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就业观是影响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以实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首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就业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学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以期对首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就业观;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06-02
一、引言
我们正处于一个和世界接轨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每个人的人生相对于以前都有了更多的选择,但随着近年来就业人数的剧增和各个高校间愈加激烈的竞争,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相关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1][2]。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与形成有助于学生准确自我定位,在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之间找到理想的结合点的科学就业观,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每年都会为首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综合性人才。就业观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今后就业的看法和定位,关系到他们能不能顺利就业,也关系到我们人才培养的效果[4][5]。基于此我们对北京联合大学的本科学生做了一些调查,以探索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就业观念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和改变,并对调查结果做出了总结和评价。希望能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及高校的就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对北京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观调查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我们针对北京联合大学本科各专业在校学生展开了调研工作,调查对象涉及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学生。调研工作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其中问卷发放了1000份,回收问卷964份,有效问卷为934份,有效率达到了96.4%;访谈人数达48人。
2.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涉及对就业形势所持态度、职业规划、就业取向、就业城市、薪金期待、就业领域与专业的吻合度、行业选择和在校期间对就业信息的专注情况等多个方面。
三、对北京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观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大学生对未来规划情况。关于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规划情况的调查表明:15.08%的学生对未来有较明确的规划,74.3%的学生只在大方向上有过规划,而10.61%的学生对未来根本没有规划。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将要走向社会为社会作贡献,有一个较为长远的目标也是自己能较好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规划是未来就业重要的基础条件,在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更加不容忽视。该调查内容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少明确规划,因而缺少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很容易在求学途中迷失。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及早地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涯以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很有必要的。
2.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所持态度。从现代学生对就业形式所持态度看,61.96%的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23.52%的人消极选择随遇而安,14.53%的人选择消极,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可见,我校的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持比较积极乐观态度,一方面因为国家下发越来越多的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对于那些有能力并且有就业倾向者,都对就业形势呈乐观心态。另一方面,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压力确实越来越大,大学生确实已经不是一枝独秀的生力军,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的大学生确实可能对就业形势持悲观的态度。因此,更多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多地了解市场需求,鼓勵学生挖掘潜能、增强自己的能力、准确的定位自我,无论对于乐观者还是悲观者都是必须的。
3.大学生就业取向。在接受访谈的人中,有超过40%的人选择先考研再就业,他们大都认为自己需要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提升自己未来竞争力,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对自己有深造的要求,因此,校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需要考虑这部分学生的诉求。在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情况下,有13.97%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可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选择到基层工作的学生占3.35%,尽管这个比例比较低,但是很值得倡导,还有1.12%的学生不想就业,很值得关注这部分学生不想就业的深层次的原因。
4.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关于就业地选择的调查结果表明:33.5%的同学选择坚持留在一线城市,一方面是因为北京联合有相当一部分北京生源,他们仍希望留在北京发展,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去其他一线城市闯荡,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一方面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另一方面,大城市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近60%的学生会结合自身及现实情况而定,少数学生会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相对与大城市的生存困难的状态来说,二、三线城市生活成本不是很高,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合理认清就业形势,做最合理的选择;几乎没人选择去偏远地区,对他们来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选择。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也有的同学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偏远地区极少有同学选择。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更多地关注生存环境,较少地关注社会的需求。
5.大学生对首份工作的薪酬期待。关于期望薪酬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心中的首份工作的薪酬要求比较理性,但仍有超过25%的学生要求偏高,对首份工资的要求在5000以上,这是就业指导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但应脚踏实地,在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前,片面地要求高薪酬只会让自己受挫,不过于计较薪酬的高低,提高自己的能力、证实自己的能力、让用人单位相信你的实力之后,再要求待遇不晚。
6.大学生就业的行业选择。通过调查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的求职行业,得到以下结果:34.64%的同学表示选择待在国企;19%的同学表示更关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25.7%的同学表示希望去外企;只有8.38%的同学表示会去私营企业。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对“铁饭碗”行业情有独钟,这种现象还是很值得深思。
7.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信息的关注情况。关于“您平时关注就业信息吗?”15.08%的大学生表示时常关注就业信息;72.63%的大学生偶尔关注就业信息;有12.29%的大学生不关注就业信息。可见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了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的手足无措,之前所有的设想只是一厢情愿的空想,需要引导学生增加对就业信息和市场需求的关注度。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和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的就业对于自身讲是其生存的保障,但同时也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对于国家来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学校方面要多提出相应的对策,大学生自身方面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但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是从自身的实际,灵活选择,表现出最强的自己!
作者: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