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曲靖市为例

  • 投稿花生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92次
  • 评分4
  • 53
  • 0

张梅芬,张 玲

(曲靖师范学院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本文以1997-2012年曲靖农民收入和曲靖产业结构构成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采用spss17.0进行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求得的多元回归方程式验证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产业结构越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越快,农民收入越高,反之,农民收入就越低.曲靖地区相对来说,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因此,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对曲靖地区农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曲靖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26-03

1 曲靖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1 曲靖产业结构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曲靖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曲靖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的增加,2012年GDP的增加总量为1216.4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近7.6倍;曲靖产业结构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逐步趋缓,而第二、三产业产值逐步提高.自1997-2012年以来三次产业产值不断增加,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从1997年的56.0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62.3亿元,增加的绝对值为206.28亿元,年平均增加值为13.75亿元,并且1997年第一产业的产值(56.02亿元)高于第三产业的产值(54.89亿元),产值仅次于第二产业排在第二位;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最大的,2012年第二产业的产值比1997年增加了近10倍,产值首次突破了700亿元,其产值为742.92亿元;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产值从1997年的54.8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94.95亿元,其比重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3,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其每年的增加值达到30亿元.

1.2 曲靖各县市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从1997年-2012年曲靖的产业结构完成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第二产业一直是曲靖经济的支柱产业,199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48:39.65:29.87,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73:53.06:28.21,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1997年的30.48%下降到2012年的18.73%,下降了11.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比1997年上升了12.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比1997年下降了1.66个百分点.1997年曲靖的一次产业的平均比重为30.48%,除了麒麟区、会泽和罗平外其他县市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均高于曲靖第一产业平均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只有麒麟区和会泽超过曲靖的平均比重;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麒麟区41.69%,比曲靖第三产业平均比重高出近12个百分点.2012年沾益第一产业比重为40.39%,所占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的是麒麟,所占比重62.59%;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师宗,所占比重为33.18%,第三产业的产值达到了师宗总产值的1/3.

1.3 曲靖及各县市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分析

曲靖市从1997年-2012年,一次产业的比重一直不断下降,尤其富源和沾益下降的最为明显.2012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构成为10:47:43,人均GDP为35181元[8],曲靖市除了麒麟区外其它省市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都高于全国的一次产业平均比重,曲靖市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师宗(38.2)、陆良(33.8)、罗平(25.8)、会泽(23.9)、马龙(22.7)、沾益(22.4)、宣威(21.7)、富源(18)、麒麟(12.6),分别高出全国第一产业比重的百分点为:师宗(28.2)、陆良(23.8)、罗平(15.8)、会泽(13.9)、马龙(12.7)、沾益(12.4)、宣威(11.7)、富源(8),而第二、三产业比重多数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只有富源(57)、会泽(54)、沾益(53)、马龙(48)的第二产业比重略高于全国,第三产业比重只有麒麟区(94)的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之上,其余的八个县市区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其中最低的是会泽(22)[9].从上面的统计中反映出曲靖市工业化程度还很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很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1.4 曲靖产业结构空间差异

以Ⅰ、Ⅱ、Ⅲ代表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可以把2012年曲靖9个县市区的产业产值结构分成以下几类(见表1):

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第一位的有8个县市区,会泽和罗平属于Ⅱ>Ⅰ>Ⅲ型,麒麟、宣威、陆良、富源、师宗、马龙属于Ⅱ>Ⅲ>Ⅰ型,有麒麟和马龙的GDP总量排名在前面,第二产业有力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以第一产业占第一位的县市区只有沾益,其第一产业比重占40.39%,分别高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3.12、18.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2 曲靖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2.1 曲靖农民收入绝对数较低

曲靖地区农民纯收入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增幅较小,长期以来农村居民收入绝对数仍然很低.自2000年至2004年,曲靖市的农村居民纯收入一直在2000元以下,2005至2007年在2000—3000元之间,直到2008年才突破了3000元.从2000年(农民纯收入1463元)至2008年(农民纯收入3166元),八年时间农民纯收入总计增加了1703,比2000年翻了一番,但是农民的纯收入依然很低,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2.2 曲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0—2008年曲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08年比2000年增长了554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3.4倍,但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较小,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小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都在4倍以上,并且从2000年至2002年,城乡收入差距成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至2008年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的幅度不明显.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6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4.31倍.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98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4.4倍.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9倍.

2.3 曲靖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差距较大

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农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曲靖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因此曲靖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曲靖农民收入绝对数较低、曲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且曲靖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差距较大.

