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农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农学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

  • 投稿迎风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847次
  • 评分4
  • 35
  • 0

——基于对漳州市澳角村的实证研究

陈碧芬,刘飞翔,林超群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学院,福州350002)

摘要: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就漳州市澳角村乡村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进行实证分析。简要介绍当地休闲渔业发展有利的自然、社会基础以及为推动渔业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总结当地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发展困难所在。从拓宽发展渠道,提高村财收入、强化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提高宣传意识,吸引游客观光等方面,提出乡村休闲渔业发展的思路,以期为当地适应新环境、新需求,实现“富美乡村”目标提供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态文明;乡村;休闲渔业;发展现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20018

基金项目:2013 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福建养殖业家庭农场生态经营模式选择的实证分析——基于宁德、漳州38 个样本数据的调研”(201310389086)。

第一作者简介:陈碧芬,女,1993 年出生,福建罗源人,硕士,从事现代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通信地址: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Tel:0591-87819883,E-mail:FJ123cbf@163.com。

通讯作者:刘飞翔,男,1976 年出生,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农业与生态管理、农业推广与多功能性研究。通信地址: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研室,Tel:0591-83718771,E-mail:lfx-xfl@163.com。

收稿日期:2015-02-26,修回日期:2015-04-21。

0 引言

休闲渔业的核心在于实现渔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有机和谐,是融经济、人文、生态特征于一体的新兴渔业产业[1]。自20 世纪80 年代首先在台湾提出以来,休闲渔业研究在国内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0 年农业部做出关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部署之后,该领域的研究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王琳、韩增林[2]通过对国内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分析,说明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条件及其意义,探讨了发展休闲渔业需要制定休闲渔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扶持政策以及加强对休闲渔业的监督管理。李慧茹等[3]在总结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产业价值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提出科学规划、水陆一体化开发、政府提供“绿色通道”、经营体制创新等休闲渔业发展路径。李伟等[4]则从省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休闲渔业的开发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提出要积极修复海洋渔业资源、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拓展休闲渔业资金来源、开发和设计有特色的休闲渔业产品等措施。林法玲[5]在研究福建省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发展休闲渔业要坚持环境保护和休闲渔业的协调发展。周彤等[6]缩小了研究区域,根据青岛市休闲渔业发展状况,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得出青岛市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战略。刘晓君等[7]通过对海峡两岸休闲渔业管理状况的对比分析,提出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休闲渔业纳入渔业管理中。楼筱环[8]以舟山群岛为调研区域,论述生态型海洋旅游发展的必要性,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也有一些学者对县域休闲渔业发展进行研究,比如黄继[9]根据对陇西县休闲渔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当地生产和人文环境提出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发展休闲渔业项目。当前,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主要分为休闲渔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休闲渔业的供给研究和休闲渔业的需求研究3 个领域[10],涉及较多的是宏观层面的内容,对于某个典型的、具体的小区域的探究相对较少,而对于组成国家的微观单元——乡村的渔业发展更是鲜有谈及,导致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对策的针对性相对不足。由此,笔者利用2015 年寒假时间,以漳州澳角村为调研区域,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法,了解该区域休闲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针对发展已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面临的发展困境,结合福建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有效实践,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以期推进当地休闲渔业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富美乡村”目标。

1 乡村休闲渔业发展基础

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产业,休闲渔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整合城乡资金、技术、人才、营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它将凭借技术应用的多元化、生产的现代化、服务的人性化,成为现代渔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针对那些具有良好自然、人文条件的渔村,应以发展休闲渔业为突破口,整合各方资源,扬长避短,对症下药,以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1.1 地理环境条件

澳角村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三面临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全村陆地面积886.7 hm2,由1 个行政村和2 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海域面积166.7 hm2,耕地面积25.3 hm2,山地面积336.7 hm2,海岸线长达10 km,金色的沙滩绵延几十里,渔港迂回曲折,岛礁星罗棋布,海岸景致天然独特。南北各有一月牙形海湾(澳角湾和乌礁湾),呈现“Ⅹ”型美丽景象,周边海域龙、虎、狮、象4 个岛屿点缀其间,有“海上动物园”的美誉。湾边、山上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随风转动,错落有致。坐拥山海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其成为一个集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渔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文化底蕴深厚

