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学论文范文,教育管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成就述评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18
  • 阅读量818次
  • 评分4
  • 25
  • 0
  摘要学科是在一个特定研究领域下制度化的结果。高等教育管理学最具核心价值的学科特征是将高等教育管理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关系进行抽象,从而形成对高等教育管理活动规律性认识的学科概念范畴。尽管高等教育管理学自诞生以来,在对学科理论的建构、重大问题的关注以及在研究范式的转换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学科独立性、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多学科、多范式视野下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研究。
 
  关键词学科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科方向建设;(2)学科队伍建设;(3)学科学术成果建设;(4)学科基地建设;(5)人才培养体系建设;(6)学术环境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距今已有三十多年,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整个学科建制的过程,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仍存在缺陷。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成就,最后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进行展望。
 
  1高等教育管理学对学科理论的建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赖于反映该学科本质特征的基本理论的形成,都要对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以及学科研究范式等进行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界定。
 
  高等教育管理学首先应当回答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认识和界定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民国时期以蔡元培、梅贻琦等大学校长为代表的教育学家以中国大学理念的创新和制度的形成,以学术独立、教授治校为大学治理之根本为关注的重点,而罗廷光、杜佐周等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家则主要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关注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学界的学者们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中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使高等教育管理学能够从学科的角度为研究对象作铺垫。1985年广西柳州会议后,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正式被作为一个规范的学科概念提出来。比如,有些学者从高等教育宏观和微观管理的现实需要或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出发,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国家对高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全部管理”。还有一些教育家从列宁“现象是本质的显现”的论断出发,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高等教育领域里的管理现象,或者说是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现象”。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问题。有的教育学家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科”。还有一些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为该学科“研究如何达到高等教育管理的最佳效益,这点充分说明了这门学科是应用性学科,它的目标在于通过高效的管理使高等教育能取得更好的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是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核心部分。有学者从有别于一般性理论著作或从学科性著作的理论体系和它对学科体系揭示的内容关系的角度,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分为几种:目的在于通过高等教育去研究高等教育管理规律的工作体系、通过对管理职能要素的研究揭示各职能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运动规律的职能体系。
 
  2高等教育管理学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
 
  高等教育管理学在为学科理论构建做出不懈努力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现实问题的关注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结构、高等学校定位等方面。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公布与实施,教育学者们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应当具有主动适应我国计划商品经济需要的能力的着眼点出发,提出建设“计划指导学校、政策调节市场、市场引导培养”的由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有机统一的高等教育新体制。90年代中后期,教育家们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基本精神,从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构成要素进行探讨,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在政府统一规划和宏观管理下,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随着我国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呈现多样化。教育家们又试图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权力配置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体制问题。
 
  3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视角更加广阔
 
  19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运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到了本世纪,教育家们除继续沿用先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外,也更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内的各种问题。有学者认为,“现行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学科体系,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过去一直实行的是拔苗助长型的学科发展路径。中国后发追赶型学科发展既不能走自然成熟也不能走拔苗助长型的学科建设之路”,而应当实施“问题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建构主义的学科建设取向”。还有学者从院校研究的视角去探讨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院校研究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行动研究范式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对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方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对学科的属性的内容研究较透彻,对学科建设研究明显不足,在学科建(下转第206页)(上接第64页)设的相应道路上,忽视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问题。
 
  然而人才培养建设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有如下几个表现:
 
  首先,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目标应该以培养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却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系统知识难免会存在过分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问题。
 
  其次,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是從属于高等教育学分支下的一门研究型课程,它并未形成一个由不同的课程体系构成的专业,如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专题等,它仅仅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最后,高等教育管理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尽管也存在一些新形式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等,但主要还是理论方面的东西,缺乏实践性。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去改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建设。
 
  首先,明确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属性,推动高等教育学学科主体化。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实践性强的学科,它应侧重于培养高等教育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丰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体系。由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学科的定位,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设置应多元化。第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结构设置多元化,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课相结合的模式。第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评价多元化,坚决摒弃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也要参考学生平时的课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最后,变革陈旧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知识已不再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了,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参观、调查、访谈等教学形式和三助岗位体验式教学,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良好的高等教育管理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丰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课程体系,变革陈旧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只有循序渐进的完善学科建设,才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李鑫
    参考文献 
  [1] 刘路、魏源.学科建设视角下我国近十年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2] 王亚朴.高等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 邓晓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成就[J].上海高教研究,1995(5). 
  [4] 陈谟开.高校学校管理专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5] 王梅仙.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关键问题[J].江苏高教,2004(5). 
  [6] 朱新卓.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拔苗助长到建构主义[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5(2). 
  [7] 康宏.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5(5). 
  [8] 许建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程、问题与前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9] 李庆豪.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进展与前景[J].江苏高教,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