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TexL《设计通讯》
图_Photo_《设计通讯》
一个艺术家能够转变成为一个工业设计师吗?他懂设计吗?他懂技术吗?他如何能够成为一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当中的一个设计师呢?一群设计师能够解决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产业中的问题吗?
这要从一个故事讲起。
2011年,东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王峰,第一次来到大连,约了几个朋友喝茶。隔着窗户,对面设计产业孵化中心的楼顶上有一行很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一句话“WHEN ART MEANING TECHNOLOGY当艺术遭遇技术……”。这几个字引起了在座几位热烈讨论。
技术和艺术到底是什么?它们是一回事吗?相同点与区别在什么地方?当艺术遭遇技术后结果如何?一顿辩论后,王峰的回答令在场的人感到欣喜。在他看来,技术与艺术根本就是事物的两个极端,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极端。技术求善、艺术求美。从两者之间,从创造主体的性质、目标、产生过程、评价标准、方式方法、语言等等方面看,两者之间相差甚远。但是,两者之向却在一个点上可以融合,那就是在造物这个过程当中技术和艺术可以融合。但融合需要条件,那个条件就是设计,只有通过设计才能够把技术和艺术融合起来,特别是工业设计,是两者之间融合的最佳手段。
谈到这儿,兴奋之中的王峰眼睛湿润了。回想起十几年走过的路,里边包含着太多的辛酸和感触……”。一个艺术家是怎么样转变成了工业设计师,并且怎么会进入到大型装备这个领域中来,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的曲折和艰难,甚至王峰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1999年王峰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大学四年从事的是版画、水彩的学习和艺术创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大学,负责筹建工业设计专业。为了把专业办好,他尝试了在灯具、陶瓷、玻璃等产品上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业设计师,但是所有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原因总结后才清楚地意识到,东北是老工业基地,沈阳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这些设计方向没有与之相应的产业基础,而能做的只有大型装备。
2003年10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王峰参与了沈阳机床厂的产品外观设计,承接了3台数控卧车产品的造型设计。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机床、没有基础、也不知道从哪下手的王峰—下犯了愁,最让他头疼的是只学过绘画艺术的他连机械图纸都看不懂。一个月下来,王峰带着图纸走进车间去询问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看着实物对图纸,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仅仅是把图纸看懂了。而接下来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一台机床的防护设计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是防护的功能,然后是防护的结构,怎么能够设计出来更合理、更好用、更方便、更经济、更适合维修维护的机床防护呢?-系列的问题—下子扑面而来,搞得王峰摸不着一点头绪。怎么办?真想放弃,但又苦于面子,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解决问题只有回到问题的本质、回到所有的问题的焦点上才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接下来的几个月,王峰每天带着面包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五点就一直呆在厂子里,看工人装配,跟师傅聊天,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连续三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
在十年前,机床的用户并没有对机床的外观有什么要求,王峰走访了多家的用户,反馈回来的竟然是防护的关键点是漏水漏油问题、防护的刚性问题、噪音问题等等,用户竟然提不出来一点点在外观上的需求。没有办法,王峰只好再次回到了问题的起点上来,深入地研究机床的各种限制条件,特别是在功能与造型、结构与造型、材料工艺与造型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半年下来,分析报告书达到7万多字,草图画了一大堆。功夫不负有心人,成果令人满意——在2005年上海机床博览会上,3台全新设计后的产品分别荣获两个金奖和一个银奖。厂方对此非常满意。接着又给了9台、5台、7台产品的设计任务。就这样,2003年至2010年期间,王峰共完成沈阳机床集团的56台套产品外观设计,完成了沈阳机床第一次整体改版和风格打造,“傻大黑粗”、“抄袭模仿”的局面消失了,并且从企业高层开始重视工业设计。一个形象统一、元素现代的产品族建立起来了,奠定了工业设计在机床制造企业萌发的基础。
2005年以后,王峰带领他的后青春团队又先后完成了大连机床、云南机床、宝鸡机床、海天精工、沈阳鼓风机集团、鞍山森远集团、大连宝锋集团、天津百利集团等58家企业的机床、工业设备产品设计。
王峰,真正完成了一个自由浪漫的艺术家转变成为一名严谨而又充满责任感的工业设计师。这一个转身,他用了10年。
技术与艺术结合,是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由威廉拉斯金提出,后被莫里斯所高度赞扬,他们强调艺术家应该放弃纯艺术来进行产昂设计,全身心投入到工业当中。如今后青春进一步倡导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更加强调融合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一定要立足于经济、实用、美观、创新的原则基础上,充分调动设计师的审美经验和艺术灵感,从产品与人的感受和活动的协调中确定产品功能结构与形式的统一。这种设计理念和造物观一直贯穿并融入到后青春的血液当中。在装备制造业中耕耘十三载,王峰深刻地认知“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之难”。也因此,王峰给后青春设计团队立下的责任和使命是——设计报国,做中国制造工业设计的领跑者。
“设计能够改变世界!”这是王峰最常说的一句话。不过王峰之所以能够十几年坚守在工业设计这个领域,源于他对这个学科的痴迷,对工业设计这项事业的痴迷,也源于他一直奉行的这个理念。当设计师改变产品设计的同时,其实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整个世界。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王峰带领着后青春团队,通过高端设计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完成了很多经典案例,成为“设计能够改变世界”这一理念最好的佐证。王峰非常希望后青春所做的一切能够影响这个时代,不是为了后青春自身的发展,而是为了让更多从事设计的后辈们看到未来,看到自己从事的设计产业是最新型的、最有活力的产业。
项目设计总结:安瑞科压绾机的优化
项目背景:
