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墨 方小珍 王天天
摘要 目前,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着力加强慢行交通系统制度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我国慢行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国家层而应加快慢行交通顶层设计与专项规划的制定,健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慢行交通系统:绿色交通;机动车污染;城市可持续发展:顶层设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 12年达到2. 24亿万辆,年均增长8.5%。其中,汽车占机动车总量的48. 4%,年均增长率高达18. 5%。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污染物(CO、HC、NOx、S02和PM2.5等)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污染着大气环境。此外,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还导致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噪音污染等影响着城市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主要以慢行交通为主体,大部分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率在80%左右。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逐步形成现在以机动车为交通主体的交通出行方式。汽车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缓解或者避免这些“城市病”,许多国家与地区开始实施“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的综合交通发展策略。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与先进做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多元化发展。
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
加拿大人Chris Bradshaw最早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的观点。他对交通工具的优先级进行了排序后认为,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层级应首先为步行,其次为自行车,而后是公共交通、共乘车和单人驾驶的自用车。发展绿色交通运输系统旨在发展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达到减少交通拥堵、减轻大气污染、降低出行成本的效果,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
“慢行交通”通常指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动力的交通方式,是非机动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慢行交通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的衔接,可以实现人们多种方式的出行,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此外,慢行交通在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充公共交通服务空白等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系统能够积极地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出行习惯。我国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有利于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如果自行车或者步行能够成为短途出行的主要方式,就能极大地降低能源消耗,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和机动车污染问题,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倡导低碳交通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公交优先”的政策。公交系统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国内外很多城市实践中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系统,倡导用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方式实现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此举完善了出行方式,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有利于保证公民平等地享受城市资源。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存在道路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机动化道路建设,非机动车道不断被挤占甚至被取消,导致区域性的步行道、自行车道不连续,行人和自行车只能在小汽车的夹缝中穿行。只有建设并完善好慢行交通、公平合理地分配道路资源,才能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城市道路资源的权利。我国慢行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尚未引起政府部门足够的重视
我国内地城市的公交出行率较低,普遍在30%—40%之间,而香港、东京、巴黎等城市的公交出行率都在70%以上,甚至超过80%。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各大城市也陆续颁布促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措施。但是,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进行顶层设计。只有上海、杭州、武汉、海口、温州、珠海几个城市出台了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目前,城市道路偏重机动车道、城市快速路的建设,管理思路上过多强调机动车的“路权”,甚至不惜牺牲非机动车的“路权”,来换取机动车的“路权”。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供给,虽然一定程度上可能缓解机动车增长的需求,但无法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基础设施不足且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步行交通设施较为集中、分配不均衡,专用慢行道路更是严重缺乏,与公共交通、机动化交通设施等其他系统的衔接也不完善,尤其是在中心城区,行人步行不畅、过街不便,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此类矛盾亟待解决。
长久以来,非机动车停车难是许多城市中心区难以解决的问题。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紧张,配建停车位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而非机动车停车位只占很小一部分;或者停车位设置地点距离目的地过远,无法满足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造成非机动车挤占人行道、机动车道的现象屡见不鲜,更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挤。
安全特性低
当前,慢行交通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设施安全问题,慢行交通违章问题,无信号控制路段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突问题等。慢行交通相较于机动化交通,处于绝对弱势地位,行人与自行车行驶者更是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12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46%的死者为行人、摩托车与自行车行驶者。我国非机动车(特别是电动车)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事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加快我国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建议
为了推行和发展慢行交通,2012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首批示范点有重庆、杭州等6个城市,该示范项目的主要内容为编制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及相关保障措施,并要求不断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上述城市已经先后出台了发展慢行交通的规划和措施,但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国家政府不够重视、推行力度不足及公众绿色出行观念薄弱等。
国家层面加强慢行交通的顶层设计,中等规模以上城市加紧编制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在我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更要做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从国家层面,应逐步建立与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配套法律法规,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顶层设计。除个别城市地理条件不允许外,中等规模以上城市均应制定适宜当地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或促进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
实现“公交+慢行”一体化,做好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
降低机动化交通,尤其是私家车的出行率,逐步形成以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交通体系,可减少机动车空气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鉴于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可进行互补。因此,在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用地规划、交通路网规划中综合考虑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城市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总体出行率,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换乘衔接,实现“公交+慢行”一体化交通,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加快慢行交通的基础设旋建设
保障慢行交通安全方面,可以借鉴荷兰、丹麦和德国等国的经验: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人行道,采用不同铺面材料或彩色路面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清晰分开等,以提醒开车的人,从而保障慢行交通出行安全。
加强慢行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慢行交通的通畅、安全、便捷,并加强与其他方式,特别是轨道交通、普通公交、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的衔接。在拟开发的城市道路设计或正在进行的道路改造过程中将慢行交通规划中规定的慢行设施纳入进去,逐步完善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发展一种免费租赁、异地借还的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减少能耗,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慢行交通充分体现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慢行交通理念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慢行交通深入人心,在社会传递一种“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引导公众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选择一种现代而又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
主要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R].2013.
[2]蔺宏良,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8, 3(1):86-89.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