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青蛤、对虾池塘混养技术

  • 投稿西伯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631次
  • 评分4
  • 83
  • 0

张晓晨

(滦南县海洋开发总公司,河北 滦南063500)

青蛤俗称蚶子,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但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以及沿海开发致使在我县沿海区域青蛤几近绝迹,尤其在冬季市场行情较好,在春节前后价格更是急剧攀高。

中国对虾俗称东方虾,是举世闻名的海产珍品,因其个体大,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一直以来作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而倍受重视。多年来,养虾业已成为我县沿海渔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但自90年代初流行性对虾病毒病发生以来,产量大减,养虾业陷入低谷,虾农多采用大大降低放苗密度,改精养为粗养。

如何既能提高池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又能避免粗放的资源浪费已成为现代对虾养殖业的新课题,选择新型高效的养殖模式已成为发展的必然。随着滩涂贝类池塘养殖取得成功,近几年通过不断的考察学习,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我们利用养虾池塘进行贝虾混养(以贝为主)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贝类和对虾的不同生活习性特点,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减少化肥及药物的使用,提供生态无公害水产品。

1养殖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且不受工农业排污的影响,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底质为泥沙质或细沙质的虾池。池塘大小3.33~5.33 hm2,形状为长方形,池深2 m,堤坝不漏水。紧邻贝虾混养池的两侧或一侧,配备饵料培养池。

2青蛤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2.1池塘修整

在冬季前将池塘水排干后晒池、翻耕,池底外圈修整出一条宽2~3 m环沟,深50 cm;池底内部修整出呈“十”字带沟,池底整理出若干块青蛤养殖区域。然后耙平,使底质松软,晾晒至春季放水前。

2.2消毒、纳水

放养前必须清除敌害生物(蟹类、螺类等)以及有害微生物,消毒处理在3月底进行,用生石灰900 kg/hm2,将大块粉碎,水溶后全池泼洒。3~5 d后纳水,纳水口安装60目网滤水,注意闸口封闭完好,避免敌害生物从闸门缝隙进入池内,初次纳水深20 cm左右。

2.3肥水

肥水在4月初进行,施肥尽量不使用无机化肥,最好用已发酵好的鸡粪750 kg/hm2施肥,施肥量及次数根据池水肥瘦情况调整,使水色保持黄绿色或浅褐绿色为宜。后逐渐蓄水至投苗前水深30 cm左右。

2.4饵料培养池

根据养殖区条件选取在紧邻贝虾混养池的两侧或一侧修建饵料培养池,大小0.67~1.33 hm2。饵料培养池的准备工作同上,只是无需修整环沟、带沟,饵料生物培养可与放苗同时进行,待养殖池透明度高时,为养殖池提供备用饵料。在青蛤摄食旺盛季节,刮取无污染自然海区滩涂上的表层浮泥,经处理后投入饵料培养池内,增加基础饵料生物数量,根据水色逐渐蓄水至1.5~2 m。

3青蛤苗种的选择和运输

养殖所需青蛤苗种从自然海区人工采捕,规格200~300粒/kg左右。在购进苗种时要严把质量关,要求颗粒均匀、色泽鲜艳、活动力强、无错壳破损,保证青蛤苗的新鲜度。采用小麻袋包装,便于搬卸,在装卸时防止蛤苗破损。运输最好在夜间,在清晨投放,避免苗种淋雨、干露时间过长。

4苗种投放

4.1青蛤苗的投放

在4月上旬投放青蛤苗种,青蛤养殖区水深度保持30 cm左右,水温16 ℃左右,pH值7.5~8.5。苗种投放前用0.5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 min,用人工进行播撒在青蛤养殖滩面上,投放的密度200~300粒/m2左右。投放苗种时要注意撒播均匀,避免蛤苗叠堆过重。2 d后把未潜入蛤苗用人工拣出,否则死蛤很容易传染造成水质败坏。而后根据水色每天从饵料培养池往青蛤养殖池中注入富含饵料海水,至放虾苗前青蛤滩面水深80 cm左右。

4.2对虾苗的投放

5月中旬投放中国对虾苗种,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水温20 ℃左右,pH值7.5~8.5。投放虾苗前用2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3~5 min。放苗密度45 000~75 000尾/hm2。注意避免温差造成影响,可将苗袋放在池中浸泡2~3 min,使袋内水温与池中水温接近,然后将虾苗缓缓倒入池中。

