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环境生态论文范文,环境生态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加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研究

  • 投稿不想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60次
  • 评分4
  • 56
  • 0

张华

一、生态产品的概念

生态产品是什么,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给出统一而具体的定义。从语义上理解,生态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也可以作动宾结构的语义解读。偏正结构中,生态产品中的“生态二字”应理解为产品的一种特殊功能属性,这种功能属性如同经济产品、文化产品等一样,是附着于产品上的在直接使用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如书是一种文化产品,在提供知识或信息的同时,也能为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生态产品的这种生态功能通常是指产品的无害性、可循环性,如绿色食品、生态家具等。从动宾结构解读,“生态”二字可作动词用,即“源于生态系统的”或“由生态系统产出的”,生态系统从狭义上理解应是指自然系统,从广义上理解则因泛指内在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可闭合的循环系统,且这种系统具有不断演化的特性,从这种角度出发,城市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理解,生态产品应是从自然系统中生产出的产品,如森林、湿地、物种、气候、河流、海洋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新概念,“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从报告内容前后语境中可以看出,生态产品更应理解为从自然系统中生产出的具有生态功能的产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解读“生态产品”概念时,认为“‘生态产品’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舒适环境———这些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2010 年12 月,国务院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在提及生态产品时,文中这样描述,“人类需求既包括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从需求角度,这些自然要素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产品的性质。保护和扩大自然界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也是发展”。可以看出,文中将生态产品定义为具有产品功能属性的自然要素,如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由此我们大概可以得出生态产品的定义,即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具有产品功能属性的物品,如空气、森林、水源、气候、海洋等。

二、生态产品的属性、功能和特点

(一)生态产品的属性及功能

生态产品首先具有使用属性和价值属性,产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能够被人们所使用和消费的东西。生态产品作为一种产品,首先具有使用属性,既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事实上,生态产品是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出的具有生态属性的要素,能够在生态环境营建、原材料供给等方面满足人们的特定需求。而另一方面,生态产品也是能够用于市场交换和购买的,因而能够在市场交换中产生价值属性,如水、森林资源等。生态产品的特殊属性是其生态属性,生态产品主要源于自然生态系统,也能够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生产出来,如植树造林、人工湖泊等。生态产品相较于其他产品,具有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正向发展的作用,且具有无公害、可循环等特点。生态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产品作为自然要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生态产品作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联结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张瑶,2013)。生态产品的本源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虽然已经高度智化发展,但仍然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或者凭空创造出自然环境去发展,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仍依赖于生态系统和生态产品,如没有空气人就不能活,没有水人就会渴死。同时,人类已经摆脱单一的动物属性向社会化发展,而社会化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自然相冲突的,如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废气、废水,对自然生产资料无节制的消耗等,而生态产品则体现的是一种生态式的可循环的理念,而这正是自然系统的本来属性,生态产品的这种作用和理念能够帮助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而不是妄图用人类渺小而短浅的文明去改造自然。

(二)生态产品的特点

如前所述,生态产品首先具有无害性和可循环性。生态产品的这种无害性即是其产品自身的无害性,也是一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无害性。人类社会劳动是将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早期人类不科学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如刀耕火种,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中国古代的黄河就是由于沿河两岸长期过度种植而引发的水土流失,进而引发洪水灾害。但这种环境破坏性相对较小,进入工业时代后,由于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更为频繁,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和环境的破坏加剧。而与此同时,化学添加剂、催化剂等的滥用也使得产品存在较自然经济时代更多的化学危害性,这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更为明显。而生态产品由于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要素,没有经过过多的加工和生产,也就不存在受到工业生产中的化学污染等,是一种天然的无害性产品,同时生态产品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也具有可循环性,如水源的可循环、空气、森林、湿地系统等的可循环等。生态产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生产能力的修复成本相当高昂。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生态产品能够通过自然系统自然生产出来,人类可以直接取用,而且这种生产速度也并不过于缓慢,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然而一旦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河流污染,森林植被大面积减少,沙漠化等,这种情况下,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且要想修复使之恢复原来的水平,需要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如江苏太湖,其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之前不为人们所重视,在GDP挂帅的政绩利益冲动和企业追逐资本的疯狂双重驱动下,太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然而,污染容易治理难,江苏省政府近几年投资100 多亿,连带社会投资几百亿,也仅仅只是让太湖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恢复到原来的60%~70%左右,教训不可谓不大。

三、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措施建议

(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个建设要求,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发展建设目标首次提上议程,这对于当前我国资源约束日渐趋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日加退化的严峻发展局面,是非常及时且很有必要的。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保障,也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必须认真面对和处理的。生态产品生产不及时,生产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对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大打折扣,如北京作为我国的特大型城市,之前在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没有认真处理好工业生产、城市发展与生态产品生产的关系,地下水循环系统破坏、废气排放超标等,导致出现地面塌陷、雾霾等灾害性现象,严重削弱了城市化发展成果,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完善生态产品的市场经营,建立生态产品补偿机制

生态产品具有外部性,因此生态产品并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达到最优化的调节,必须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与财政调节。政府部门应提高生态补偿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财政预算,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财政资金应优先向水系源头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倾斜,加强对森林、湿地、水源、草原等的生态保护,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力度,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产业进度。同时应通过正向和负向激励制度,完善生态产品补偿机制。一方面,应通过政策、税收、财政或其他经济奖励措施正向推动私人资本参与生态产品的供给,增强生态产品生产的社会化,如鼓励荒山种植、新能源研发等;另一方面,则应通过征税、罚款、补偿等措施,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补偿机制,开征资源税,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重点生态区域等的监管执法。

(三)改变现有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物质产品生产的生态化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成就举世瞩目。巨大经济成就的背后是经济指挥棒下的GDP 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在支撑和推动,将经济人理性融入地方政府施政思维,地方政府领导为了自己头上的“官帽子”、“红顶子”,对推动经济具有极大的热情。然而,由于唯GDP考核的政绩观指引和地方政府领导相对短暂的任期制度,许多地方政府领导为了追求政绩,倾向于“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使得“低效率、高能耗、大建设”等为主的发展模式堂而皇之大登舞台,而缺乏对城市生态的长远考虑。许多地方领导在位期间搞大项目、大建设,在取得政绩、赢得GDP 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环境,削弱了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从这点上讲,要想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就应该转变现有的GDP 考核指标体系,加入生态考核、幸福指数考核,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指标考核。同时,应建立生态问责追溯机制,对重大环境灾害地区应追究生态责任,并向上追溯,以规避地方政府领导“干一票就走”的赌徒心态。此外,也应积极推动物质产品生产的生态化,提供绿色生产、生态生产,将高科技技术同现代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生产的生态化。

四、结论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和后代子孙利益为代价。全社会应树立起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法制建设,大力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改善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生产生活的幸福指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兴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研究———以云南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

[2] 张瑶.生态产品概念、功能和意义及其生产能力增强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3] 詹望,柏洁.对哈密地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思考[J].克拉玛依学刊.2013(05).

作者简介:张华(1964-),男,哈尔滨市人,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林业经济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