澳角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建村始于明朝中后期,至今已有500 余年的历史。辖区内拥有大帽山贝丘遗址;东临台湾海峡,曾是著名古战场;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在此处驻兵;清朝年间,这里更是施琅将军分队战船练兵、停泊、补给的重要基地。阳光、沙滩、绿树、青峦,旖旎的海岛风光,成为艺术创作的佳地。先后有一大批影视剧在此拍摄外景,香港亚洲电视台也曾到此拍摄风光片,更有大批名师大家在这里采风、写生和体验生活。与此同时,澳角村依托现有资源,紧抓市场脉搏,投资兴建一系列具有渔村特色的人文景观,有力推动美丽生态旅游海岛建设。

1.3 人口、产业布局

据了解,截至2014 年12 月,全村分为15 个村民小组,共有873 户3887 人(不包括外来人口)。该村人口主要分布在行政村,比例高达83.3%,呈现人口基数大、集中分布、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全村拥有钢制渔船220 艘,每艘船平均招收5 名外来人口,有千余名外来人口参与当地渔业生产。

该村是一个以渔业生产发达而闻名的渔村,利用渔港优势,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水产养殖业,严把项目引进关,坚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无污染或污染少的轻工业,形成以澳角码头和鲍鱼养殖区为核心的北部渔港经济区。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业、商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营造出“山、海、城”景观特色,推动形成东南部海洋生态旅游区。

2 乡村休闲渔业发展措施与成效

发展乡村休闲渔业需要坚持“两手抓”,做足渔业基数,寻求旅游增量,两手并进,以便不断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从而为乡村发展开拓更多空间。既要加强监管,不断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促进渔业产业生产和发展;还需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借助现有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打造渔村特色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推动休闲产业发展,以达到宜居、宜业、宜游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渔村人们生活水平。

2.1 澳角村休闲渔业传统发展举措概述

2.1.1 组织管理到位 渔业发展是澳角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村狠抓两委班子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以党总支为基石,以两委为中坚,以协会为延伸”的特色基层组织网络,以有效解决渔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促进渔区有序、安全的生产,设立渔业协会和渔港公司,服务渔区发展。渔业协会把握整体运营,渔港公司负责国家一级渔港、商贸批发中心建设。全村220 艘钢制渔船,按“便捷、实效”的原则,以5~6 艘船编为1 个小组,推选其中一位船老大为小组长,配合渔业协会管理。为规范渔区运转,设立船管站,在治安维稳、燃油补贴、一船一档、“四小证”的落实上取得了实效。

2.1.2 生产设备先进澳角村盛产鱿鱼、巴浪鱼、鲷鱼、对虾等几十种鱼虾,形成以远洋捕捞为核心,辐射行业竞相发展的态势。为适应生产需要,该村渔船多次进行调整、升级:(1)1982 年掀起的大马力木质渔船热潮,改变以往小木船作业,具备一定远洋能力;(2)2005年前后涌现的“木改钢”的调整。发展至今,全村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船220 艘,大马力渔船300 艘,总15260吨位、128500 马力,渔船普及卫星导航、船用雷达、电台、对讲机等先进设备,村里拥有水产品冷冻厂、造船厂、机修厂、油库、织网厂等乡村企业32 家,鲍鱼、牙鲆鱼、对虾等养殖场38 家,年创产值上亿元,初具“一村一品”的实效。

2.1.3 惠民政策有力 在发展过程中,澳角村注重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为缓解渔船生产安全隐患多、效率低问题,澳角村两委班子积极申请投建避风渔港。2008年开始兴建澳角村国家一级渔港,总投资达3027.02万元,截至2014 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有效解决了渔船避风、渔业销售的困境;由于国家对于渔船燃油补贴实行一套严进宽出、灵活有效的补贴政策,渔船所获补贴额度受主机功率、作业时间、成品油价等因素影响。因此,澳角村认真把关,确保符合条件渔民都能及时获得补贴,有效促进当地渔业健康平稳发展,使渔民切实享受到实惠,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2.2 澳角村休闲渔业发展新思路