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在企业的技术部内部,各个类别技术人员分工明确,做机械设计的只专注压缩机,电器设计的只专注控制部分,搞销售的就是推销产品,这种分工在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中很常见,但是这种分工极易导致各自为营、各自为战局面的出现,使得技术研发人员对产品缺乏系统的思考,同时极易忽视客户和市场的潜在需求。传统研发机制和流程是技术部内部搞创新,虽然尝试很多种创新方法,但始终达不到客户满意的程度,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产品在市场价格、包装运输、操作维修等方面仍旧问题重重。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但是要想实现产品的新突破真的很难。
安瑞科的总经理真知灼见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苦于企业内部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来开展这项工作,后青春团队的出现让他—下子找到感觉,经过多次沟通后决定试一试。
201 3年后青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正式介入诊断,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展开了为期10个月的调查研究,运用工业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开始进行逐一的排查与分析,从产品防护功能定位分析、结构与材料工艺以及操作维护等24个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为企业产品创新确定方向和寻找理论依据。
发现:
经过3个月的详细调查和研究,后青春设计团队撰写了详实的“分析报告书:,内容包含企业调查、产品制造流程调查、市场竞争对手和同类产品调查以及国内外产品比较研究等,研究发现,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受利润影响再投入不足;对使用者的人性化关怀不够,产品不安全;材料浪费、包装运输成本过高;产品到现场还要进行二次装配;工程师缺乏必备的美学知识和审美经验,产品整体比例失调,形式美法则没有运用到设计当中;防护造型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防护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造型对功能的传达不够明显、确切、恰当,并且没有很好的表达其操作特征;防护设计缺乏相关的材料、工艺、加工手段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生产流程急待调整,防护表面不平整,制造细节过于粗糙等问题。
思考:
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凸显的是观念问题,即如何将产品从中低端引向高端,不能只关心产品内部质量,外观质量也同样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认识问题,如何从深度上认识和把握工业设计,摆脱将工业设计简单理解为外观造型设计,要把工业设计理解成为一种技术、看问题的观念、—种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再次是管理问题,即如何完善出厂标准,很多企业产品出厂标准内容中没有防护标准、外观工艺标准、安全指示标牌等;最后是创新机制问题,即如何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产品创新。
案例:
后青春工业设计团队根据实地调研和用户分析,把“提出问题”作为设计出发点,以工业设计为手段不仅仅关注产品自身,而是更加着重考虑操作者,不断追问这个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么用、安全吗,遇到危险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吗,防护中的语义清晰吗,材料已经做到最节约了吗,维护维修方便吗等从众多因素中寻找创新点。
1.产品外露的操作手柄、阀门、管道、仪表等缺乏人机因素分析,严重影响操作的准确度和防护的美观度;产品人机界面比较复杂,给操作者带来很大不便;
2.防护件分布凌乱,缺乏秩序美和统一美;
3.上部出风口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进风口采用立式进风结构,内部气流混乱,散热效果不好;
4.产品顶盖没有导水装置,内部循环系统中缺乏热循环装置,防护密封不好不能形成负压;
5.防护制造工艺流程不正确,没有应用现代化制造方法和手段,生产周期长,成本过高;
6.企业标志不明显,产品形象不突出,没有明确的视觉中心点,无法从多个视觉识别,产品缺乏竞争力,记忆模糊;
7.整机形态和色彩同质化,没有特色。
产品设计解决方案:
首先是“降低成本实现精细化、轻量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M型焊接式框架改为采用把合连接式框架,这样不但结构简单,形式多样,连接可靠,而且拆卸方便,成本低,安瑞科整机的安装维护可以节约装配和维护时间30%,降低人工成本50%,提高工作效率;经过结构SIMULATION分析,大大降低了防护罩重量,由原来的2.5T降为现在的2T,降低了500KG的重量。合理优化结构,缩小出风口体积,减低成本1.2万元,包装成本0.3万元、运输成本0.5万元、用户安装0.5万元,人工安装费0.4万元,共计2.9万元。同时完善了其他辅助功能(如设备底座叉车孔、吊装孔,爬梯的应用等)。
第二是“提升品质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M型顶部增加排水槽,有效引导雨水的排放,使得机器即使露天使用也能保证表面清洁;防雨槽由钣金制成,钣金连接处以及与顶棚骨架连接处均采用连续焊缝,并在机体四角防护板间隙内部留有隐蔽式排水槽,将接到的雨水导引到地面,在保证防雨槽达到接水导水、不漏水功能的前提下,外观整齐美观。原设备现场焊接,现场除锈喷漆,弊端明显。设计师针对这一情况,采用现代钣金工艺预制工件,改喷漆为喷塑,现场装配,工艺路线高效合理,大幅节约现场安装时间。所有防护结构件采用现代钣金工艺,大大提离整台设备的精密度和美观度。在美学方面,充分考虑色彩与视觉色彩两方面,形成独特的色彩风格,突出企业品牌形象。
(本文摘编于《设计通讯》2015年第2期)
关于后青春工业设计
后青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简称:后青春)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设计公司,在装备制造领域圈颇有名气。特立独行、锐意创新是后青春鲜明的个性标签。自2002年成立,十三年的风雨兼程,后青春积累了—流的设计师力量,并在扎实的创作实践中日趋壮大。历经十三年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摸索和实践,后青春发现,现阶段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产品外观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抄袭国外产品,功能结构缺乏设计研发能力,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等。为此后青春—直在寻找解决之道,从品牌策划、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内外防护设计、产品广告摄影、产品展示设计、企业网站设计、新媒体运营设计与托管等,多维度、多视角形成设计服务体系,以此来带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从而拉动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观念创新、功能创新、结构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销售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