5养殖管理

5.1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特别注意闸口、池坝是否漏水,池水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具体包括:察看池水透明度及水质变化情况,记录水温、盐度、pH值等数据。同时定期测量青蛤、对虾的壳(体)长和体重,掌握其生长情况。

5.2水质管理

养殖池塘水质清新、水体饵料充足是养殖青蛤成败的关键,所以要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调控进排水。放苗后至5月底水温上升较为缓慢,青蛤摄食的单细胞藻类繁殖较慢,必须要适时从饵料培养池中补充富含饵料的营养水,此时应以“多进水少排水”为原则;6-9月水温上升较快,水中饵料生物生长繁殖较快,是青蛤高速生长增重时期,应严格注意这段时间的水质管理,此时要以“勤换水”为原则,并使池水深度保持在高位水深。夏季正是北方的多雨季节,要注意防止雨水过多而造成池水盐度大幅度下降,水体透明度较高,特别容易造成丝藻、浒苔等大型藻类繁殖生长,而造成青蛤大量死亡;10月下旬,进入后期管理阶段,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应以“多进水少排水”为原则,逐步把池中水位加大,在冬季结冰前要把水保持在100 cm左右,进入青蛤越冬管理。

6越冬管理

在冬季,因水温较低,青蛤代谢缓慢,不摄食,不需换水,可安全过冬。但池内水深应在100 cm为宜。池水太深、太浅都会影响青蛤越冬,雪天时要注意清雪。

7常见病害的防治

虾池养殖青蛤的常见病害主要有:弧菌感染、有害藻类;敌害鱼类主要虾虎鱼。病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量不使用药物治疗,树立健康养殖观念。切实做好池塘养殖青蛤的病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养殖成功,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

7.1弧菌感染

由弧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是青蛤发病率最高、危害也最严重的疾病,往往会造成青蛤大面积死亡。疾病症状表现为:青蛤在滩面上大量“开口”死亡,有的双壳半开半闭,极易剥开,软体为橙红色,胃内无饵料,体液粘稠腥臭味,斧足边缘呈锯齿状缺口。对该病的防治:改善青蛤的生活环境,增强青蛤体质提高抗病力,改良虾池底质和水质而防止感染;青蛤一旦感染弧菌疾病,初期应增加换水次数,大排大灌,治疗药物可用有效浓度为0.3 g/m3的二溴海因进行全池泼洒。

7.2有害藻类

养殖池常见的有害藻类有丝状蓝藻和大型绿藻。有害藻类的产生,是因为虾池水体瘦,浮游植物太少造成的。大量有害藻类繁殖,致使养殖池内青蛤缺氧而死亡。主要应采用网拖拉的办法加以清除或将青蛤滩面池水排干人工拣除;药物可采用络合铜0.7 g/m3或青苔净0.3 g/m3溶液全池泼洒杀除。

7.3敌害鱼类

青蛤、对虾的重要敌害鱼类主要有虾虎鱼、鲈鱼等,敌害鱼类能咬食青蛤的水管、斧足等器官,造成青蛤感染而死亡;

同时敌害鱼类还会容易摄食活动力弱的对虾。要防止敌害鱼类入池,应在进水时使用过滤网,网目规格应根据不同时期而调整。可采取圈网、垂钓的人工捕捞方法,中后期尽量不用药物除治。

8收获

对虾收获在10月中旬;青蛤收获时间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青蛤的生长状况来确定,待春节前后市场行情较好时,也可破冰用大耙采补。

9讨论

9.1混养品种不宜过多

虾池养殖青蛤时,尽量不过多混养其他品种(如海参、海蜇等)。虾池多品种混养理论上提高利用率,生物之间互利互惠,有利于提高效益。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青蛤在虾池养殖过程中,肯定会发生不同种类的病害,往往在防治时会顾及对其他品种的影响,造成防治不及时或者其他品种死亡时造成的二次毒害。

9.2饵料培养池配备

青蛤养殖的成败,主要在于管理,而管理的关键是调控养殖水体的饵料密度。养殖过程中,由于青蛤养殖密度较大,到青蛤高速生长和增重时期,所摄食的饵料生物量很大,又或因换水不及时,这就特别容易造成养殖池水体过瘦,青蛤摄食不足,而抗病能力低下,极易感染疾病死亡。因此配备饵料培养池,增加饵料生物量,保证青蛤充足摄食,是养殖的关键。

(收稿日期:2014-06-10;修回日期: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