2.2.1 整治村容树形象 为树立富美渔村形象,推动旅游、观光产业发展,澳角村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村容整治工作。注重建立环卫长效机制,提高村民参与度,按照“集体管死角、党员管一片、群众管一面”的原则,实行“门前三包”卫生管理制度。兴建村容整治工程,投资200 余万元兴建猪舍沼气化工程、投资20万元兴建全县第一间村级垃圾驿站、投资15 万元开展海漂垃圾整治工作等。公开招收乡村卫生保洁员12 名,负责垃圾清扫工作,确保全村垃圾日产日清。在处理垃圾同时,投资60 余万元开展绿化工作,植树近15000株,美化村庄环境,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2.2.2 建设新区助休闲 在发展渔村旅游中,坚持生态发展理念。重点改造原村中道路为渔家文化一条街,把南部的沿海道路建设成为沿海旅游休闲观光走廊,并与原村中道路形成一体,成为集滨海旅游休闲、购物、海鲜品尝为一体的旅游商贸区。充分挖掘渔村、渔家特色,以美食文化为切入点,建成具有渔村特色的美食、民宿、活动,做大渔家风情游项目,产生宜居、宜游、宜乐的联动效果,形成“吃喝玩乐、健康快乐”的慢生活旅游新区。以旅游开发为契机,兴建4 个休闲公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资,同途家网洽谈,为发展提速、为创收铺路。

2.2.3 打造文化展特色 在发展旅游中为突出特色,注重打造渔村文化。因地制宜,依托前江一线海湾,重点打造文化戏台和渔家文化走廊,融诗歌画展、海柳雕刻、海峡艺术馆、渔家乐、旧村古迹于一街,凸显渔村特色,使游客在漫步古巷中品赏艺术、感受渔村乡土风情。继承发扬海神信仰文化,投资兴建妈祖文化公园、妈祖海景公园、渔家幸福公园,于山腰开阔地建成妈祖石像,建成休闲栈道1 km,观景台2 个,凉亭3 座。因地制宜开拓旅游线路,国家一级渔港渔船罗列,既可观赏渔人码头,又可悠闲垂钓,海边旅店可凭栏观海、依枕听涛,别有一番乐趣。

2.3 澳角村休闲渔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2.3.1 产业不断升级澳角村渔业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底蕴深厚,具备旅游开发、发展休闲渔业产业的先天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以“渔家乐”为代表的休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吃渔家饭、品渔家菜、住渔家居、干渔家活、玩渔家乐”已成为当今旅游一大需求。澳角村立足村情,确定了“一点一线”的渔家乐发展模式。以休闲海滨度假区为重点,以前江海堤沿线为纽带,分类指导,逐步开发,打造渔家文化一条街,逐步开发妈祖文化公园,沿线培育20 家独具特色“渔家乐”。

2.3.2 收入逐年提高澳角村依托山海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围绕“以港兴渔、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带动村民创业致富,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现已形成以海洋捕捞、海珍品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产业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全村现有鲍鱼养殖场38 家,水产品加工企业25 家,造船厂、机修厂、渔网具厂、供油站等企业14 家,2013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1175 亿元、人均纯收入26040 元,全村95%的村民住上了三层小别墅,生活圆满富足。

