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学前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探究學前教育专业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找出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切入点,总结归纳提高幼师生、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能力的途径,为幼师学校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有效的途径,增强幼师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摆在学前教育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命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32-01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般狭义理解为生理方面的健康,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健康标准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健康标准的认识从单一的生理方面发展到心理方面,认为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即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健康的范畴。作为学前卫生学教师,对学生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存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公德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如何把学前卫生学和健康教育融合、渗透,我通过多年的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
一、利用教材渗透健康理念
利用学前卫生学教学内容中与健康相关的因素,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还可利用课后的“小资料”设计开放性课题,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完成课题的同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如学习《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这节课,介绍细菌、病毒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开展微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在幼教教学过程中如何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设计方案,拓展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健康不应仅仅存在于抽象概念和课本中,最终要存在于意识和行为上。
二、结合季节特点、区域特点、社会热点渗透健康理念
结合季节特点,针对疫情发展渗透健康教育。2017年冬季,流感爆发,我校每班都有近20%的学生得病。我们通过讲座、宣传板报向学生宣传流感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保健知识,并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每年春季,我校都会组织二年级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我利用学生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向各个幼儿园了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辨识及预防的常用知识。
三、结合学生青春期发育特点渗透健康理念
幼师生在校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一些显著改变。我在课堂上针对幼师生实际出现的问题,在学习《生殖系统》一节时进行健康知识宣讲,从而提高幼师生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积极倡导关爱生命、远离毒品,抵制网瘾,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
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采取赏识与激励的方式,强化成功体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另外,教师应熟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学生蹦一蹦可以够得到的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教师还可以利用较难的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耐挫力训练,教师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当学生面临失败而又无助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生平,讲解科学家百折不挠的精神,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常此下去,可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
良好的社会公德也是健康的范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如学习《呼吸系统》时,呼吸道对人体具有清洁空气的作用,进入呼吸道的灰尘、病菌以“痰”的形式排出,教育学生讲究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注意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在学习《学前儿童营养要求》时,给学生讲解吃零食的坏处,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会养成乱扔食品袋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在卫生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不但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健康教育。然而,在卫生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不等于机械的加法,应当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健康辅导的内容和方法,将学生的健康教育视作卫生学教师教学中的职责,将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