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学论文范文,教育管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对高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2-20
  • 阅读量93次
  • 评分0
  • 0
  • 0

高校“问题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特殊群体,这些群体的学生一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惑突出。如果忽视了对这个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能力素质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出现自杀、犯罪等不良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对其思想进行剖析,对其行为进行分析,探索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问题学生”,是指高校那些在某一阶段或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在学业、人格品行和心理等方面存在偏差或不足,甚至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厌学、学业不佳。不思进取,如经常迟到、旷课、学习不刻苦,或表现为行为偏激,如打架斗殴、酗酒、赌博、损坏公物,或表现为心理障碍,如自卑、精神抑郁等,具有不良行为、心理、情绪失调等特点。这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理想信念缺失,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意志力差、学习主动性差、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正常的教育教学不能接受,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由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几方面形成。


  1.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导致“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原因。有的学生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由于从小缺少父爱或母爱,在心里和行为上表现出与众不同;有的学生则因为父母下岗或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大学所需要的费用又较大,表现为自卑、认为被人瞧不起,抑郁或对其他同学产生敌视等;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在生活消费方面奢侈浪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缺乏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使得孩子任性、娇纵,出现叛逆心理及行为。


  2.社会方面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传递手段多样,速度快,各种思想文化不断碰撞,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由于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流行。一些学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上游戏、交友等活动,致使逃课、旷课、晚归、夜不归宿等违纪行为经常发生。特别是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因此,在大学校园有不少学生的心态不够平和、稳定。


  3.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有的学生入学成绩不理想,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方法和习惯不良,再加上主观上不努力,对高校的专业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高校不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尽管工作能力强、热心奉献,但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等原因,特别是对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多,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够准,理解不够深,强调传统的说教,工作方法单调,缺乏新意,因此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


  4.“问题学生”自身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及自我意识较强,但由于社会阅历少,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认知容易产生偏差,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常使他们易于动感情,行为易冲动。这一代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由父母包办的事太多,有的独立生活能力差,进入大学后,有不少同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有的缺乏理想和追求,缺乏学习目标;有的进入大学,因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教学方式造成困扰而引起心理问题;有的因处理不好同宿舍、同班同学的人际关系而造成心理问题;有的因亲情、爱情和友情等情感问题出现困扰而造成心理问题等。这些心理障碍和问题逐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神经衰弱、抑郁症、自杀、自闭、旷课、酗酒、打架斗殴、经常晚归或夜不归宿、沉迷网络游戏、娱乐场所等。


  三、“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方法探析


  “问题学生”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任务的艰巨性。我们要积极探索“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方法,不断克服“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全面地了解“问题学生”。


  注意收集“问题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认真观察“问题学生”待人接物的行为特征和思维方式,对“问题学生”的情况加以整理。通过建立“问题学生”档案,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理清思路,找到教育转化的办法和突破口。以“问题学生”能够接受并且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作为切入点,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2.引导“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把“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云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高校“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其次要通过不断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通过释疑解惑,疏导情绪,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只有这样,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实效。


  3.注重情感教育,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由于“问题学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要以一颗炽热的心与学生平等交往、交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关注每一个“问题学生”,开启他们的心智,完善他们的人格,做到彼此尊重、互相信任,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平时我们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与学生聊天、有针对性的谈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到课、情绪变化等情况,经常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员、班干部及家长联系,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进教育,对他们不正常的心理及时疏导,发现不正常的苗头及时制止,防患于未然。


  4.增强服务意识,给予“问题学生”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多给予人文关怀。应从“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着眼,积极引导班干部和其他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融入集体,走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受教育中得到利益的尊重和实现,适应正常的生活和发展。通过具体落实好对经济困难的“问题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其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的“问题学生”完成学业。以满腔热情对“问题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他们经常性地开展平等的谈心活动,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注意发现“问题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用积极的心理去认识和克服各种消极表现。坚持启发诱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问题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引导他们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将“问题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看作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由此使“问题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5.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讲究教育方法与艺术。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在当今知识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否则,我们就难以与学生沟通和理解,如果不加紧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即使以往有再多的经验,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明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活动规律,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注重知识的更新,拓展视野,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耐心细致和持之以恒的工作,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网络,齐抓共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坚持教育的持续性和反复性的原则,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典型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实现从助人到自助的转变,达到自我转化的目的。