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言和空间中的移动编码》述介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1007次
  • 评分4
  • 48
  • 0

靖璇 任虎林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 北京 102206)

【摘要】《语言和空间中的移动编码》(Motion Encoding in Language and Space)是由M.Dimitrova-Vulchanova和E.V.D.Zee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和空间探索”系列丛书之一,2012年出版。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现有空间和语言中的移动编码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并对语言中的移动编码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包括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由于涉及学科的交叉性问题,编者考虑到主题章节中一些问题的代表性,故在相应章节对相关主题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定义区分和界定。这些常出现的主题包括决定移动编码可能性的参数和特征、能解决语言变体和分析变体的可能性及问题解决方法。编者均对书中所列出的各种主题及其编码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言;空间;编码

1内容概述

全书分三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简介)。编者在简介中提出了探讨语言中移动编码问题的两个原因:一是检测移动和识别移动在人类的交际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人类的预期行动、方向及动态;二是移动编码和空间编码的问题对人类认知和语言功能的研究意义深远。

第二部分是跨语言的移动编码:方法多样性及应用,包括第二章至六章。本部分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语言,如爱沙尼亚语、英语、挪威语、保加利亚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波斯语和泰米尔语等,考查了不同语言参数在移动编码中所起的作用。在第二章(从自由命名看不同语言的移动编码存在的区别)中,Dimitrova-Vulchanova,Martinez和Vulchanov通过具体的语言实验结果,揭示了语言移动在保加利亚语、俄语、英语、挪威语、意大利语这五种语言中是如何被编码的。实验结果是以树形图的方式展示的。第三章是爱沙尼亚语中的移动编码,Pajusalu,Kahusk,Orav,Veismann,Vider和?簟im从爱沙尼亚语的歧义消除语料库中提取了1,168个句子的子语料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揭示爱沙尼亚语中的移动编码是如何进行的。本章主要介绍了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副词短语的使用,也对动词短语的使用做了简短介绍。第四章是涉水移动动词:语义域和词汇系统。Lander,Maisak和Rakhilina论述了早在一些会议和研讨会上探讨过的在一个语义场中跨语言比较的词汇:水移动动词(verbs of aquamotion),如在液体媒介中移动的表达方式。本章中介绍的是游泳(swimming)、帆船(sailing)、漂流(drifting)和浮动(floating)等涉水移动动词在50种语言中的语义区别。结果显示,这些区别存在于这50种语言中,而且这些区别具有普遍性。以上作者发现语言可以根据涉水移动差异分三种类型,即中间语、丰富语和贫乏语。第五章是空间方向对机器人导航。Winterboer,Tenbrink和Moratz使用实验对象的方向指令作为数据来论述介词使用的移动编码问题,如通过对机器人使用“去左边(to the left)”、“在前面(in front of)”这些方向指令来获得相关研究数据。作者观察到实验对象自发地使用方向性更强的词和移动动词(如go,go left),而不是基于目的地的描述词(如go to the red box)。作者在对机器人词汇和移动可能性上做了一些改变后,描述了改善其效率的方向指令。在本部分的最后一章,即第六章(概念化方向的结构和功能)中,Klippel,Tenbrink和Montello分析了英语中的口头路径方向词。以判定在道路网络中,依据关键点的结构(如交叉路口)、移动情况(如改变方向)和消除歧义的实用性特征(如路标)这些特点来确定哪些词语的表达是在决定空间状况时使用的。接着是和数据编码有关的概念范畴:主要方向概念即主要方向变化的表示;动词的使用;信息冗余,即存在多个对单一决定点描述有关的词;场景即用来替代对方向的描述;结构参考(十字路口);排序概念(从相互矛盾的方向区分既定路径);路标使用(以帮助确定正确决定点和正确识别路径)。作者基于以上实验和关于研究路径方向的一般经验,对需要给定方向描述的人群提出了一些语言表征的相关策略。

第三部分是粒度(granularity),包括第七至十一章,主要研究粒度(即空间规模)和等级(scale)在语言移动编码中的作用。第七章是粒度的分类、时间和空间。Zacks和Tversky对粒度的空间规模和语言的有关性提出了全面的综述概念。作者认为认知过程依赖于交际者对事物所采取的的分类,譬如参照同一个对象为“躺椅”、“椅子”或是“一件家具”都会唤起不同的对比对象。作者也论述当人们在处理大、小规模空间时,可能会采用“内”、“外”视角的心理表征。第八章是粒度在跨语言的移动和位移编码,在本章中,Staden和Narasimhan基于封闭空间中的移动进行了描述分析,从句子层面事件边界位置上描述了跨语言中移动粒度表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粒度由三方面构成:有关事物边界的位置;事件的分类以及详细程度的提供。第九章是粒度、空间和移动框架位置。Tutton使用时空介词“前”和“后”编码关于移动事件中一个静止物体的位置。该分析是基于对粒度的两个理解:一是在调查研究中由介词作为方位移动信息词;二是粒度作为空间的等级区分。Tutton提出了动态框架方位介词(如before和after)和静态方位介词(如in front of和behind)所编码的空间场景有不同。最后,作者论述了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考虑到说话者要“思考说话”,也就是说话者在说话前必须考虑移动的态势。在第十章(路径和地点:词汇规范的粒度适用性)中,Schmidtke通过分析德语结构“an...vorbei(past)”和“an...entlang(along)”给出了依赖粒度概念的一些正式的定义,如“点状(point-like)”和“接近(proximity)”的概念。作者的分析结论是,在这两个结构特有的中间路径中,当使用“entlang”时需要一个参考对象(ground地面)作为扩展,而使用“vorbei”时则需要一个点或点状物作为参考对象。因此,作者认为其理论模式可以在德语中解释一些需要推敲的表达方式。

2简评

纵览本书,不难发现所有章节都是基于研究人员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实证研究的成果,其所涉及的学科包括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科技、地理和工程。本书中的所有章节涵盖的研究内容所使用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其通过研究空间语言中的移动编码探索出两个更广泛的领域:跨语言的移动编码和粒度等级问题。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以高水平的文内连贯性和逻辑性呈现给读者广泛的、丰富的、多样性主题和研究方法。然而,正是这些特点,对读者阅读和理解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的层次和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第六、七章的主题可以适合各个层次水平的读者。而其它章节就不尽然,如第十章的主题就需要读者具备语义学方面的知识。

总之,本书作为“语言和空间探索”系列丛书中的一卷,其清晰、严谨和客观的叙述使我们对移动、空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书从新的研究视野的角度处理了语言范围更广的问题,是研究语言和空间关系的有价值的资料。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