2.3.3 志愿服务兴起在发展的过程中,澳角村注重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2006 年开始组建一支由学生、老师、干部、企业家等组成的青年志愿队,其正式队员45 名、后备队员40 名。自组建以来,共开展公益活动94次,为群众排忧解难超过600起以上,入户帮扶特殊困难户165 人次,扶贫助学21 例,参加抢险救灾6次,志愿服务大型社区公益活动8 次等。其中,志愿队主办的澳角村成人文化提高班和入户送水等活动被CCTV-12 列为《创建平安海岸线》专题的重要素材。2008 年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2.3.4 渔村焕发新貌澳角村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的原则,将功能区域划分4 个部分,即北部渔港经济区、东南部海洋生态旅游区、中西部文化中心区、西部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区。围绕渔港经济区配套国家一级海港、水产品批发市场、后勤补给基地、执法码头一系列设施。围绕生态旅游打造渔家文化一条街、渔家文化广场、妈祖文化公园、实施5个“亮化”工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澳角村取得了较好生态发展成效,获得多项荣誉。自2005 年起,蝉联4届“全国文明村”;2007 年和2009 年分别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爱民固边模范村”;2010 年荣获“福建省生态村”称号;2012 年,被评为漳州市“最美乡村”;在2013 年东山县“富美乡村”竞赛中荣获第1名。

3 乡村休闲渔业发展困境与对策建议

3.1 乡村休闲渔业发展困境

3.1.1 村财收入薄弱 虽然澳角村经济总收入已破亿元大关,但是村财收入所占比例却很少。这是由于该村山海面积大,可居住和耕地面积较少,导致村财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自鳗鱼苗投标、石材厂出租、部分店面和市场摊位出租等,其中出于环保考虑石材厂现已停产暂无收入,导致现阶段村财收入相对薄弱,难以支撑基本村务支出。此外,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更使得村财收入少,难以为继。这需要村委领导班子带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从而推动村财收入不断增加。

3.1.2 项目建设资金缺乏 在“富美乡村”、“全国文明村”创建中,需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撑项目投建和运转。由于村财收入低,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上级补助,曾多次因财力紧张,导致项目进度放缓。特别是渔港建设项目,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竣工时间一再推迟。在妈祖文化公园三期建设上,由于项目复杂、工程量大,仅依靠上级资金难以完成建设,急需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招商引资,以缓解资金压力,促成项目建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地休闲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3.1.3 宣传力度不够 在积极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和竞赛过程中,该村得到较好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在发展中存在宣传人员不够、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虽然工作开展很多,但是活动影响力不足,未能打响品牌。虽然已经建立了本村的宣传网站,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信息更新量少且不够及时,当地特色也未能较好在网站上宣传和推广。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中未能联系当地新闻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导致虽然拥有景观特色,但是旅游客源面窄且少,主要是当地游客,外来游客很少,制约休闲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3.2 乡村休闲渔业发展对策建议

3.2.1 拓宽发展渠道,提高村财收入 立足现有条件,扬长避短,多管齐下,借助旅游发展的有利契机,开发现有资源,拓宽发展渠道,提高村财收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进一步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海岸防护林带和湿地的建设与保护,从而不断提高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和增加渔业产量[11];通过突出参与性特色,进行体验化设计[12],增加游客观光休闲的趣味性;注重乡村建设的人文化、休闲化,新修、装潢古建筑和古迹遗址,对古迹进行可持续性、保护性开发,充分挖掘、发挥古迹的旅游价值;重新布置和装饰废弃的石材厂,用于陈列渔家生产用具、贝壳贴画、海柳雕、渔家文化书籍以及村志历史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物品,让游客在度假、观光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渔家文化,以此推动村财收入的不断提高。

3.2.2 强化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发展澳角村旅游产业,牵涉面广、可塑性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又是一项艰巨工程。单纯依靠薄弱村财收入和上级拨款,难以支撑投资上亿的项目建设。这就需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合适对策,建立招商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发挥市场的作用,拓宽发展渠道,促进“无形的手”发挥融资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由行政发动转向产业带动,以产业集聚带动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中[13]。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旅游区项目的选择、区位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内容的设计,均应通过一定的专业管理部门的评审检测,层层把关[14];在发展中注意发挥当地渔业产业的优势并不断挖掘潜力,提高休闲渔业的服务水平[15],逐步形成集一级渔港、执法码头、商贸市场三位一体的渔港经济区,以基础产业发展带动休闲旅游业发展。

