有停顿,随即冷冷道:谁是你父亲。言毕,画面的天空瞬间突然崩裂出三朵米花,声道中啪啪啪,炸响天雷。这样的做法超出7单一画面,单一叙事,和单一音乐形象在意象上所作出的任何效果。在《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表现力》中认为,“声音会展现一些画面没有表现或能表现的东西,可能是人物的潜意识,隐藏的情绪或是突然的惊讶。”在《影视音乐叙事符码解析》中,刘洁因此“认为声音的表现与画面等外在的视觉信息结合在一起被人们欣赏时,人们便看到一个完整的叙述时间”。(图9)
导演先按照惯常手法以画面与叙事的内容进行情节的交代。但是在角色情感爆发处,叙事的台词空出了位置。接收这一传递纽带的,则是新的画面元素。在叙事停止,画面前景停止时,背景炸裂出与角色心理一致的灿烂烟花,填补画面黑暗中的空余。声效的炸裂与烟花怒放并行,如此一来,观众完全全然感受在警察冷冰冰的外表下,内心的裂变和坚定。画面中的米花爆裂,与声响的同时共振这一意象缺一不可,只有在视觉和听觉上一并完成,才得以暗喻这角色内心力量。
“在对画面视觉接受不变的同时,人们如果感受到听觉上的刺激便会把这种刺激共时地放到视觉的接受过程中,从而引起身体的应激性变化,达到推动叙事的目的”。
在这里画面前景配音的部分,和画面背景与音响互动的部分犹如弹钢琴的左右手交替演奏。当右手的主题已经结束,左手的伴奏还在持续流动,此时候左手的音量就要从配角位置扶持到类似主角前景。角色内心的动态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会因为叙事的停留和停下,而是将这股表达途径转换到其他方式上。动画中警察经皱眉头和坚定的话语对应成“右手”的演奏,而接下来前景人物的定格,被景中突然米花的炸裂,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正好形成了“左手”从配角上升至主角的演奏。它不仅弥补了叙事——“右手”的空缺,还延续成了.人物心理形象的具体转变操作。正是动画中内外合一的表达,造就了内心活动,即是外在投射反应的心理论断。
这就是平泽进先生所讲述的“导演要引导受众对其不断进行补足,而且要将从现实素材中提炼出来的近似于现实的要素融入到一个片段中。”结语
意象,作为一种意念输出的具体媒介,从有形的视觉世界,走向无形的思维世界,听觉世界,发展和表现手法层出不穷。对于优秀的电影制作人而言,意向的活力来自于不拘一格的艺术表达,这使得观影人无不皆谈创造的美妙,从不同的意象手法和意象材料中所透析出来的是影视创作者对于表达人类自身毫无保留的热诚。
在电影为媒介的容器中,导演放入了他们的心,观众变明了了,观众放入了自己的心,导演也就明了了。如此简单的运动中又潜藏着智慧,精妙,潜藏着对自身的反省和电影的追索。
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2014年研究生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影视类作品中同一意象下的音画协调表达的特色及创新,项目来源:院级研究生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YYJ5201402。指导教师:陈昌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