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建军 刘福华
翻开湖南的版图,在美丽的湘南山区,镶嵌着一颗璀灿的明珠,绿色是她的旋律,生态是她的基调,靓丽是她的容颜。她就是全国四大示范林场之一的永州市金洞国有林场。在这片63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代代林场人风雨兼程、励精图治60 载,在大山里在丛林间在秀水上,谱写出了一曲曲“后发赶超、绿色崛起”的动人乐章!
一部风雨同舟的创业史
“没有住处搭草棚,没有电灯点桐油,逢山开路靠双手,遇水架桥风雨走”,说起那段艰辛的岁月,老一辈林场工人脸上仍洋溢着自豪。金洞林场始建于1954 年,场部设在金洞镇,因此得名“金洞林场”。计划经济时代,林场实行“场乡合一”的管理体制,下辖六乡一镇,6 个分场2 个工区,只有5 名共产党员和50 多名林业工人。艰苦恶劣的条件没有挡住创业者的雄心壮志,他们凭着一颗颗赤诚的心,一双双勤劳的手,全心全意扑在林场建设上,团结带领林区群众开创事业。到1975 年,累计营造杉木人工林1.34 万公顷,阔叶林0.96 万公顷,楠竹0.33万公顷、经济林200 多公顷,让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妆,赢得了原零陵地区“消灭荒山第一场”的美誉,为日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顾那段光荣历史和艰辛岁月,他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已然成为金洞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林场人不断奋发前行。
一幅绿色发展的崛起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1981 年,金洞林场渐进收获期,通过抚育间伐、分类经营,大力培育大径材,林木总蓄积量达到200 万立方米以上,年均采伐杉原木10000 立方米,年均收入600 多万元,日子逐渐红火起来。林场机构不断健全,干部职工队伍稳步壮大,林区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文化、教育、卫生各项事业一步步走上快车道。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林业产品单一,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木材行情一路低迷,林场发展一度举步维艰。为摆脱困境,1999 年,林场决策层反复征求意见,层层开展调研,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全力打破“产品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体制陈旧”的瓶颈,唱响“改革发展”进行曲: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彻底打破铁饭碗;改革山林经营机制,统分结合,发展多种经营和家庭式林场,增加社会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产增值,充分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出“打绿色品牌,做山水文章,创生态效益”的经济发展思路。一石激起千层浪,金洞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林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001 年林场1.33万公顷工业原材料基地作为永州市十三大特色基地立项了;2002 年仅用了53 天就全面完成了总投资600 万元的“金洞漂流”规划和建设;2003 年与湖南岳纸集团签下了总投资2800 万元的0.33 万公顷造纸工业原材料基地合作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给林场发展指明了方向,林业的龙头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形成以杉木为主的商品用材林、以马尾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以阔叶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三大林种竞相发展的产业化格局,金洞林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一曲科学发展的奋进歌
2006 年,林场党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组建金洞管理区,进一步打破体制管理上的“瓶颈”,同年8 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金洞管理区,保留金洞国有林场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体制改革激活一池春水,解决了多年来制约金洞发展的“瓶颈”,逐步建立起一个政企分开、职能配套、权责对等、事权与财权统一、行政与司法相对独立的“新金洞”。体制改革促进了林场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林业、水电、旅游、矿产等四大支柱产业强劲发力:全场森林总蓄积量达到28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 以上,年产木材10 万立方米,年林业收入近5000 万元,长江防护林、森林经营试点、造林直补试点、国家战略储备材基地、国家珍贵树种基地等项目均落户金洞;全场在建和建成使用的大小电站33 座,年发电量10 亿度,年创产值2 亿元以上;以金洞漂流为龙头的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6 万人次以上,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000 余万元;矿产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利用,石材、高岭土开发起步良好;“一乡一业”的特色种养业竞相发展,“百草堂”药材基地、“野猪、豪猪”养殖基地、珍稀茶花培植基地,开创了“公司+ 基地+ 农户”发展的新模式。如今,“新金洞”的发展规划正在建设中:总投资3 个多亿的“木新”二级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21 条四级公路,9 条乡级公路,87 条村级公路将构筑起金洞林区的“大动脉、大循环、大交通”体系;保护和治理好穿城而过的金白河,构建起南北相通、东西相连的农田灌溉网络和“十里画廊”;全力推进金洞城区防洪大堤和沿江风光带建设,建设巩固好投资2400万元的自动化垃圾处理场,提质改造城区安全饮用水工程,全面创建“文明卫生城区”。
一首和谐发展的进步诗
林场时刻关注改善和保障民生,让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近年来累计完成公路改造424 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林区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农村电网工程完成73 个村,城网结构不断完善;农田水建项目共完成投资7000 万元,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稳步推进,2 万余人解决安全饮水;林场所有中小学危房基本得到了有效改造,“两基”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全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5% 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22965 元和6215 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誉为永州市乃至全省的“稳定绿洲”,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国有林场”、“全国绿化达标单位”、“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