3.2.3 提高宣传意识,吸引游客观光澳角村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既有海岛风情,又留存着众多古迹,是一个兼具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气息的历史悠久的渔村。旅游资源多,却未能进行有效整合和宣传,无法形成聚合力。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16]。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建立地域品牌[17],推动澳角村提升旅游休闲知名度,树立鲜明形象。立足自身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合理定位市场,制定切实可行推广方案,通过互联网宣传、电台报道、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等方式建立宣传服务体系。对当前休闲渔业开发关联度较低[18]的问题,应加强与周边乡镇合作开发、优化旅游景点,重视休闲渔业纪念品,强化宣传效应,吸引游客观光。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休闲渔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外休闲渔业发达的国家大都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19]。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除了注重鱼种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之外,严格保护渔业资源,避免过度捕捞,同时还运用发达的信息管理系统,随时跟踪和管理渔业资源[20];美国在完善政府管理的同时,注意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引导公众树立维持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1];挪威将生态建设和配额制度相结合形成渔业配额制度来解决渔业问题[22];波兰秉持“水重于渔”的理念,非常重视水环境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3]等,这些都为国内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显得更有意义。

2013 年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九次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新水平[24],“清新产业”蓬勃发展。2014 年3 月福建更是获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进一步促进了福建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的步伐。面对渔业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现存问题,澳角村发展休闲渔业应以生态理念为指导,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与渔业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产业条件相结合、提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化的服务的休闲渔业规划[25],推动渔业生产、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向渔民宣传可持续性生产、捕鱼理念的同时,要加强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使他们在旅游休闲的时候注意保护环境。注意保护海钓区的渔业资源和礁石等生态环境,大力建设人工渔礁,为鱼类与水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栖息环境,增进海洋鱼类的栖息和繁衍,以便形成良好的生态型休闲垂钓环境,促进休闲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6]。推动功能分区建设,使北部渔港经济区、东南部海洋生态旅游区、中西部文化中心区、西部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区建设焕发新活力,不断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颖.福州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潜力与对策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3:1-35.

[2] 王琳,韩增林.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1:139-142.

[3] 李慧茹,董志文.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23-13724,13729.

[4] 李伟,江秀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休闲渔业开发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3,11:1932-1936.

[5] 林法玲.关于发展福建海洋休闲渔业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3,3:11-12.

[6] 周彤,董孝斌.青岛市休闲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22-10625,10639.

[7] 刘晓君,黄硕琳.海峡两岸休闲渔业管理状况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4:479-483.

[8] 楼筱环.生态型海洋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J].生态经济,2008,12:122-125.

[9] 黄继.陇西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3,15:9-10.

[10] 方百寿,卢飞,宫红平.国内休闲渔业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0-22.

[11] 欧龚炜.福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施路径研究——基于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的背景[J].发展研究,2014,1:71-73.

[12] 杨子江.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休闲渔业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5:470-477.

[13] 马小能,吴小兰.发展休闲渔业实现城乡融合——努力打造杭州现代休闲渔业金名片[J].中国渔业经济,2011,5:96-102.

[14] 郭鲁芳.海洋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7,1:123-125.

[15] 赵蕾,刘红梅,杨子江.基于渔文化视角的休闲渔业发展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5-49.

[16] 金光磊,张开城.广东省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构建的路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8.

[17] 董莉莉,黄硕琳.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构建的必要性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3:431-436.

[18] 董志文,朱丽男.山东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0-24.

[19] 王福林,张禹辰.国外休闲渔业管理综述[J].中国渔业经济,2013,1:170-176.

[20] 方海,谢营梁,李励年.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及我国休闲渔业管理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008,10:16-18.

[21] 刘康.美国休闲渔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3,4:47-48.

[22] 许罕多.从挪威渔业制度演进看海洋生态渔业的理论体系及制度框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23.

[23] 罗建仁.波兰渔业及渔业科技概况[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2000,4:40.

[24] 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决议[EB/OL].(2013-08-17)[2015-1-14].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3-08/17/content_661344.htm?div=-1.

[25] 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3.

[26] 伍鹏.海钓业与海洋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渔业经济研究,2008(2):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