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浅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20
  • 阅读量151次
  • 评分0
  • 0
  • 0

  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需要整合各种社会支持资源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应急能力培训;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形成家庭与高校、高校与学生社团、高校与精神卫生机构等合作机制,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安全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专业及社会生活知识日益丰富,但安全事件却屡有发生,究其深层次原因,我们既要关注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更要关注他们的社会支持资源,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做到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形成家庭与高校、高校与学生社团、高校与精神卫生机构等合作机制,提升大学生群体预防、处置危机的能力,减少大学生安全事件。


  一、解决大学生安全问题需要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大学生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例如,2013年4月,发生在南京某大学的安全事件,大学生袁某在宿舍玩游戏,遇宿舍蒋某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没有及时开门,双方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在冲突过程中,袁某将蒋某捅伤,后蒋某抢救无效死亡;又如2016年3月,四川某大学学生芦某在宿舍被室友用菜刀砍50余刀身亡,遇害的原因是和室友因生活琐事不和。


  我们从社会支持系统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事件,实际是相关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挫折承受能力弱、情绪调整能力差,社会支持资源有限导致人格发展狭隘,在遇到矛盾时在行为上容易走向极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来分析大学生安全问题具有现实作用,我们整合各种大学生社会支持资源,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的危险防范意识、安全危机应急能力,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目的。


  二、社会支持的内涵


  社会支持最早应用在社区心理学等领域,它原本指与个体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后来扩展到了社会学等领域,它建立了以“社会互助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支持概念,支持社会个体与弱势群体建立良好关系,提供各种救助及服务;但有所区别的是,这种服务不是单向的,它更多地是支持者和被支持者间进行“社会互助关系”建构的过程。在这里,弱势群体内化了社会支持观念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按照社会支持的主体,我们可将它分成四类:由政府等正式组织主导的社会支持;以街道、乡镇等社区主导的社会支持;由个人社会关系网络提供的支持;由高校、医疗机构等专业组织提供的技术性支持。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范围,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等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支持资源予以分析。


  1.社会方面的支持系统


  社会是一个广泛概念,大至整个世界,小及大学寝室。社会方面的支持系统指的是大学生在学校、家庭之外、个人主动或被动接触的交际行为。学校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社会支持资源的主要构成要素,学校需要帮助大学生构建包括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以及朋辈这四类人员提供的社会支持资源。


  2.家庭方面的支持系统


  家庭是一个大学生在成长、生活中受到极大影响的环境,对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决定性作用,溺爱、家暴等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认知,导致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甚至有时产生危害他人的想法或行动。


  3.个人关系网络的支持系统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关系网络。个人关系网络,在此定义为家庭、学校之外的社会支持资源,这些社会支持在大学生面临安全危机、处理紧张事件时会发挥潜在作用,如果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发挥这些社会支持资源,就可能及时化解安全风险。


  三、利用社会支持资源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引导大学生对愉快、美好、有意义生活的追求,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格特质,同时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为使社会支持系统能更好地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必须整合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资源,在家庭与高校、高校与精神卫生机构、高校与学生社团、高校内部资源等形成相互补充,发挥高校、家庭、朋辈群体等主体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群策群力的作用。


  1.完善家庭与高校合作方式


  高校和家庭之间应该进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机制的渠道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有家庭与高校合作的意识,充分认清现在部分大学生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安全教育存在部分缺位的现状,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平台,健全高校、家庭之间的沟通机制,如建立家长QQ群、微信等,传达和分享安全教育知识;第三,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支持系统。


  2.完善高校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


  高校与独立的精神卫生机构在个体的社会支持、安全教育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当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程度超过了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能力,危害大学生自身安全时,必须引导学生到独立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实现高校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首先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两者之间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合作目标、权利、义务和程序;在日常工作中,高校也可以邀请精神卫生机构的专家进入校园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咨询等,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識和危机处置能力。


  3.完善高校管理者、专职教师与学生社团合作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管理者、专职教师和各学生社团之间要形成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培育力度,在安全教育资源方面给予投入、活动经费等方面要有保障;尤其鼓励学生建立心理社团、安全知识传播社团,开展朋辈辅导活动,组织专家对学生社团成员进行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社团深入大学生群体开展安全教育,形成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品牌活动,形成人人都是安全知识宣讲员,处处凝聚社会支持正能量,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高校内部社会支持资源的衔接


  大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强调政府、高校、家庭、学生社团等主体资源之间的衔接,同时也要特别强调高校内部社会支持资源之间的衔接、配合,如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相关的教职员工相互配合,这一才会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氛围。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物质资源、信息支撑、心理健康咨询和教学资源支持等。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整合围绕在大学生周围的社会支持资源,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挖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支持潜能,实现对大学生安全困惑问题的交流澄清,才能避免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君林.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社会保障再认识[J].苏州大学学报,2013,(01):42. 

  [2]郭洪芹.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构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03):93. 

  [3]顾玲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J].交通职业教育,2012,(06):33. 

  [4]马喜亭.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校医合作”模式[J].江苏高教,2012,(03):133. 

    作者:钟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