1997年-2012年曲靖市农民纯收入最高的县市区是麒麟区,最低的是会泽,1997年曲靖各县市区农民纯收入由高到低依次是:麒麟区、陆良、宣威、富源、罗平、师宗、沾益、马龙、会泽,到2012年,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曲靖各县市区农民纯收入由高到低依次是:麒麟区、陆良、沾益、罗平、富源、宣威、师宗、马龙、会泽,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沾益由原来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三位,罗平由原来的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曲靖市各县市农民纯收入的差距较大,并且各县市区差距逐年增大,1997年曲靖市农民纯收入最高的县市区是麒麟区,其农民纯收入1350元,农民纯收入最低的县市区是会泽,其农民纯收入为825元,两个县市区农民纯收入绝对值相差525元,麒麟区农民纯收入是会泽的1.6倍,2005年两个县市区农民纯收入绝对值差距增至1792元,其农民纯收入是会泽的2.3倍,2012年,两个县市区农民纯收入绝对值差距增至4130元,其农民纯收入是会泽的2倍.

3 曲靖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3.1 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曲靖的“十一五”规划期间,曲靖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曲靖市经过几次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逐渐减少,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的逐步增大,农村第一产业总值大幅度增长,已由1997年的56.0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62.3万元,绝对值增加了206.28亿元,经过16年的发展到2012年第一产业产值是1997年的40倍.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已由30.48%下降到19.24%,大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已由69.52%上升到80.76%,共大约提高了11.24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由39.65%增加到53.06%,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的比重约在30%左右波动.1997年农村的非农产业的比重是第一产业比重的两倍多,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比重间的倍数呈增大的趋势,到2012年农村的非农产业的比重是第一产业比重的3.7倍.从人均纯收入看,这16年里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绝对值增长4614元,相对值增长了4.45倍,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元,人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的大关,较直观的反映出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而且农民收入随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不断下降而逐渐增长,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的不断上升而逐步增长的.

3.2 研究假设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机制、劳动力自身文化素质等等一系列内因和外因都成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就是产业结构状况.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实现GDP构成与第一、二、三次产业顺序之间呈现反向关系.经济越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小,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高.伴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也随着产业结构不断演变而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相应随着不断提高.

因此提出假设: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具有显著关系.

3.3 样本选择与回归检验及其结果

以《云南统计年鉴》1997—2012年曲靖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曲靖产业结构构成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采用spss.17.0进行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求得的多元回归方程式为:

Y=8436.715-271.659x1+0.91x2-0.024x3

R2=0.462

(式子中Y表示农民收入,x1、x2、x3分别表示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构成数据,R2表示判定系数.)

通过回归检验,反映出产业结构构成的变化与农民收入呈显著的相关性,在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下,F值达到12.042,判定系数达到0.462,断定变量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回归系数检验得出,第一产业构成比重变化通过了t值回归检验,说明第一产业结构比重每下降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将提高271.659元.

4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曲靖农民收入提高对策探究

4.1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民要富起来就需要适时适度的调整和优化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关系到西部农村经济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二元城乡结构变为一元结构.

第一,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切实加强优质农作物、畜禽及水产品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把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二,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提高加工转化能力.要加强优质专用粮棉油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建设.要加大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应新的消费需求.

第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通过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销售不畅的问题.完善农产品流通机制建设,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4.2 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

一般而言,农民偏低的文化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转变,进而制约着他们自身的收入增长,因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完善培训制度极其重要,通过宣传等方式使农民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强化基础教育环节,为未来农村发展积蓄人才;同时要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到学用相结合,按需施教,从而更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当地农民收入增加.

4.3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政府应鼓励本地农民自主创业通过适当放低贷款的门槛和减免税收等方式,刺激本地农户建立相应的经济体,尤其是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给予到本地乡镇地区的外来投资者优厚的条件以增加乡镇企业数目,达到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的目的.为农民提供农村地区及外地相关企业相关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对外出打工的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贴,加大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积极性,以便解决劳动力剩问题,剩余劳动力适时适地的转移,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可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4.4 加强政府对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的落实

政府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技术及资金投入,第一产业收入在曲靖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中占有主要地位,但由于该产业发展方式比较传统,发展已达到一种瓶颈,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较深厚的资金对其进行改进,尤其是在基础农业,是第一产业的主体部分,但整体收入不高,成本却较大,急需科技的支撑以降低现有的生产成本;让林业、渔业、牧业得到适当的发展,以弥补第一产业当中的不足,使第一产业内部得以合理发展,发挥第一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云南统计年鉴(1997-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马九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差距变化[J].改革,2001(6):92-101.

〔4〕简新华,杨艳琳.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